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短“枇杷情书” 把许多苏州人的甜蜜梦想锁在了回忆里
江苏
江苏 > 苏州 > 要闻 > 正文
站内

史上最短“枇杷情书” 把许多苏州人的甜蜜梦想锁在了回忆里

史上最短“枇杷情书” 把许多苏州人的甜蜜梦想锁在了回忆里

秋日养蕾,冬季开花,春来结实,夏初果熟,五月枇杷黄似橘,年年新果第一枝。枇杷和大部分果树不同,它于秋天或者初冬开花,果子在春之至夏时成熟,淌过四季的它被称作果木中独备四时之气者。

“我等了一整个春天,就为了这初夏第一口清甜。”每年到了5月,苏州人最期待的就是一口润肺的枇杷了。但是今年这个5月,不少苏州人的一大“意难平”却是,还没来得及赴枇杷的约会,却在朋友圈收获了“今年枇杷马上拜拜”的残酷消息。

因为产量的腰斩,导致了今年枇杷价格的翻番,这几乎是今年长三角所有枇杷产区共同的故事。作为经常登上枇杷测评榜榜首的苏州吴中洞庭东西山枇杷,高位价格来到史无前例的上百块一斤,更有人买到了98元6颗的“爱马仕”枇杷。

因为树上无果,导致往年大火的枇杷采摘游缺席了大多数人的打卡清单。那么问题来了:今年的枇杷究竟怎么了?

史上最短“枇杷情书” 把许多苏州人的甜蜜梦想锁在了回忆里

甜蜜蜜的5月 意难平的年份

苏州太湖东山莫厘峰的茶园里,散布着一颗颗枇杷树。早在3月间,就听一些东山碧螺春的茶农说,今年的枇杷收成会很不好,将会大量减产。当时不以为意,没想到真的如此。

甚至有的果农因产量过低导致“上市即下市”,因为果子实在太少,发一个朋友圈,枇杷就被订光了。

据东山果品协会负责人透露,今年是东山白沙枇杷生产小年,但是也算不上“腰斩”,也就是较去年减少三分之一。具体的上市周期是:5月12日左右,白玉枇杷零星开采,5月15日左右,迎来大量上市,一直持续到5月底;冠玉枇杷则是在5月下旬开始上市,持续到6月初。另外一方面,今年东山白沙枇杷主要是二花三花果,果型较往年偏小。

但也有“好消息”,就是本季枇杷膨果期阳光、雨水较为充足,品质口感更加上乘。

该负责人透露,由于产量减少,因此价格的增长是必然的,普果价格在35元至60元之间,40克以上的优质精品果售价将达80元至90元。抑或有果农优中选优、加上礼盒包装,售价100以上,并不奇怪。

那么产量为什么这么低?旱和寒。两个最影响农作物的恶劣天气,在一年内都被东西山果农遇上了。

先是去年夏天的酷暑直接引发了山林干旱,0降雨、土地龟裂、果树枯死。导致果农们不得已通过引水自救。但到了冬天,不期而至的寒潮来袭恰恰又发生在枇杷的幼果时期。

史上最短“枇杷情书” 把许多苏州人的甜蜜梦想锁在了回忆里

初夏的第一封情书 是来自枇杷的清甜

犹记得 3 月 18 日,当我们沐浴着丹青水墨般的远山镜水,穿过沿太湖的公路,从东山镇莫厘村爬上莫厘峰的山头,看着掩映着碧螺春茶树的满山钢架,一边拍摄茶娘们采摘今季碧螺春头芽的镜头,一边,就在馋 5 月的白玉枇杷了。

是的,那些覆盖整片山区的钢架,是为了支撑枇杷树———更为了让农人方便上去采摘高处枇杷的。如果幸有几分山地,我是不辞长作东山人的。不过好遗憾,我没有几分山地,也不是东山人。作为替代方案,或许可以借着枇杷的清甜,去凭临太湖的风情。

