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经济舞台上,广东与江苏这两个经济大省的经济表现备受瞩目。1月15日,广东官宣成为我国第一个14万亿元大省。而江苏虽未“官宣”相关数据,但根据江苏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及增长率、省内十三城市的绝大部分已披露的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可以确定,江苏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一定历史性突破13万亿元。这样,江苏就达成了一项广东在数年内都难以企及的历史性成就:设区市市均万亿元GDP。
广东总量领先,江苏率先达到“市均万亿”
根据最新数据,广东省预计2024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4万亿元新台阶,连续 36 年居全国首位。而江苏省2024年前三季度GDP为97744.3亿元,全年经济增量有望达到7300亿-7500亿元,若按此趋势发展,其GDP有望达到13.55万亿-13.57万亿元(预测数据,实际数据当以官方发布为准)。
从季度数据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广东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939.18亿元,同比增长3.4%;江苏省GDP为97744.3亿元,增长5.7%。可以看出,江苏的增速明显高于广东,两者的差距在逐渐缩小。这也正是近年来的一个明显趋势,江苏经济增速持续领先广东,特别是2024年上半年,江苏GDP为63326.3亿元,广东为65242.5亿元,差距只有1916.2亿元,创下近5年来的新低。虽然广东经济总量目前仍居首位,但江苏的追赶势头强劲。
在经济运行方面,江苏的制造业非常强势,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装备制造业增长8.9%,对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较高;
服务业持续恢复,生产性服务业增势良好。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4.8%,其中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行业增长较为显著;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平稳,制造业投资拉动有力。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2.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增长,消费升级持续推进。前三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5%。
而广东,其经济运行同样稳健,工业生产平稳增长,行业增长面超七成。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较快;
服务业持续恢复,规模以上服务业增势良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增长较为突出;
市场销售保持增长,升级类商品销售向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产品销售增长明显。
在省内城市发展方面,江苏虽有苏州这样依然摸到深圳“后背”的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但总体上各地市发展比较均衡,远超广东,2024年省内就有5个城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万亿级、“市均”GDP超万亿、所有地级市全部入围全国百强;此外,徐州大概率会在2025年成为江苏第六个“万亿俱乐部”成员。
而广东城市发展则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特点。一方面广东拥有深圳、广州两个核心极点城市以及佛山、东莞等经济强市;而另一方面,省内城市间的经济体量差距较大,除了几个万亿GDP城市外,还有部分城市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在产业结构方面,广东比江苏更具有优势。广东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40个,销售产值居全国前三的有25个。全省有效制造业企业数量超过5万家,居全国首位。产值超万亿元的核心产业集群有7个,包括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现代农业与食品等。新能源汽车和手机等行业发展迅速,成为新的增长点,拥有“广深双核”,广州是老牌汽车城,深圳则是“新能源汽车第一城”。
江苏应向广东学什么?
尽管江苏在经济增速和一些关键指标上表现出色,与广东的差距逐渐缩小,但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其底蕴深厚,创新能力强,国际化程度高,仍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江苏未来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凭借其均衡的发展模式和不断提升的创新能力,进一步缩小与广东的差距。
广东则需要在保持现有优势的基础上,加大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发展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在创新方面,江苏拥有较多的985、211工程高校,教育资源分配较好,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出台了相关行动方案,统筹推进多个产业的前瞻技术研发项目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进“智改数转网联”,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 9 年全国第一。在创新数据排名中表现出色,苏州、南京等城市的排名较高,江苏的总体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广东。江苏在新能源、生物医疗等多领域协同发展,创新能力较为全面。
但广东在区域创新、企业创新能力方面,却在更多方面领先江苏。2024年广东区域创新能力得分58.64,连续八年居全国首位。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发明专利申请数、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等关键指标上均居全国首位,且与第二名差距显著。
在企业创新实力上,广东也突出得多,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超7.6万家,数量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更有华为、美的、比亚迪等一批科技领军企业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总之,粤苏两省在经济发展上各有优势和挑战。它们的竞争不仅推动了自身的发展,也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相对而言,江苏至少应在以下方面向广东学习:
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广东在外向型经济方面保持了较强的优势,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江苏可学习其“五外联动”的做法,进一步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加强与周边地区和国际社会的开放合作,举办更多国际化的展会和活动,吸引全球高端要素汇聚。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广东在创新方面的投入和成果显著,江苏可以借鉴其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的经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加大对科技金融的支持力度,促进创新与金融的深度融合。
发挥极点带动作用:广东以广州、深圳等核心城市拉动周边地区发展的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江苏可以在保持全省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培育具有更强辐射带动能力的中心城市或区域,提升经济发展的集聚效应。
政策的灵活性与前瞻性:广东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前瞻性,能够及时响应市场变化和需求。江苏可以借鉴这一点,加强政策的创新和调整,为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总的来说,江苏和广东两省在经济发展中各有千秋、各有优势,江苏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应积极学习广东的先进经验,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加强对外开放,以实现经济的更高质量发展。同时,广东也需继续巩固自身优势,应对新的挑战和竞争,共同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