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化(1895-1975),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书记,江苏邳县人。1926年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书记,在四省边界积极发展党的组织,开展抗日救国运动。1938年3月领导发动鲁南沛县、滕县、峄县武装起义,成立鲁南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同年秋同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机关会合,任省委委员兼统战部部长。1939年10月当选中共七大代表,步行赴延安入中央党校学习。建国后曾任卫生部副部长。
郭影秋(1909-1985),中共铜山区书记,江苏铜山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教务主任的身份掩护下从事中共地下工作。后投笔从戎,在微山湖一代发动组织抗日,任湖西军分区司令员。建国后曾任云南省长、南京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兼第一副校长,北京市委文教书记等职务。
彭雪枫(1907-1944),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河南镇平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处长兼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主任。1938年9月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任司令员兼政委,领导开辟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任中共豫皖苏边区书记。后任新四军第六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四师师长、淮北军区司令员,先后取得1942年冬季淮北反“扫荡”和1943年3月山子头战役的胜利。1944年9月壮烈牺牲。2009年当选为全国“双百”人物和江苏“双五十”人物。2014年8月29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团体之一。
1937年,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从鲁南迁到徐州,公开办公地点设在统一街牙税局。
1937年,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从鲁南迁到徐州,秘密机关设在徐州民众教育馆(现位于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内)。
1937年7月下旬,郭子化从延安回到特委驻地草桥镇,立即召开特委会议和各基点骨干会议,传达贯彻中央指示及中央苏区和白区两个代表会议精神,研究部署特委在新形势下的工作。图为会议旧址。
殷杨庄小学旧址(现属铜山区房村镇)。1938年春中共铜山县工委在此开办抗日训练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