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民政:厚植民生向民心 凝心聚力绘蓝图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南通民政:厚植民生向民心 凝心聚力绘蓝图

十年来,南通民政坚持党建引领,立足为民解困,聚焦养老服务,着眼基层治理创新,拓展社会力量参与渠道,走出一条具有江海特色的民政之路,用民政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省率先推进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改革,重塑困难群众“急诊救助链”;在全国率先打破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界限,用实践率先蹚出一条优势互补、持续发展、多方共赢的“链式养老”特色之路;创新构建南通特色小组(邻里)“五微三有”微自治模式。......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南通民政系统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民生重点领域,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用一件件落地的实事让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创新党建服务品牌

健全民生保障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通民政始终旗帜鲜明讲政治,将党的全面领导体现到民政工作各领域、各层级、各环节。

南通不断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第一书记”制度有效落实,局党组成员“一岗双责”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提升;创新形成“一支部一品牌”的融合党建服务品牌格局,市民政局“亲民善政”党建品牌连续3年获评优秀党建服务品牌。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全面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形成党史学习教育“一支部一行动”南通民政特色;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次,时长超1900小时,为2万余名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指导。持续领导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全市357家市属社会组织全部建立党组织或选派党建工作联络员。

十年来,南通全面构建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为基础,临时救助、重残救助等专项制度为配套,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救助体制,建立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综合联动协调机制,出台《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

持续提升救助水平,全市城乡低保平均保障标准分别从2012年的每人每月447元、348元提高到2022年的每人每月780元,实现全市保障标准一体化。“十三五”以来,全市支出城乡低保金21.1亿元、特困供养金15.47亿元,城乡特困供养标准全部达到当地上年度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5%,直接惠及全市6.3万名困难群众。

南通积极创新救助方式,率先推进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改革,重塑困难群众“急诊救助链”,支出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金1.02亿元;建立和完善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启动联动机制28次,发放物价补贴近2.1亿元,受益275万余人次。今年,在全省创新实施“低补保”项目,投入近1500万元为全市12.4万名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六类低收入困难对象购买补充医疗救助保险。

有效加强救助精准,建立了“凡进必核、动态常核”的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机制,不断加强核对系统纵向横向的数据对接和升级改造,完成核对事项25万余人次,有效提升社会救助工作的精准度。

创新“链式养老”模式

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十年来,南通抢抓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医养结合试点、长期照护保险试点及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首批试点等机遇,着力强化制度设计、优化政策环境、健全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创新,在全国率先打破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界限,将机构专业服务延伸、辐射到社区、家庭,用实践蹚出一条优势互补、持续发展、多方共赢的“链式养老”特色之路。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真抓实干成效明显,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在民政部、财政部组织的第二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综合评估中获评优秀地区。创新“链式养老”服务模式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优秀案例。公共服务质量养老服务领域满意度测评结果位居全国第四。

南通积极推进长三角养老一体化试点工作,分别与上海市长宁区、崇明区共同签署《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服务协作备忘录》,促进区域间养老服务资源要素充分流动和高效配置。养老服务规划不断发展;启动《南通市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22-2035年)》编制工作,制定《南通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努力让广大老年人享有“身边、家边、周边”的高质量养老服务。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298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979处,养老总床位8.7万张。街道(乡镇)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及“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均实现全覆盖。全面推行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全市2.17万名特困供养对象实现应保尽保,超44万老年人接受居家上门养老服务。

“链式养老”服务模式成效明显,全市27家养老机构承接运营了47家街道(乡镇)日间照料中心,为706个社区提供专业化、精细化养老服务;护理型养老床位达3.9万张,占机构养老床位的68%。社会参与热情不断增强。全市社会资本投入养老服务达12亿元,民办(营)养老机构达到235家,社会力量举办或经营养老床位达6.8万张,占比78%,带动就业6000余人。

创建现代“慈善之城”

汇聚多元共治合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通积极创新构建现代“慈善之城”,创造性提出打造全省领先、全国闻名的“慈善之城”工作构想和实施路径;搭建人人参与慈善平台,实现全市乡镇(街道)、村(居)慈善组织全覆盖,连续成功开展三届“南通慈善奖”评比活动,共选树慈善先进典型115个;创新设立“张謇慈善基金”,深入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广泛凝聚各方力量参与慈善公益事业。南通入选第四、五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百强榜”,十年来累计筹集善款超37亿元,救助困难群众180余万人次;建成中华慈善博物馆,充分发挥中华慈善博物馆慈善地标作用,开展慈善公益类活动107场。

通过“基地社会化运行”+“公益创投扶持”的培育模式,南通累计投入约6500万元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初步形成党建引领、覆盖广泛、类型多元、充满活力的社会组织发展格局。全市已有2181家社会组织通过等级评定,占比42%。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通不断创新社区治理体制机制,全市“政社互动”实现镇(街 道)全覆盖,基层民主自治活力得到有效激发;大力推行“五社联动”机制,探索搭建“社区+”平台,培育示范点246个;推进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于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方案》,开展“一村(社区)一品”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三年行动,因地制宜培育评选十大品牌。充分发扬民主,成功组织三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村级组织凝聚力显著增强。大力推进社区“三有”“三会”协商与基层“有事好商量”议事协商有机融合,建成50个村级议事协商示范点,获评“省基层治理十大创新经验”。南通不断突破社区治理创新,构建南通特色小组(邻里)“五微三有”微自治模式,推进建设实体化小组(邻里)服务处 3762个,培育特色“微项目”1200多个。“五微三有”模式成为 2020年度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宣传主题之一,获评江苏现代民政创新成果、全省28条基层改革经验案例之一、全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项目等。

十年来,南通加强规范管理,专项社会事务能力稳步提高。在全省率先发布进一步做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方案,积极探索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司法认定现实障碍及应对机制。研究制定了南通市《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之家”建设运营规范》地方标准。提高集中供养孤儿、散居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分别至2760、2200元/月。全市配备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2029名,实现镇(街 道)、村(居)全覆盖。健全市县镇村四级联动机制,完成8家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26家省级儿童“关爱之家”示范项目建设工作。

多年来,南通全面建立和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普遍实施惠民殡葬政策,推广节地生态安葬,加快建设殡葬服务设施,实现镇级公墓全覆盖;婚姻登记规范有序,省内领先全面实现婚姻登记“全城通办”“跨市通办”与“跨省通办”;促进城乡统筹,区划布局更趋协调优化。

十年来,南通民政踔厉奋发、庚续前进,与民心同向,切实给广大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感。下一步,南通民政系统将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凝心聚力,不断提高为民履责、为民服务水平,不断开创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