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17亿次曝光!苏州文旅的“流量密码”
江苏
江苏 > 苏州市 > 正文

春节17亿次曝光!苏州文旅的“流量密码”

春节17亿次曝光!苏州文旅的“流量密码”

非遗不再是橱窗里的静态展品,而是融入市井烟火的文化符号;消费场景不再局限于传统庙会,而是演变为夜间经济、冰雪运动、街头赛事的多元矩阵;城市服务也不再是冰冷的设施堆砌,而是转化为“让车位于客”“行李直送”的暖心细节。2025年春节,苏州以一场精彩纷呈的文旅盛宴向全国展示了千年古城的“出圈”智慧。

数据显示,苏州春节累计接待游客超1500万人次,文旅消费总额突破历史峰值,非遗活动相关话题全网曝光量超17亿次。但数字背后更深层的意义在于,苏州通过“非遗活化—场景创新—服务升级”的闭环逻辑,探索出了一条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共生共荣的新路径。从桃花坞木版年画的跨界联名,到金鸡湖畔的“一站式”消费生态;从“抬猛将”民俗的原生态传承,到智慧换乘体系的柔性管理,苏州正以文化自信与治理智慧,重新定义“苏式年味”。

这场文旅大考,既是非遗活化的创新实验,也是消费场景的跨界革命,更是城市治理的温情实践。当传统民俗与国潮市集共舞,当古街灯火与冰雪灯季交辉,当智慧系统与人文关怀并存,苏州证明:文化自信的落地,需要让传统“可触摸”、让创新“有温度”、让服务“见人心”。这座千年古城,正以非遗为魂、创新为脉、服务为基,上演了一场“酥式”年味儿的全民狂欢。

非遗领航,奏响古城新春 “文化乐章”

2025 年春节,苏州古城成为非遗文化的璀璨舞台,“非遗贺新春 —— 古城过大年” 活动成为吸引游客的核心亮点。这一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其规模和影响力可见一斑。活动以苏州古城为核心,辐射全市10个县(市)区,400 、余项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如繁花绽放,将古城装点得年味十足。

桃花坞“姑苏年市・新春非遗游园会”无疑是这场非遗盛宴中的“主菜”。从年初一开市,这里就成为了游客的热门打卡地。漫步其中,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各类非遗技艺展示让人目不暇接。糖画艺人手中的糖稀在石板上瞬间凝固成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引得孩子们阵阵惊叹;苏绣展位前,绣娘们飞针走线,细腻的针法展现出苏绣的精致与典雅,吸引着游客们驻足欣赏、购买。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苏州历史文化的生动传承。

盘门景区的“鱼跃狮舞・盘门元梦新春”活动则以穿越古今的古城国风盛会为特色,为游客开启了一场独特的新年之旅。景区内,身着古装的演员们穿梭其中,演绎着古代的欢庆场景,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繁华的古代苏州。舞龙舞狮表演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舞龙者动作矫健,巨龙在空中翻腾;舞狮者身手敏捷,狮子活灵活现,寓意着吉祥如意,也让游客们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

虎丘景区新春游园会以“潮玩新趣”为主题,为传统的春节活动注入了现代活力。歌舞表演融合了流行元素与苏州本土文化,民俗表演让游客近距离感受苏州的传统习俗,非遗市集上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则成为游客们竞相购买的纪念品。在这里,年轻人成为了活动的主力军,他们热衷于参与各种互动环节,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体验,进一步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

除了这些景区活动,苏州各地的民俗活动也别具特色。正月初三,东山镇一年一度的“抬猛将”活动盛大举行。各村队伍身着盛装,抬着象征着守护和丰收的“猛将”神像,一路锣鼓喧天、彩旗招展。表演队伍中的舞龙、舞狮、荡湖船等节目精彩纷呈,村民们用最热情的方式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传统民俗活动不仅传承了数百年,更是当地百姓情感的寄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感受这份地道的“山浪”年味。

正月初五,数千名游客早早来到周庄古镇“迎财神”。在挑花篮、打连厢、舞龙舞狮的热闹氛围中,“家丁”们手抬供品和“聚宝盆”,行至财神居,身着古装的周庄“庄主”,上香、敬酒、颂祭文,祈祷来年平安和顺。随后“文、武、富、义、偏”五路财神踏“财道”上前跳财神,为游人送上美好祝福。迎财神仪式后还有财神水上巡游,与岸上的游客进行互动,将福气、财气撒遍整个古镇。周庄每年举办迎财神仪式既是对财神沈万三的纪念,同时也希望通过传统仪式弘扬优秀美德,深化“有一种生活叫周庄”的文化内涵。

