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也是打响“苏州制造”品牌的核心产业。9月5日,“汇聚全球资源,打造万亿级新能源产业”苏州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并发布了新能源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及光伏、储能产业规划,提出2026年苏州的新能源产业产值要力争突破1万亿。
会上,协鑫、阿特斯、正力新能、苏州金龙等20家企业被授牌苏州市新能源领军企业。
清华苏州环境院、清陶能源、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等10家机构被授牌苏州市新能源重点科研机构。
UL美华、佳世德、TUV莱茵、新能先锋等10家企业被授牌苏州市新能源检验检测认证重点企业。此外,苏州还遴选了51家新能源重点企业及36家新能源独角兽培育企业。
现场,苏州市企业可持续发展联合会揭牌,致力于为会员单位提供ESG实践与交流的高质量平台,构建苏州市企业ESG生态。
苏州市双碳综合服务平台发布,聚焦政府、企业需求,致力于为政府治碳与企业减碳提供高效、专业的数智化工具,通过聚合需求侧客户,打造集咨询认证机构、专家智库、金融机构于一体的服务生态圈,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本次大会推动项目签约200余个,总投资金额超800亿元,项目招引建设不断提速,新能源产业活力持续迸发。
苏州市新能源十大应用场景及首批典型案例发布。
2024苏州国际新能源博览会同步开幕,这是一场以“能源变革,低碳未来”为主题的行业盛事,于9月5日至9月7日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能源向“新”,产业逐“绿”,全球新能源产业方兴未艾。孕育着大海般广阔的市场空间,苏州新能源产业“万亿级”目标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2026年苏州新能源产业产值要力争突破1万亿
2026年苏州新能源产业产值要力争突破1万亿。——能够提出这样的宏伟目标,苏州的底气是什么?
制造业素来是苏州的核心优势,规上工业总产值高达4.43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苏州拥有35个工业大类、172个工业中类、513个工业小类,产业体系较为完备,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强,是长三角地区乃至国内很多产业循环的发起点和连接点。
眼下,苏州正在全力打造由10个产业集群,30条产业链构成的“1030”产业体系。其中,产业规模超万亿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高端材料是苏州经济行稳致远的“压舱石”。而今,新能源产业将会成为苏州的第四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事实上,苏州的新能源产业已颇具规模。截止到2023年底,苏州市的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产值已经突破了7500亿元,光伏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势头强劲。在2023年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中,苏州位列全国第三,较前一年上升4个名次。其中光伏、储能及动力电池、风电、氢能、智能电网、绿色低碳等六大领域产值规模突破3300亿元。
完备的产业生态和澎湃的创新动能是苏州新能源产业的实力和潜力所在。
全市在风力装备、光伏发电、智能电网、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产业领域可提供近800项检验检测能力,为新能源产品拓展国际国内市场提供了坚实支撑。此外,苏州已连续承办四届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一届国际能源变革对话,持续深化能源领域国际国内和区域交流合作。
目前,苏州在新能源领域建有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1家,省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公共服务平台等31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2家。企业层面,各类前沿技术加速突破。迈为股份“HJT2.0异质结电池PECVD量产设备”、国富能“70MPa集装箱式高压智能加氢成套装置”等2个项目入选2021年度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6个项目入选省能源局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荐名单,占全省半数。
今年1月3日,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上,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强调,“要牢牢把握苏州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目标任务:加快构建“1030”产业体系,用3年左右时间,力争形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新能源4个万亿级主导产业。”如今,苏州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正是再次明确这一目标,立足苏州产业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苏州开辟出逐绿又逐新的未来。
顶层设计引领未来3年发展
