“中小学在线教学发展论坛”在南京举行
江苏
江苏 > 南京 > 正文

“中小学在线教学发展论坛”在南京举行

4月8日,“中小学在线教学发展论坛”在南京举行。本次论坛在江苏省教育厅的指导下,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编辑部联合主办,系南京师范大学120周年校庆年系列活动之一。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国祥出席会议。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程天君主持开幕式并总结发言。论坛以在线方式举行,吸引92万余人次观看。

论坛围绕“高质量在线教学”这一主题,研讨内容聚焦了在线教学的内在规律、平台建设、协作学习、教师发展等方面,来自教育学界和一线实践领域的16位特邀嘉宾齐聚云端,贡献在线教学融入新常态的智慧力量。

开幕致辞

开幕式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国祥分别致辞。

任友群以《创新在线教学模式方法,提升新时代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为题作主旨报告,他认为,国家在“全面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背景下,教育信息化起到了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工具箱”作用。他还介绍了我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等情况,并提出要通过全力打造国家教师数字化平台,推动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任友群肯定了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团队对于江苏在线教学调研的研究成果,期待团队产出更多高质量成果,并就教师如何开展在线教学形成若干思考。

顾月华指出,2020年江苏对疫情期间中小学在线教学情况的调研显示,超过97%的教师认可学校提供的各种支持;学生的在线学习投入和学习效果反馈平均超过或接近良好水平;超过92%的家长对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实施表示认可,超过75%的家长认可学生的学习表现。目前,江苏名师空中网络端总访问量达81.7亿人次,点播量达13.8亿人次,中小学在线教学从疫情之前的散点式探索,到疫情初期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全覆盖,升级到当下“双减”背景下线上线下融合互补,在线教学已经成为中小学生日常学习的新常态。她指出当前需要重点思考:第一,总结疫情初期大规模在线教学取得预期成效,主要得益于江苏在线教学强有力的组织管理、学习资源的过程性积累、名师空中课堂及“教学新时空”等平台工具支持,以及在硬件和网络服务等方面的保障,尤其有一大批校长和教师愿意创新变革,持续探索混合学习设计、重构教学组织形态,成为深受师生与家长社会好评热评的现代新名师。第二,新常态背景下在线教学面临新的问题,后续需要重视在线教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学生全面发展与高质量学习、因材施教探索补偿性教学、家庭教育以及家校协同,以及示范引领、管理推动、评价带动等问题,需要在不断解决问题过程中建机制、提质量。顾月华对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团队和《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能够集中发表江苏教育的相关研究成果表示肯定。

陈国祥对各位与会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对教育技术学科团队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他指出,学校一贯重视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在江苏省教育厅的部署和指导下,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团队深入开展全省中小学在线教学调研,总结江苏省在线教学的成功经验,深入剖析在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类学校与一线教师提供建议,团队近年来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他强调,近年来党和国家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推动在线教学行稳致远,教育技术学科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多年来专注教育技术应用、在线教学、媒介素养等方面的研究,值此关键时期召开此次论坛,正当其时、意义重大。期待参会专家能够聚焦“高质量在线教学”主题,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合力关注在线教学中的问题和难点,推动在线教育健康发展。

主题报告

第一阶段中小学在线教学研究成果报告由《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主编、编审、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研究员杨九诠主持。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沈书生教授以《从实然到应然:适应混合学习新常态》为题,报告了江苏省中小学大规模在线教学调研的主要背景与发现。他把在线教学的经验概括为四个方面:“一个‘根本’”,即指向全体学习者,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根本”;“两个‘突出’”,即江苏的动员组织能力“突出”、在线学习资源积累“突出”;“三支‘队伍’”,即江苏在线教学的成就离不开善于学习、持续反思的教学队伍、管理队伍、保障队伍;“四种‘特征’”,即江苏在线教学实践中充分关注了“精准化”的学习活动、“主体化”的学习意愿、“生活化”的学习场景、“动态化”的学习进程等方面的变化与设计。

第二阶段专家报告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柏宏权教授主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编委会主任袁振国教授作了题为《线上线下融合教育的重点在融合》的报告。他认为,要将线上、线下教育有机融合,“融合”一方面要求从内容、形式、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线上、线下一体化设计,发挥线上、线下的优势;另一方面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促进教育教学的变革。他指出,备课要注重人机协同,教学要注重学生差异化,教学资源建设要注重如何吸引用户使用,不能简单的将线下教学的内容搬到线上。最后,他指出后疫情时代教学发展的重点在于,发挥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优势,将两者深度融合重塑未来的教育新样态。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学习科学与科技学部主任陈文莉副教授的报告题目是《中小学课堂中的在线协作知识建构》。她介绍了新加坡教育部为了面对疫情后构建教育新常态出台的教育技术十年规划(2020—2030),并介绍了她们团队在中小学课堂中开展的基于设计的研究,注重在教学法、研究工具、架构组织方面进行重构,强调基于循证的教育决策。她以计算机支持的协作论证为例,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详细介绍了她们团队如何在中小学课堂中促进在线协作知识建构和后续的研究设想。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陆岳新以《基于省名师空中课堂平台线上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为题,分析了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经验。他指出,江苏省在平台建设方面,构架了“六个一”建设目标,打造江苏智慧教育样式;明确功能定位,坚持公益普惠、内容为王、服务至上。在技术创新与内容建设上,初步实现“点播课堂”“互动课堂”“家长课堂”“在线答疑”五大功能,构建了教育教学的生态链,打造了覆盖全学段全学科的资源库并开发各类专项资源。在应用成效上,平台资源点播量超17亿次,影响重大、获社会赞誉,为国家智慧平台提供优课3400余节。他表示,后续将着力推动数字资源再丰富、创新应用再拓展、平台融合再深化和发展活力再激发,持续丰富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平台。

