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港镇|48载坚守 谱写平凡人的大爱之歌
江苏
江苏 > 盐城 > 要闻 > 正文

滨海港镇|48载坚守 谱写平凡人的大爱之歌

在盐城市滨海县滨海港镇木楼村,有一位名叫徐兆付的村民,他用 48 年的漫长岁月,书写了一段充满爱与担当的传奇故事。这段故事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却在日常的点滴中,展现出人性的光辉和对家庭无私的奉献。

徐兆付出生于 1957 年 8 月,家中兄弟六人,他排行老三。本应拥有平凡生活的他,却在 1977 年遭遇了命运的沉重打击。那年,他年仅 20 岁,大哥徐兆木因心肌梗塞突然离世,大嫂也在分娩时因出血过多撒手人寰,留下了刚出生且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的侄女。祸不单行,二哥家也遭遇变故,二嫂意外死亡,留下年幼的一双儿女无人照料。同时,家中父母年事渐高、体弱多病,四弟徐兆和因先天性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在这一连串的厄运面前,徐兆付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地站出来,成为了这个多难家庭的顶梁柱。

他开始承担起家中的各项事务,洗衣、做饭、收拾房间、照顾侄儿侄女,每一件事他都做得井井有条。为了减缓患有风湿的父亲的关节疼痛,他专门向行家学习按摩,经常给父亲捏肩捶腿。对残疾侄女,他视如己出,一直收养在身边,直到她出嫁。二哥家的一双儿女,也时刻牵动着他的心。为了补贴家用,他还得去城里打零工,自己却省吃俭用,衣服缝缝补补穿了一年又一年。村民们对他的孝顺和懂事赞不绝口:“我们活了这么一把年纪,没有见过这么懂事孝顺的人!”

到了结婚的年龄,徐兆付也有过自己的爱情憧憬,村里不乏有小姑娘追求他。然而,当别人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再加上他坚持要照顾兄弟及父母的决心,那些上门打听的人都知难而退。面对一次次成家立业的机会,他选择了放弃。他深知,一旦成家,就难以全身心照顾这个特殊的家庭。就这样,他忍着艰辛,拉扯着一家人,在几十载春夏秋冬里,默默诠释着 “孝” 和 “爱” 的传统美德。1995 年,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年事已高,牙齿脱落无法进食。徐兆付每天凌晨四点起床,为母亲精心准备早餐,一年四季从未间断。他根据母亲的身体状况,特地买软食喂她,每天晚上都要等母亲熟睡后才休息。冬天为母亲保暖,夏天为母亲换凉席,春天打扫房间通风,秋天为母亲添衣御寒,把母亲照顾得无微不至。

在照顾父母和侄儿侄女的同时,徐兆付对两个弟弟的关怀同样令人动容。四弟徐兆和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他不仅要照顾弟弟的生活起居,还要忍受弟弟因痴呆症状加重而发脾气、摔东西的行为。即便生活艰辛,他也从未放弃为弟弟求医。六弟徐兆友年少顽皮,徐兆付托朋友帮他在常熟市找工作,到了谈婚论娶的年纪,又帮他张罗婚事。后来六弟离婚并患上糖尿病、肝腹水、肝硬化等并发症,徐兆付毫不犹豫地将他接回老家,定期送他去医院治疗。为了给弟弟增加营养,他避开糖尿病禁忌食品,每天变着法儿地准备饭菜。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六弟的身体有所好转,又回到江南继续打工生活。

48 年的时光,如同一把刻刀,在徐兆付的脸上刻下了岁月的痕迹,曾经帅气的青年如今已满面沧桑。但他始终微笑而平静地面对生活,如今的他靠种几亩地和在村里电站打水挣些零钱维持生计。他用一生的坚守,诠释了 “不抛弃、不放弃” 的信念和对家庭的责任,在平凡的生活中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徐兆付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人间真情与大爱,也让我们对平凡人身上所蕴含的伟大力量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他的坚守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我们去珍惜家庭、担当责任、传递爱与温暖。

(李东斌 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