苏州发展新能源产业十分注重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会上发布的新能源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及光伏、储能产业规划正是为苏州未来三年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明确了“路线图”与“施工图”。
《苏州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不仅提出
到2026年全市新能源产业产值(含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力争突破10000亿元,还将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和应用示范区。
《苏州市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0年)》光伏产业规划明确,到2026年,全市光伏相关产业产值力争达1800亿元,拥有产值超100亿元企业5家左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过20家;到2030年,基本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光伏产业发展新高地。
规划还提出构建“2+3+4”光伏产业体系,稳固光伏高效电池片和高端组件两大核心环节,打造光伏制造核心装备、关键辅材和智能电力电子设备三大配套产业基地,拓展钙钛矿光伏电池、新一代智能光储、光伏循环再利用和光伏电厂智能运维四大未来新赛道,将深入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市场主体引培、场景应用示范、产业开放合作、要素高效供给五大行动,打造绿色低碳、集聚节约、链条完备、创新引领、竞争力强的光伏产业集群。
《苏州市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0年)》新型储能产业规划明确,到2026年,全市新型储能相关产业营收规模力争超过1200亿元,培育或引进10家产值40亿元以上新型储能企业;到2030年,建成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型储能产业化高地。
规划还提出构建“2+3+3”新型储能系统,聚焦核心器件与系统集成两大核心环节,完善关键材料、关键装备、电池、梯次利用回收三大重点配套。拓展电网侧、电源侧与用户侧三大主流应用场景,环绕优化整体布局,强链延链补链,拓展市场空间,构建创新体系四大任务,打造龙头引领、终端带动、应用牵引、链条完备、生态完善的新型储能产业集群。
在这条面向未来的苏州新能源产业发展道路上,高端化、集群化、绿色化、国际化的特色尽显。而通过不断强链补链延链,以光伏、储能及动力电池、风电、智能电网、氢能、绿色低碳加新能源汽车为主的“6+1”新能源产业体系将得以“强筋健骨”。
十大应用场景遍布苏州
本次大会的一个显著亮点便是高度强调“创新应用场景”。
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N”应用、电网侧储能、工商业储能、分散式风电、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虚拟电厂建设、智能微网建设、零碳园区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等苏州市新能源十大应用场景,全方位展示出苏州绿色发展的实景。
已经顺利运作的项目更是遍布苏州十大板块,其中不乏“首创”“首个”。
张家港市华昌能源打造了国内首座“氢光储充放柔检维管”九维一体工业绿色微电网项目,首创氢能联动模式,探索氢能新应用。
常熟市龙腾特钢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规模达4.99万千瓦,是全国最大跨度弧形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
太仓市耐克中国物流中心零碳智慧园区项目通过分散式风电、光伏、地源热泵多能互补实现净零排放,入选国家能源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
昆山市南星渎绿能e站集“光储充换”于一体,是苏州最大规模新能源汽车多功能充换一体站。
吴江区苏州市综合智慧零碳电厂是国内首个直接接受电网调度指令并实施成功的虚拟电厂,入围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能源转型变革者”项目。
吴中区赛腾总部智能微电网项目采取光储充放一体化技术,入选江苏省新能源微电网项目优秀案例。
相城区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启动区智能零碳园区项目建设光伏产能建筑与能源微网应用,荣获“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项目”奖项。
姑苏区平海路公园P+R停车场充电站总计提供500个充电车位,是苏州市首个公共停车场超大型集中式“智能有序”充电站示范项目。
工业园区协鑫能源中心“六位一体”新能源微电网荣获国家能源局首批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是苏州市首个零碳企业总部,融入天然气热电冷联产和地源热泵,满足多种用能需求。
高新区固德威智慧能源研发大楼按照国内绿色建筑最高标准三星级标准,打造近零碳BIPV建筑,被评为“江苏省绿色建筑品质项目”。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苏州百万级城市储能群”是此次发布的苏州市新能源示范应用首批典型案例之一。今年7月,7座新型储能电站在苏州集中投运,总装机容量达41.29万千瓦/82.58万千瓦时,经测算,这批储能电站每年可调节供应绿电约4亿度,相当于12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层出不穷的创新应用场景引领苏州实现绿色低碳变革,也让“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在此得以深度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