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江苏省人社厅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举办2025年江苏省“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首场宣讲会。旨在宣传江苏省基层高校毕业生在乡村全面振兴、企业生产一线、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先进事迹,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激发高校毕业生投身基层的热情。
近年来,江苏省委宣传部、省人社厅每两年组织开展“江苏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评选宣传活动,已选出40名“江苏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其中2人入选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他们扎根基层一线,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执着与坚守,成为各自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优秀青年人才,为基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宣讲会上,5位代表依次登台,分享了他们在基层奋斗的感人故事。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苏州长风航空电子有限公司的陈玮,2012年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进入公司工作。起初,他想象中的造飞机变成了实际中的造螺丝钉,对这份工作也产生过迷茫。然而,“质量是航空人的生命”这句话深深影响着他。从工作之初对一颗螺丝钉作用的轻视,到后来遇到螺纹问题深入专研,他深刻认识到基层生产一线工作的重要性。如今,他自豪地表示,螺纹的加工要求都详细标注在加工工艺里,从源头提醒杜绝了很多问题。他也意识到,基层生产一线的舞台同样很宽广,只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小岗位”也能有“大作为”。
江苏果牧不忘农场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华梦丽,今年是扎根农村的第十个年头,完成了从一个“局外人”到“种植能手”、“技术大拿”、“土专家”的华丽转身。创业初期,她遭遇重重困难,但通过积极走访市场,调研农户,及时转换创业方向,探索农耕体验项目,发展“饲-种-养-肥-育”的生态循环农业,将传统的种植农场打造成了集观光采摘、休闲垂钓、果牧领养、动物喂养等12个项目为一体的体验式“田园游乐场”。她深知科技是农业的未来,从创业第一天起就瞄准农业现代化机械化发展方向,不断加大探索力度,实现规模化、高效化生产。目前,农场发展至今千余亩,涉及农林牧副渔五大产业,已累计带动就业428人次,为村民增收两千一百多万元,线上线下带动农产品销售513万斤,2024年实现人均增收36000元。
江苏如东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党政办主任唐玲,初到基层便遇到“语言关”这一“拦路虎”。但她没有退缩,而是自编“速成宝典”,在短时间内克服语言障碍,获得了基层工作的“通行证”。在接到到挂钩村收集村民们建议意见的任务时,她用蹩脚的方言与奶奶们交流,事后一句带着泥土味的“这个细伢儿不丑”,成为她最珍贵的认可,让她坚定地选择留下来。唐玲认为,选择基层并非人生的“退路”,而是青春的“进路”。她还为即将奔赴基层的青年朋友们分享了三个小“锦囊”:学会“自找苦吃”,要敢于主动拥抱挑战、勇担时代重任;学会“在泥地里打滚”,相信奋斗的身影会成为时代进程中铿锵的印记;要相信“微光也能燎原”,即使做的每件事都很渺小,但这些微光终将照亮乡村振兴的长路。
此外,扬州市广陵区东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邱金泉和泰州市姜堰区三水街道小杨社区党委书记王政也分别分享了他们在基层奋斗的感人经历。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向下扎根的韧性、向阳生长的锐气、躬耕奉献的情怀,宣讲精彩纷呈催人奋进,赢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
江苏省人社厅副厅长、党组成员封春晴在讲话中寄语三个希望:希望同学们聆听时代强音,校准人生航向,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发展建设大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干事创业、成长成才;希望用人单位厚植成长沃土,善架攀越云梯,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搭台子、压担子、铺路子,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帮助他们快速适应工作岗位,提高服务基层的能力;希望人社系统精耕服务田畴,筑好暖心之家,加快落实新一轮就业支持政策,全力挖潜扩容就业岗位,抓好城乡基层稳岗增岗,为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搭建平台,让他们“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据悉,6月17日、18日,江苏省人社厅还将分别在南通大学、盐城师范学院举办2025年江苏省“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巡回宣讲会,持续传递榜样力量,激励更多高校毕业生投身基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