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对一座城市来说,能发生多大的变化?
从1984年的仅3.75平方公里的工业小区,成长为今日的中国县域经济“天花板”。沧海桑田、斗转星移,昆山用四十年光阴沿着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昆山之路”,从稻香阵阵的农村,蝶变为全国首个GDP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
昆山人所选择的这条“昆山之路”,破解了一个个成功密码,成就了城市独特的发展基因,引领昆山一路翻山越岭。不断丰富的“昆山之路”精神,成为昆山改革创新的不竭动力、赢得未来的制胜法宝,也成就了昆山人身上独特的精神特质。
步入2023年的昆山带来了更多惊喜。根植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土壤,积极发展元宇宙,点燃数字经济时代“强引擎”;依托汽车零配件产业优势,抢抓新能源发展机遇,成功孵化出一家固态动力电池领域的独角兽——清陶能源;积极布局航空航天产业,揭牌了空天科技先进成果(昆山)产业化创新基地;贯穿昆山全域的苏州轨交11号线正式通车,能更好地接轨上海,增强同城效应;以昆山旅游度假区为主体,打造江南文化样板区,全力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协调区;与太仓、常熟协同联动,系统推进太昆常协同区农文旅融合发展,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
去年6月15日,苏州市委常委会专题调研昆山工作,明确支持昆山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县域示范。时隔一年,6月25日,苏州市委常委会再次专题调研昆山工作,既对昆山一年来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成效进行集中检验,也对下一步重点抓什么、具体干什么进行把脉问诊。
会议上,苏州市委对昆山发展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并指出昆山是全市经济发展“压舱石”,昆山围绕“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县域示范”目标取得显著成效,今年上半年昆山积极抢抓新机遇、布局新项目、培育新动能,经济运行态势持续向好,为全市发展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对昆山提出了“更好接轨上海、增强同城效应”“加速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外资外贸稳量提质”“全力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等要求。
在昆山,每一次选择都会出彩。昆山是承载着“勾画现代化目标”殷殷嘱托的地方,在全国2800多个县域中,实现了连续18年百强县市第一的壮举。这座“与众不同”的城市,拥有着更多的“未来可期”。
从苏州“小六子”到“最强县级市”
时间拨回,上世纪70年代,昆山全年的GDP只有2.4亿元,是苏州当时六县市里最穷的“小六子”。
等到了1984年,国务院批准在沿海建立1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此时,昆山意识到,再也不能守着“苏州城外半碗饭”过穷日子,决心发展工业区。昆山在没有工业基础、没有资金支撑、更没有政策扶持的情况下,在城东一块3.75平方公里的农田上自费开发搞起了工业小区。
1984年8月,日本手套厂商“苏旺你”公司来到昆山,成为落户开发区也是全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此后,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第一家台资企业、第一家总投资超过3000万美元的大型电子企业、第一家韩资企业、第一家美资企业纷纷落地,逐渐拉开了昆山外向型经济布局的序幕。
1988年7月22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自费开发——记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报道,并配发《“昆山之路”三评》评论员文章,充分肯定昆山开发区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赞扬开发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并把昆山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中走出去的这条新路誉为“昆山之路”。
“昆山之路”是一条抢占先机,敢闯敢试之路。80年代,昆山东依上海,以与上海联营的“金星电视机”为代表,做到当年谈判、当年投产、当年见效;从四川、贵州等地引进万平电子等一大批企业,为昆山开发区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打下基础。
1989年对昆山人来说无比难忘。因为这年,国务院批准昆山撤县设市。
1992年,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昆山开发区跻身“国家队”,成为沿海“14+1”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唯一设在县级城市的开发区,昆山迈上了更高的发展台阶。
毗邻上海为昆山的发展创造了绝佳的区位优势。90年代,昆山乘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东风,沪士电子、捷安特自行车、统一食品、仁宝电脑等一批台资巨头相继落户,昆山开发区迅速崛起为全国台资企业高地。
本世纪初,昆山出口加工区成功获批率先封关运作后,昆山以超前的战略眼光布局光电产业园。
此后,昆山分别于2014年、2019年、2022年跨越3000亿元、4000亿元、5000亿台阶,成为中国县域经济的天花板,并连续18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在绿色发展、科技创新、新型城镇化等方面创造了县域发展的多个“第一”。
除了前瞻布局外,昆山还巧用“无中生有”。不是咖啡产地,也不是主要消费市场,但昆山从物流分拨、平台交易、研发烘焙、品牌销售等环节入手,积极引进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和瑞幸咖啡烘焙工厂,硬生生架构出一条咖啡产业链。
没有路,昆山人硬是闯出了一条路。至此,自全球79个国家和地区的8800多家外资企业在昆投资兴业,10万台商台胞在昆安居乐业,2022年进出口总额继续突破1000亿美元,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持续彰显。
如今的昆山,向东面向上海致力打造数字经济实验区,向西融入苏州主城全力打造产业创新引领区,向北联动沿江港口着力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向南协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倾力打造江南文化样板区,争做长三角明星城市。在长三角一体化的今天,昆山还可以走得更远。
科技自强 “链”动未来