正月初六,黄埭镇冯梦龙村的“打春牛”活动则承载着古老的农耕文化。人们用彩鞭鞭打春牛,祈求丰收和好运。现场还举办了民俗表演、农事体验等活动,让游客们在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体验到乡村生活的乐趣。这些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春节期间的文旅活动内容,更是苏州传统文化的生动展示,让游客们深入了解苏州的历史底蕴和民俗风情。

在传播层面,“非遗贺新春 —— 古城过大年”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抖音相关话题累计播放量达14.8亿次,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超2.1亿,10余个相关话题登上热搜榜单。央视《新闻联播》《东方时空》《中国新闻》等栏目累计报道苏州春节活动20余次,非遗过大年、景区新春活动、古镇民俗活动等被重点关注。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苏州春节文旅活动的影响力,吸引了全国乃至全球的目光,提升了苏州的城市形象和文化软实力。

创新驱动,打造文旅消费 “活力引擎”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苏州文旅产业积极创新,打造了一系列文旅消费新场景,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消费体验,成为拉动文旅消费的“活力引擎”。

第二届“酥”香迎春花市在春节期间大放异彩,吸引市民游客超22万人次。花市上,各类花卉争奇斗艳,花香四溢。除了传统的年宵花,如蝴蝶兰、水仙花、金桔树等,还有许多新奇的花卉品种吸引着游客的目光。花市还设置了花艺表演、花卉科普等环节,让游客在购买花卉的同时,也能学习到花艺知识,感受花卉文化的魅力。

“非遗年货购物月”活动同样成绩斐然,共举办70余场非遗市集、庙会、游园会、年货节等促消费活动,发动全市400余家非遗企业参与,实现线上线下销售额超7000万元,累计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在这些活动中,非遗企业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展示和销售各类非遗产品。苏扇、苏绣、核雕、桃花坞木版年画等传统手工艺品成为游客们追捧的对象。许多非遗企业还推出了创新产品,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开发出符合现代审美和生活需求的文创产品,包括以苏州园林为主题的苏绣手帕、带有桃花坞木版年画元素的笔记本等,既保留了非遗技艺的精髓,又具有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受到了游客们的青睐。

古城区商圈在春节期间热闹非凡,观前商圈、仁恒仓街、卫道观国潮商业街等成为游客们购物休闲的热门选择。非遗年货、特色文创产品备受青睐,各家苏州老字号通过满减折扣、跨界联名等方式共同打造“苏式”年味。采芝斋与知名设计师合作,推出了具有现代包装设计的苏式糖果礼盒;稻香村则与动漫IP联名,开发出了可爱有趣的糕点产品,吸引了众多年轻消费者。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老字号的品牌形象,也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消费体验。

十全街、平江路、山塘街等历史文化街区在春节期间也进行了升级改造,拉长街区运营时间轴,丰富夜间文旅消费产品。街区内打造了文化、美学、潮玩、博物集合空间市集,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元素相结合。夜晚,街区灯火辉煌,古街古巷里的小店传出悠扬的音乐声。游客们可以在集市区购买到特色文创产品、手工艺品,还可以欣赏街头艺人的表演,体验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碰撞。此外,街区内的酒吧、咖啡馆、餐厅等也推出了春节特色套餐和活动,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消费选择。

苏州工业园区则端出“游住购行”一站式新春盛宴,以金鸡湖景区为中心,各大景点与商圈携手联动,打响“新春闹市集”品牌。金鸡湖周边的商场举办了各类主题展览、文艺表演和促销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游客们可以在欣赏金鸡湖美景的同时,购物、娱乐、品尝美食,享受一站式的消费体验。此外,园区内的酒店也推出了春节特色住宿套餐,为游客提供了舒适便捷的住宿环境。

太仓阿尔卑斯雪世界推出的冰雪灯季活动,结合滑雪运动打造春节游乐新地标。雪世界内,五彩斑斓的灯光照亮了皑皑白雪,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游客们在这里不仅可以体验滑雪的刺激,还可以欣赏冰雪灯光秀,参与雪地游戏等活动。雪世界周边配套的餐饮、住宿设施也为游客提供了便利,成为了春节期间亲子游、家庭游的热门选择。