华中师范大学青年长江学者吴砥教授作了题为《信息素养:在线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的报告。吴教授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2005年的文件的比较,提出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并对信息素养的内涵演进从不同时代内涵变化、评价指标内涵差异、构成要素演变、评估标准框架等方面进行了解读,并介绍了他们团队自2017年起进行的师生信息素养测评,简要介绍了师生信息素养水平的发展现状,提出要适应疫情进行教师在线培训、教学模式创新、跨学科融合教学、家校合作方面等。

江苏省教研室主任董洪亮的报告题目是《在线教学的教学属性》。他指出讨论在线教学发展的两个意图,一是怎么让在线教学变得更好,二是在疫情过后大规模线上教学的实践如何才能够促进日常教学的改进。他认为在线教学需要关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的互动属性,教学的本质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推动课堂互动,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需要学生深入反思学习行为,增加互动密度。二是教学的目标属性,在线教学的目的是提高育人质量,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教学目标的多样化决定了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的类型。三是教学的时空属性,在线教学的“在线”本身是对教学空间属性的一种支撑,教学过程就是教学的时间属性,对于过程的设计是对在线教学的一个重大挑战。

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潘东标的报告题目是《网络学习空间的IP化战略——金陵微校为例的南京实践》。他提出“新常态”下还会出现两个阶段:一是再调整期,这是智慧的辐射和应用阶段,回答的是“我能不能也做得这么好”这个问题;二是反思期,通过对工作成效的反思,不断回应在教育新场景中“我还能怎么做”等问题。他认为需要关注技术对中国未来基础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四个场景:面对面教学与网络教学融合的混合学习、基于沉浸式技术的学生体验式学习、STEAM与人工智能教育和数据驱动的大规模因材施教。他就南京市全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IP化战略”进行了案例分享。

圆桌论坛

第三阶段圆桌论坛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赵丽副教授主持。

江苏省电化教育馆副馆长厉浩、南京市科利华中学校长高建君、南京市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员田武奎、连云港市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员王超、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校长吴宁和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麒麟中学教师谢蓓蓓等一线实践者围绕“高质量在线教学”的主题,针对在线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厉浩从江苏省电教馆的资源建设与技术支持以及在线教学带来的变革方面作了经验分享。高建君从教育理念转变、课程资源整合,以及教育技术应用等维度,介绍了学校的实践经验。谢蓓蓓将自己的在线教学心得归纳为有条不紊的备课、五花八门的上课、个性化的作业与辅导三个方面。王超介绍了连云港在线教学的相关情况,指出在线教学转变了教师教研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在线磨课、录课、晒课、播课方式开展研修活动。吴宁以学校管理者和小学生家长的双重身份,分享和剖析了两个在线教学的失败案例,进而提出线上教研的新思路与策略,同时提倡运用极简技术开展线上教学。田武奎围绕“提高线上教学质量”的主线,从学生能力培养、在线教学平台的应用与资源建设、评价技术与教学技术的培训与适用,以及在线教学的过程性管理与评价等方面作出分享。

论坛总结

会议最后,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科学学院院长程天君从三个方面对本次论坛进行总结。一是把握新机遇,顺应新常态。建议以“应急教学”为起点,全面吸收好的做法和经验,弥补基础教育实践中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短板,催生新的教育形态,持续推进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形态的迭代更新。二是瞄准新需求,满足新期待。瞄准学生学习的真实性、多样化需求,在教学中对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两种教学形式进行融通整合,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满足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公众对在线教学的新期待。三是跃上新台阶,创出新优势。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技术和教学的深度融合、无缝对接,发挥教学的关怀性、情感性,形成新的教学共同体,是我国基础教育促进内涵式发展的应有之义。他最后强调,在线教育也是未来终身教育的需要,期待理论研究者与实践研究者以本次会议为起点,深入探索在线教育与传统教育深度融合的内在机制。

“中小学在线教学发展论坛”的成功举办,增进了专家学者与一线教师的联系,进一步明确了推动高质量在线教学的发展思路。今后我们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与学界同仁一道,探索基础教育未来教学模式与学习形态变革的可能路向,持续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