2022年,昆山的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业实现了6015.46亿元的产值, 同比增长7.4%;装备制造业实现了2896.41亿元的产值,同比增长2.0%。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是昆山经济行稳致远的“压舱石”。
其中,电子信息业在昆山发展悠久。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老一代昆山人引入台资企业,决心从“拆”开始做笔记本电脑,为日后电子信息业的发展打下了根基。
本世纪初,昆山承接全球电子信息业产能转移,集中招引了当时我国台湾地区十大笔记本电脑代工厂中的6家,奠定了行业发展基础。
但是昆山人并未满足于此,他们把笔记本电脑拆开,看有哪些是昆山还不能生产的,就重点精准招商。几年下来,笔记本电脑几乎所有零部件生产环节都已布局。
由此,昆山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2009年,昆山笔记本电脑产量突破6500万台,占全球总量的50%。
尽管世界上三台笔记本电脑有一台是昆山生产的,但面板、软件和芯片等核心技术一直受制于人。于是,昆山瞄准光电产业转型升级机遇,全力打造光电产业园,先后引进龙腾光电、友达光电和维信诺等面板行业龙头企业入驻,成功攻克光电领域多项“卡脖子”技术。
在电子信息业蓬勃发展、不断开拓赛道的同时,依托“产业链招商”的看家秘诀,昆山的装备制造业也迅速腾飞,已形成了工程机械、通用设备、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装备四大特色行业。其中,昆山已布局1000多家汽车产业的关键零部件企业,并在新能源赛道上成功孵化出一家固态动力电池独角兽——清陶能源。
昆山凭借着做好创链建链、稳链固链、强链补链文章,产业创新集群蔚然成风。在数字经济时代,昆山正全力推动“昆山制造”向“昆山创造”跃升,积极引聚顶尖技术落地生根。昆山坚持释放国家超算昆山中心、深时数字地球国家大科学计划、昆山杜克大学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等高能级科创平台磁吸效应,深入推进祖冲之攻关计划等“揭榜挂帅”机制,鼓励支持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2022年,昆山高新技术企业净增480家、达到2744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重提升至57.3%,成为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
在别人还在观望时,昆山已经抢先一步快人一拍,为未来的五年十年乃至更久,抢抓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的机遇谋篇布局。
面向未来,昆山提出打造“2+6+X”新兴产业布局。“2”是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这两个5000亿元级产业;“6”是指新显示、新智造、新医疗、新能源、新材料、新数字6个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X”是指先进计算、航空航天、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数字经济等一批先导产业。
瞄准未来新方向,昆山正推进新兴产业成群成链,高水平规划建设元宇宙、先进计算、生命健康等50个“四链融合”的特色专业创新园区,主动抢占智能穿戴、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新赛道,不断筑牢万亿级规上工业“基本盘”,加快培育千亿级新兴产业“增长极”,着力打造“搬不走、压不垮、拆不散”的核心产业链条,努力形成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未来产业“高原”“高峰”。
打造“心向之城”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以科技自立自强为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昆山正积极打造人才“强磁场”,成为一座“心向之城”。
一直以来,昆山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营造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环境,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为助力广大人才各展其能,昆山紧扣“产城人”深度融合,全面推进阳澄湖两岸科创中心、夏驾河科创走廊、花桥国际创新港等重点科创载体建设,精心打造高品质人才社区,全面打响“人到苏州必有为,才来昆山更精彩”品牌。
昆山高质量发展的主体是300多万昆山市民与10万台胞,大家朝夕相处、携手互助,生动诠释了“两岸一家亲”。
作为对台合作“第一城”,昆山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深化昆台交流交往,用好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青创基地等特色载体,精心建设两岸同胞增进感情、心灵契合、共同奋斗的台商大陆“精神家园”。
夜幕降临,台湾美食街黄河路上的台湾风味的牛排馆、麻辣锅、小吃摊、冷饮店里热闹非凡。慧聚夜市也迎来了一天当中最热闹的时段,车轮饼、蚵仔煎,经典台湾小吃的香味从夜市摊位上飘出,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其中,闽南语、台湾普通话此起彼伏,几乎让人忘了这是在距离台湾近千公里之外的昆山。大街小巷中丰富的台湾元素是昆山人间烟火的一部分,和这座城市“同频共振”。
为进一步提升330万新老昆山人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昆山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原则,在山水相依中,全力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厚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青绿底色。今年2月份,国务院批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淀山湖镇、周庄镇、锦溪镇纳入示范区协调区。昔日鱼米之乡将绘好新时代经济与生态并举的青绿画卷。
属于昆山人的绿色幸福不仅是以湖为脉、以水为媒的江南水乡风貌,昆山还积极打造3个综合公园、200个社区公园、500个口袋公园“三级公园体系”,提供更多“推窗见绿、开门进园”的家门口“绿色福利”。
这是一座住有宜居的绿色之城,更是一座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弱有众扶的民生典范之城。根系工程、基石工程、乐居工程、智慧工程“四大工程”让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更加畅通、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更加灵敏。锚定共同富裕目标,昆山坚持用心用情惠民生、暖民心、聚民意,持续丰富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优质供给,让330万新老昆山人都成为幸福的昆山人,让第一故乡、第二故乡都成为圆梦的创业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