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湿地模式”,助力雄安新区生态修复!
江苏
江苏 > 苏州 > 正文

常熟“湿地模式”,助力雄安新区生态修复!

白洋淀作为华北平原

最大的淡水湖泊,

被誉为“华北之肾”。

它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背后,

其实有着常熟企业的一份贡献。

今天,就跟随小编

一同来了解!

加强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是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大命题之一。

2018年以来,

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

积极参与到白洋淀生态治理

和保护项目建设,

以常熟“湿地模式”

服务雄安新区生态修复,

助力雄安新区“生态之城”建设。

常熟“湿地模式”,助力雄安新区生态修复!

改善白洋淀水质,关键是把住“入口关”。府河河口湿地位于白洋淀西部,府河、漕河及瀑河三河交汇处,总占地面积约4.23平方公里,是目前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功能性人工湿地。它对于改善白洋淀的水质至关重要,为白洋淀的水质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该人工湿地正是由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参与并主导设计的,其中的部分处理工艺借助了常熟湿地保护的成功经验

雄安新区府河河口湿地水质净化工程

由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出资、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总承包、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与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设计,是“十三五”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的典型示范工程。

工程位于雄安新区白洋淀西部,府河、瀑河、漕河三河入淀河口区,以净化入淀水质为主,同时兼顾处理突发水污染事故和恢复近自然生态湿地。

忻飞

南大(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态设计部副部长

基于NbS的理念,我们采用了一个“前置沉淀生态塘+潜流湿地+水生植物塘”组合工艺来处理水量。在常熟我们已经有了比较成功的样板,比如说城西污水处理厂,我们做了水平潜流湿地,也是运用到了府河湿地的潜流湿地里面。

针对北方冬季寒冷对湿地水生植物、

微生物生存影响较大的情况,

研究院还重点做好了

湿地过冬的保温设计,

以维持良好的微生物生存环境,

保障出水水质达标。

忻飞

南大(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态设计部副部长

主要靠冬季抬高湿地的水位形成一个冰层保温,同时也运用冰层和湿地中间空隙的空气,来起到双层的保温。后面我们是通过植物在冬季不收割,然后到来年开春再收割,植物在上面也起到一个保温的效果。这样更好地维持湿地的温度,对微生物营造一个好的生存环境,进一步净化水质。

府河河口湿地投入运行后,

日均处理水量达25万立方米,

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有效改善了白洋淀入淀水质,

在入淀河口建起了一道生态屏障。

随着水质逐渐变好,

水生植物愈发繁茂,

多类型湿地形成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吸引了60多种鸟类,

府河湿地已成为白洋淀区域重要的

珍稀保护鸟类分布区域。

此外,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还参与了雄安新区白洋淀生态清淤扩大试点工程、引黄补淀通道水系疏通工程、府河新区段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等7个项目的生态修复设计工作,为白洋淀恢复其“华北之肾”功能、助力雄安新区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常熟模式

常熟湿地资源丰富、类型齐全

全市湿地总面积为29918公顷

自然湿地保护率为65.3%

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湿地之城”

2012年,南京大学与常熟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协议,成立了我国第一家校地共建的生态研究院——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致力于生态建设与湿地保护工作。

常熟小微湿地模式

基于对水乡常熟“房前屋后有水塘”的观察,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对小微湿地开展了深入研究,在常熟乡村践行对小微湿地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并应用到泥仓溇、沉海圩等乡村湿地,多方位实现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与生态保护的“三生融合”发展模式。

城西污水厂尾水生态净化系统项目

城西污水处理厂尾水生态净化系统项目由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规划设计,利用现状河道和鱼塘,采用多水塘活水链技术,建设生态净化系统,达到水质、景观双提升效果。项目建成后,研究院通过提供“湿地管家服务”开展湿地维护,分析评估湿地管理措施成效等,指导用户科学管理湿地,确保湿地系统健康运行。

此外,研究院还在常熟规划设计了中创污水处理场提标改造及尾水湿地工程、常熟市辛庄污水处理厂尾水生态净化系统等多个尾水湿地项目。

忻飞

南大(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态设计部副部长

希望通过总结常熟的湿地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全国各地,同时把我们研究院“立足常熟、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目标继续进行下去。

原标题:常熟“湿地模式”,助力雄安新区生态修复!

来源:i常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