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胜利了!中国胜利了!(四)
2015年08月21日 16:07
来源:彭城晚报
徐州在日寇铁蹄下度过7年的岁月。当年,徐州百姓把日寇称为“暴日”、“兽军”、“鬼子”,日寇给徐州人民造成极大的苦难。日本的投降,使得徐州百姓如同得以新生,亲人团聚,扬眉吐气。这些亲历亲闻日本投降的老人们的身份虽然迥然不同,但是将他们的述说整合在一起,便是当年日军投降后的徐州民生市况鲜活的一幕。
徐州在日寇铁蹄下度过7年的岁月。当年,徐州百姓把日寇称为“暴日”、“兽军”、“鬼子”,日寇给徐州人民造成极大的苦难。日本的投降,使得徐州百姓如同得以新生,亲人团聚,扬眉吐气。这些亲历亲闻日本投降的老人们的身份虽然迥然不同,但是将他们的述说整合在一起,便是当年日军投降后的徐州民生市况鲜活的一幕。
报道日本投降后
国军进徐州
述说者:孙茂松(已故),1921年生,徐州人,当时任《淮海日报》记者
1945年8月15日,日本鬼子因战败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一天早晨,我走到大街上,看见街上比起往日显得冷清,在播音机播送昭和天皇的投降诏书时,素来骄傲蛮横的日本人都立时停步,用立正姿势低头默默静听,有的日本人眼里还不禁流下泪来,他们也体会到战败国臣民的滋味!
日本宣布投降后,喜坏了国民党人,也忙坏了国民党人,忙的是想要争胜利果实。徐州这个军事重镇,共产党是沾不上边的,但国民党与国民党自己人也要争抢,第十九集团军司令陈大庆驻屯在河南省与安徽省交界的临泉,距徐州最近,所以捷足先登。
大概是8月29日,国军进入徐州城,徐州商学各界暨广大市民,集合到北车站举行欢迎大会。事前,早已有徐州的绅商教学各界领袖李霭堂、韩席筹等在快哉亭公园设了“欢迎国军大会”筹备处,筹备了好几天。到了这一天,北车站的铁道两旁,向西伸延二里多路都是欢迎的人群,男女老幼,手拿着红红绿绿的小纸旗,欢蹦跳跃着向西方张望,盼望着国军的到来。这种热烈的场面,并不是什么强迫力量可以做到的,徐州市民做了八年亡国奴,他们的民族意识并没有泯灭,其实就是有人落水做了汉奸,也不能肯定在汉奸中就没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总之,社会是复杂的,世事也是一言难尽啊!
我作为报社的采访记者,这一天过的更是紧张而兴奋,从早晨七点略吃点早点,便到快哉亭公园欢迎国民筹备处转了一圈,到上午十点钟又跑到北车站,连中午饭也未顾得吃,直到下午四点,国军的先头部队(十九集团军临泉指挥部的人)乘坐的陇海铁路列车喷着粗气,在汽笛呜叫和几万人的欢呼声中,缓缓驶进了北车站。
于是,人群汇成了欢乐的海洋,五色的彩旗挥舞着,欢呼着,鞭炮声、锣鼓声交织在一起,人人脸上挂满了笑容。
徐州初告光复,伪淮海省政府当然无形瓦解。我任职的《淮海日报》还继续照常出报,等候国民党派员接受。到了1945年9月的一天,战前的《徐报》社长王兰田率领他的一班人马来接收了《淮海日报》,有的解职回家,编辑部只留下我一个人。报纸的名字恢复《徐报》,一切早有准备,移交手续没费什么困难就办理妥当,接收得顺顺当当,中间只不过停刊了三天。
抗战胜利后
作《恸定悲》诗十八首
述说者:王祥甫(1903-1995),徐州人,民国徐州艺专教师
1946年春,抗战胜利后,王祥甫先生看到百姓疾苦,回忆战死者身后寂寞,面对一些以“抗战功臣”自居而升官发财的人,痛定思痛,写下《恸定悲》十八首诗篇。他在《恸定悲》前言中写道:
倭寇肆虐,占我土地,攻我城市,窃我玉帛,焚我庐舍。既陷我东北四省,又侵平津要塞。群众奋起,全民抗战。凡我有志青年,莫不奋臂而起,投笔从戎。首创淮河报胜,继造台庄大捷,全球黎庶,无不惊魂动魄,相互告语。最后胜利之机早伏于台庄告捷之时。迄今已成陈迹,虽当在场之人,亦难久志心恐;恒人则更消失殆尽。更无问流血者牺牲者演悲壮剧之人也。今日拥厚资享高爵、误国害民者,能无愧于死者乎?芸窗兀坐,缅怀往事,因成《恸定悲》,为死者一伸幽悃耳。 1946年王祥甫
在下面的一首诗中,王祥甫叙述了抗战期间徐州的遭遇,以及“兽军盘踞七八年,昨日解甲始克还”,抗战胜利后的情景。
昨日一宵飞机起(1938年5月13日),弹声落在哭声里。
呼娘唤子可怜声,
抚伤恤死谁能纪?
今日飞机(5月14日)又匆匆,
弹下猛如卷地风。
层楼一响剩瓦砾,
降地化作灰蒙蒙。
难民纷纷走如蚁,
街头乱窜知何去?
率向公安街上来,
投身教堂谋栖庇。
教堂中人亦彷徨,
停歌辍拜面焦黄。
登楼开窗向空望,
东来飞机大猖狂。
幸我军心殊镇静,
原为尺土拼一命。
博得人民赴义心,
棉衣西药相输送。
兽军盘踞七八年,
昨日解甲始克还。
同伴十九不相见,
抚今追昔倍堪怜。
昔日徐州声寂寂,
不闻战声人欲泣。
中山街上光熊熊,
房舍千间化青烟。
茅屋外,小桥滨,
试看垒垒荒冢青。
家中应有娘亲在,
常向天涯纵哭声。
抗战胜利后的中秋节,
徐州月饼脱销
杜家全,1949年生,徐州人
泰康回民食品厂的月饼始自清代,1938年5月,日本侵略军对徐狂轰滥炸,泰康回民食品厂被夷为平地。熬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了,白少轩在大马路重新开张经营,又开始做月饼。抗战胜利后第一个中秋节,赶走了倭寇,不再做亡国奴,离散了的亲人也从各地乘船、坐火车、搭汽车,回到家乡,欣逢中秋佳节,所以月饼成了人们家庭团圆、亲友团聚、祭祀祖灵、叙述离情的最佳食品。
那年刚进8月,月饼销售就很快供不应求,各家食品店都在日夜加工生产。街头巷尾,买月饼、送月饼、吃月饼。胜利了,团圆了,团团甜甜的月饼,是欢庆抗战胜利的最美好、最珍贵的纪念。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