东山的山都不高,最高峰就是莫厘峰。 汤飞鹤的茶园兼枇杷园是东山最大的,80 多亩,在莫厘峰最好的位置,从半坡铺陈到山顶,享受最好的日照。枇杷生长喜温暖干燥之地,故

均在山之向阳一坡,“半坡黄”因此得名。

所以汤飞鹤平生得意两件事,一件是他家的碧螺春香味“吓煞人”,一件是他家的枇杷口感“顶呱呱”。

满山的枇杷树丛中,不时有果农担着竹篓在其间穿梭,或偶尔抬头的时候看见树间钢管上站着一个摘枇杷的人。

苏州东山产枇杷,从古就有盛名。

《太湖备考》,清乾隆金友理撰,地方文献名著。其写道:“枇杷,出东山者佳,有黄白二

种。其实差小而独核者,名‘金蜜罐’、‘银蜜罐’。旧志云:‘出东山之白沙、纪革’。今盛于查湾、俞坞矣”。查湾、俞坞,均东山地名。现今东山各处均产枇杷,已不拘泥于此。

民国时,农学家曾勉在《园艺》杂志上撰文系统对比了长江以南各地枇杷的品质高低:“中国长江以南诸省,枇杷皆可栽培。然就品质而论,北不如南。以下列四处,出产为最多:(一)浙江杭县之塘栖;(二)江苏吴县之洞庭;(三)福建莆田县之龟山;(四)江西之安义县”。可见浙、苏两省枇杷在业内权威心目中地位极重,冠绝群雄。

洞庭枇杷对水土很是挑剔,大有“南橘北枳”之态。一旦脱离了洞庭山的水土,枇杷似乎总少了些什么,难以复刻经典风味。1949年6月,《铁报》文章:“说也奇怪,洞庭山上的土壤似乎对枇杷特别适宜,我故乡(苏州城内)家园里有几棵枇杷树,虽然也是从洞庭山移植而来,但结的果实就不如山产远甚。”

史上最短“枇杷情书” 把许多苏州人的甜蜜梦想锁在了回忆里

肉厚汁多,肉色晶莹,肉质细嫩,酸甜适度,入口而化,爽口不腻。

梅雨之前,枇杷先桃李梅各果妍妍登场,不愧为“初夏鲜果第一枝”。“无枇杷,不初夏”。对苏州人来讲,不食东山枇杷就等于白过了五月。对于食客而言,只要吃到过正宗的东山枇杷,一定会印象深刻,意犹未尽。

骨灰级吃货苏东坡先生说,“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微黄尚带酸。”卢橘者,枇杷也。一路流放,虽郁郁不得志,却爱日啖荔枝,夜赏海棠,品茶尝枇杷,还能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擒苍,意气风发。

归隐田园的陆放翁却如顽童一般,屡种杨梅不得结果,一株枇杷却是意外大丰收,“杨梅空有树团团,却是枇杷解满盘。”为了防止鸟雀先抢了可口美食,他特别注明摘枇杷的好时机,“枇杷尽熟时,鸦鸟不可复御,故熟七八分则取之。”“枝头不怕风摇落,地上惟忧鸟啄残。 清晓呼僮乘露摘,任教半熟杂甘酸。”他描述的摘枇杷画面生动有趣,着实可爱,连自己都忍不住觉得自己可爱到炸裂,赶紧作诗一首留与后人。

然众多枇杷诗赞中,最是偏爱宋人戴复古那首《初夏游张园》,“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何等畅快、惬意。

且趁五月未艾,六月未至,小满已满,阳光正好,栀花未开,枇杷犹市,赶紧前往东西山的村口,或姑苏古城诸老市集的路头,见有不足盈框的枇杷,不管价格如何,速度买些,一啖为快。因为今年这封清甜的情书,真的快写到尽头了!

一切都是初夏的味道。

文/邱如明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