大年初五,苏州市首届街头田径挑战赛在狮山文化广场开赛,狮山市集春节系列活动同步启动,掀起了全民运动和消费热潮。挑战赛吸引了众多田径爱好者参与,现场观众热情高涨。市集上,各类运动品牌展示了最新的运动装备,美食摊位提供了丰富的小吃和饮品,还有亲子互动游戏区等,让游客们在观赛的同时,也能购物、娱乐,促进了体育消费与文旅消费的融合。

“君到苏州”文旅总入口在春节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发放千万消费券助力文旅消费。平台新增注册数6.7万,浏览量700万,发放线上线下消费券3万张,订单量11.8万单,共计实现销售额1023万元,同比增长226%,单笔订单平均销售额同比增长313%,消费券杠杆率达到1:4。消费券的发放激发了游客的消费热情,带动了文旅市场的繁荣。游客们可以用消费券在景区、酒店、餐厅、商场等场所消费,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促进了文旅消费的增长。

服务升级,铸就游客体验 “暖心港湾”

春节期间,苏州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丰富的活动和创新的消费场景上,还体现在贴心温馨的旅游服务上。苏州通过优化交通出行、提升公共服务等措施,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让游客在苏州度过了一个愉快、便捷的春节假期。

在交通出行方面,苏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游客出行顺畅。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共向市民游客免费开放347处32666个停车位,共停放车辆超11.1万台次。各开放单位还设立游客休息区,开放卫生间,提供热水、应急药品、便民雨伞、旅游指引等延伸服务,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这一举措不仅缓解了春节期间的停车难题,还为游客提供了便利和关怀,让游客感受到了苏州的温暖。

此外,全市965处公共停车场点共7.6万个停车泊位向市民游客优惠开放,包括全时段免费开放、延长免费时段等,满足市民游客短时停放需求。这种多元化的停车优惠政策,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停车选择,降低了游客的停车成本,提高了游客的出行满意度。

苏州还进一步完善了假日旅游交通换乘出行体系,建立了“高铁 + 轨交”“私家车 + 公交”“私家车 + 步行”“私家车 + 游船”以及景区间的公交串联5种换乘模式,设立换乘停车场共计5350个停车位。假日期间,共计发送3400次班车,运送换乘游客12.4万人次。这种高效的换乘体系,方便了游客从不同的交通方式转换,减少了游客在交通上的时间浪费,提高了游客的出行效率。

轨道交通在春节期间也延长了运营时间并加密优化行车间隔,极大便利了游客出行。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春节期间承担了大量的客流运输任务。延长运营时间和加密行车间隔,满足了游客在夜间的出行需求,让游客可以更加自由地安排行程,深入体验苏州的夜景和夜生活。

在公共服务方面,苏州同样做到了细致入微。“苏州发布”微信公众号向全体市民发出倡议,尽量选择错峰出行,减少自驾、绿色出行,把交通资源和美景留给远道而来的客人。这一倡议体现了苏州的城市文明和包容精神,得到了市民的积极响应,为游客创造了更好的旅游环境。

市文广旅局联合苏南硕放国际机场、苏州多家物流企业及酒店,推出机场到酒店,酒店到机场、到车站的“自在游”行李直送服务,帮助游客解放双手,自在游玩。该服务目前共接入全市22家酒店,一经推出就受到游客广泛好评。这一创新服务解决了游客在旅途中携带行李的不便,让游客可以更加轻松地游览景点,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全市旅游景区、文博场馆持续优化入园流程,提升市民游客游览体验。景区和文博场馆通过增加售票窗口、优化线上购票系统、加强现场引导等措施,减少了游客的排队时间,提高了入园效率。同时,景区和文博场馆还加强了对环境卫生、设施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为游客提供了整洁、舒适、安全的游览环境。

苏州市旅游咨询中心在东北街、凤凰街、十全街、火车站中心站精心策划多重新年惊喜,邀请游客市民参与“来苏州 过非一般的‘酥’年”系列新春体验活动。工作人员和局机关党员志愿者为游客提供问询答疑、门票预约、客流引导、城市深度讲解、盖特色文化章等服务。这些服务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便利,还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苏州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增加了游客对苏州的好感度和认同感。

2025年春节期间,苏州文旅产业通过非遗领航、创新驱动和服务升级,为游客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文旅盛宴。从古城的非遗文化传承到新兴文旅消费场景的打造,再到全方位升级的旅游服务,苏州在传承与创新中找到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