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气”环绕的江苏夜经济
江苏
江苏 > 财经 > 正文
站内

“烟火气”环绕的江苏夜经济

夜市、排挡、后备箱集市……这些聚集了“人间烟火气”的地方,让城市的夜晚焕发勃勃生机。六月以来,逐步升温的不只是天气,还有火热的夜间经济。一批批集聚区,一个个新业态、新模式的诞生,令“夜经济”逐步点亮江苏城市的夜空。

据商务部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60%的居民消费发生在夜间。夜间经济集合了休闲、旅游、文化、餐饮、购物等多种消费,夜间经济的蓬勃发展,有利于推动消费企稳回暖,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动力。

一组数据可以很好地说明夜间经济的“掘金”能力。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中国夜间经济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20年底,中国夜间经济规模突破30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预计2022年将突破40万亿元。

点点“星辰” 激活经济活力

面对这片消费“新蓝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其中提出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建设一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在国家政策春风下,江苏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在夜间经济方面持续发力,为“夜经济”赋能。

江苏印发的《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到2022年建设30个以上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0个以上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随后,《江苏省“十四五”消费促进规划》中提到,培育发展江苏“夜间经济”工程。打造夜间经济品牌,升级夜间消费场景,发展夜间经济新业态,鼓励发展全时经济,打造夜间经济IP和网红打卡地,完善夜间经济配套措施。

近日,江苏印发《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明确,挖掘扩大内需潜力。突出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夜间经济、首店经济、商文旅体融合等元素,打造“苏新消费”四季系列主题购物节。

一系列政策持续加码下,“水韵江苏”的夜空正在被各城点点星辰照亮。南京精品化推出“夜之金陵”品牌,加强18个夜间经济集聚区建设,打造“后备箱”文化市集;苏州深入打造“夜zui苏州”品牌,以60余场夜经济活动点亮“苏州之夜”;常州实施夜间经济包容性管理,鼓励“深夜食堂”等新业态发展,在南大街新增5处夜经济圈;连云港将历史文化街区与国风文化结合,推出的“夜回民国”活动成为独家特色……一批批独具特色的夜间经济形态,展现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新活力。

放眼全国,江苏夜经济一直强势领跑。《2020中国夜经济繁荣百佳县市》榜单显示,江苏是夜间经济活动最火热的区域之一。各地纷纷规划布局夜经济,让江苏夜间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产业发展处处长陈劲松表示,夜间经济是城市发展繁荣的一面镜子,也是彰显城市文化特色与消费活力的重要载体,从长远看有助于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

管理夜经济,需要智慧“头脑”

夜间经济是城市光芒、是人间烟火,是美好生活的向往。夜间经济为城市发展创造了显著增长点,如何让夜经济更好更持续地“亮”下去,值得深思。

首先,发展夜间经济离不开合理规划。随着夜间经济兴起,各城市不断把发展夜间经济摆在城市建设的重要位置,围绕现有商圈、特色街区、城市综合体、文体场馆、旅游景点等,布局夜间消费休闲场所,建设了一批批独具特色的夜间经济聚集区。这些聚集区往往是人气、商气、财气集中的代表区域,因此,专家提醒,在布局夜间经济聚集区时,要做到“动静分离”,避免带来噪音污染、光污染和空气污染,降低夜间经济对周边居民的负面影响。

其次,如今的夜间经济早已不再只停留在小吃街和夜排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夜间走进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或音乐厅,感受历史,享受艺术。专家建议,发展夜间经济可鼓励主要商圈和特色商业街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挖掘本地特色资源,在彰显文化内涵、增加文化体验方面下功夫,同时加强产品创新,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三,之于江苏各城而言,如何更好地点亮夜生活,不仅是经济命题,同时也是城市治理的考题。要保障夜间经济的稳健运行,还需在城市建设及治理上提供强支撑。比如在硬件设施上,广泛推进亮化工程;在交通服务上,在重点商圈和街区周边适当增加交通工具排班密度,延长营运时间,加强繁华路段交通疏导;在安全稳定上,增加巡逻力量为夜间经济护航,加强对夜间食品卫生、商品质量及物价等监管,营造放心安全的消费环境。

诚然,发展好夜间经济,政府的扶持作用也不容忽视。不少夜间经济商户都是中小微企业,在政策方面要加强相关政策扶持和引导,优化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取消过多经营限制,实施有力度的税费减免政策,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经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纵观夜间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城市经济繁荣、市民生活丰富程度的重要标志。而开展夜间经济,并非一家唱独角戏,要结合城市全域发展要求,下好协调发展“一盘棋”,超越单纯刺激“夜消费”的范畴,与城市整体升级融为一体,这样才能为夜间经济的持续良性发展激发巨大潜力。

为此,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发展夜间经济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餐饮、购物、夜游等产业形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康养、文化、休闲、健康等日渐成为夜间经济不可忽视的方面。关注消费者精神需求,创新夜间经济业态、服务与产品是城市进一步发展夜间经济的突破口。

推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