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2015年08月21日 14:01
来源:凤凰江苏
田间原名童天鉴,1916年出生,安徽省无为县开城镇羊山人。1933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外文系。1934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7年春到东京学日文。“七七事变”后,回上海写抗战诗歌。这年秋,去武汉,写成《给战斗者》。1938年春夏间到延安与文艺界同仁共同发起街头诗运动。
《以笔为枪:重读抗战诗篇》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编著者:韦晓东
简介:“在黑暗里、在重压下、在侮辱中/苦痛着、呻吟着、挣扎着/是我底祖国/是我底受难的祖国!”70年前,抗战诗人以笔为枪,为祖国而歌。血里生长的抗战诗篇,再现了中华民族共同抗战的伟大历程。那些披着征尘的诗句,其实就是四万万中华同胞“还我山河”的呐喊,沿着诗词中国浩瀚文脉流淌而来的吟唱,都化作了力透纸背的滚烫血液。
70年后,编著者怀抱独特的情感体验以诗心撞击诗心,在不能忘却的记忆中,重新检录硝烟弥漫处的抗战诗篇,关乎民族存亡的战争,关注炮火下民众的苦难。作为中国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抗战诗篇,从来就是一道筑在抗战军民心田间的“精神长城”。重读经典,温故知新,以血火熔铸的诗句编织花环,献给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祖国,从一个百年,到下一个百年。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
这是奴隶!”
一九三八年
“红烛”诗人闻一多把田间称为“时代的鼓手”,在他眼里,写出诸多“街头诗”的田间,其诗作具有一种积极的“生活欲”,“鼓舞你爱,鼓动你恨,鼓励你活着,用最高限度的热与力活着,在这大地上”。
田间原名童天鉴,1916年出生,安徽省无为县开城镇羊山人。1933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外文系。1934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7年春到东京学日文。“七七事变”后,回上海写抗战诗歌。这年秋,去武汉,写成《给战斗者》。1938年春夏间到延安与文艺界同仁共同发起街头诗运动。
田间的诗创作活跃,诗风灵活,信天游、新格律体、自由体都有尝试,著有长诗《戎冠秀》,诗集《给战斗者》、《赶车传》、《马头琴歌集》等。尤其在新诗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诗人都作过一些积极探索。这首以设问为题的诗作,以平朴的描述和激昂的呼唤形成了明快质朴的风格。短诗特别适合朗诵,传唱更为久远。正如诗人在《我怎样写诗的(代序)》中写的那样:“没有诳语,诚实的灵魂,解剖在草纸上。”《义勇军》堪称田间的经典之作:
在长白山一带的地方,
中国的高粱
正在血里生长。
大风沙里
一个义勇军
骑马走过他的家乡。
他回来:
敌人的头,
挂在铁枪上……
诗歌描绘的主体义勇军,形象突出,有胆识、有侠义,片刻间就斩敌头颅,透射出诗人“血里生长”的英雄气概。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