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日本投降那天 徐州父子留影庆贺(图)
2015年08月22日 14:33
来源:彭城晚报
作者:张瑾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欲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公元763年杜甫在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描述,相信1945年8月15日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每一位中国人都有相同的感受。
徐州父子留影。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欲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公元763年杜甫在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描述,相信1945年8月15日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每一位中国人都有相同的感受。
这一天,徐州袁桥小学的学生每人举着自做的小旗,上面写着“我们胜利了”、“打倒日本”等等,说着、唱着、笑着,校园里充满了欢庆胜利的歌声;
这一天,徐州三民街上一架飞机飞过,撒下的抗日胜利传单一叠一叠地飘下来,游行的人们兴奋地抢传单、读传单,老人小孩喜形于色;
这一天,素来骄傲蛮横的日本人在徐州街头收起了不可一世的气势,有的人眼里噙满了泪水。
这一天,经历了“九一八”后14年殊死抗争的中国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
日本签降日,父子留影庆贺
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徐州十九中学离休语文教师楚奇老师送来了1945年日本签降当天他与父亲的合影,被徐州市档案馆收藏。
楚老师是河南郑州荥阳人,1927年12月生,毕业于复旦大学,1959年调到徐州工作,1987年离休。今年88岁的楚老师当年与父亲合影的时候还是18岁的中学生,他面前扶着的小孩是照相馆老板的孩子,楚老师的父亲手里拿着刊登日本签降的报纸号外,二人虽然没有过多的笑容,但从内心而发的欢喜,溢满脸庞。
楚老师介绍,他的父亲楚鼎五在荥阳县城关乡一所小学当老师,他们一家三口依靠父亲微薄的薪水度日。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扒开位于郑州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花园口决堤给黄河下游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楚老师家幸而在郑州西面,地势比较高,没有受淹。
“水灾之后的1942年,河南遭受了史无前例的旱灾,整个春天都没下过雨,秋天庄稼颗粒无收,有钱的还有些余粮吃,没钱的只好逃荒。那年因为大家受饥,村小学校办不下去了,父亲失去了工作,后来辗转到郑州附近一个叫柳林镇的小学当老师,总算有些收入,靠稀饭、高粱渡过难关。”
旱灾之后的第二年,河南又遭受蝗灾。楚老师说满天黑乎乎飞的都是蝗虫,地下走路能踩死好几只。好在蝗虫只吃玉米高粱,不大吃绿豆等,庄稼地里还能剩一点点粮食,不至于像上一年旱灾那么严重。
旱灾之后,便到了1944年,郑州沦陷,汤恩伯40万大军不战而逃,一溃千里,后人总结其溃败的原因是“将失军心,军失民心”。
楚老师说,这就是花园口决堤后,被老百姓称为“水、旱、蝗、汤”的河南四荒,他都亲身经历过。
1944年,郑州沦陷后,楚老师随家人经历了跑反,待时局稍定便回家收麦子。这时村里来了一队日本兵,任务是修理国民党撤退时破坏的一段铁路桥,准备修好了打洛阳的。楚老师清晰地记得住在他家的日本兵是华北派遣军甲第1435部队冈田队,日本兵早上出操,围着麦场跑步,然后面向东方,说一些向天皇效忠的话。
当时楚老师没有学上了,父亲怕他被日本人抓去做苦工,于是父子二人投奔到阜阳的一位本家兄弟那里,父子在阜阳打些零工度日。
时间到了1945年8月15日,虽然阜阳一直没有沦陷,然而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依然引起不小的震动,大家奔走欢呼,额首相庆。9月2日这天,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当天的阜阳地区报纸出了号外,楚家父子高兴地买了一份,走进照相馆。这时候,照相馆老板的孩子蹦蹦跳跳跑来,楚老师开心地将他抱上椅子,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这张抗战胜利留影,一直被楚老师珍藏了70年。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