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长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南京准备这样做!

推动长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南京准备这样做!

原标题:推动长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南京准备这样做!

长江流域是当代中国的经济脊梁,南京如何推进长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日前,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邀请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在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进行了“南京段长江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专题讲座,解读了《长江经济带南京段长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概念规划》。

△讲座现场

△讲座现场

现状

长江南京段文旅资源丰富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委托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担纲,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完成《长江经济带南京段长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概念规划》。

贺云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一次,我们首先是摸资源,对南京长江两岸进行详细地摸底,把文化遗产、文化景观、山水文化等摸清,建立数据库,把这些点串起来,这样就构成了南京长江文化的体系,然后把这些体系落到建设中去。”

据贺云翱介绍,长江南京段河道主泓长约97千米,岸线总长275.51公里。本次规划研究范围为整个南京市,重点聚焦长江两岸5公里区域。规划团队调查发现,长江南京段文旅资源丰富,文化内涵深厚,有着高等级优质量的特色人文资源及水系、湿地与山地等自然生态资源。共有16类157个长江文化特色资源,412个文旅资源单体。其中滨江核心地带文化资源共有34处省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7项省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8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2家国家级湿地公园及其他文化景观资源。

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结合长江南京段的文旅资源和南京长江文化的发展脉络,规划团队提炼了南京长江文化八大主题特色,包括长江古都文化、长江海丝文化、长江秦淮文化、长江山水文化、长江工业文化、长江红色文化、长江文学文化、长江儒释道文化等。

规划提出以“长江古都,水韵金陵”为南京长江文旅融合发展形象目标,用5至10年的时间,把长江南京段建设成为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经典区、长江生态绿色一体化和文化旅游一体化“双一体”发展示范段、长江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

规划

六大路径实现保护传承

在贺云翱看来,长江南京段虽然文化资源丰厚,但是文旅融合欠佳、重点项目不突出、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缺少文化品牌宣传、公共服务待完善等发展困境,贺云翱建议采“保护提升”“联动传承”“融合弘扬”等策略,从文旅融合角度实现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长远目标。规划提出六大行动路径:

一是大江揽胜——建设三大长江文旅地标项目。弘扬长江文化核心价值,以文化高度创造影响力高度,实施以长江文化为核心的长江文化博览园、揽江怀古望江带、国际邮轮母港三大文旅地标工程,提高南京在长江文化资源集聚、展览展示、旅游观光等方面的国内国际地位。

二是古风新韵——建设五大长江文化纽带工程。在长江文化禀赋梳理的基础上,运用考古学、历史学、文化遗产学等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建设重点文化项目,同时串联长江两岸文化景观,以长江南京段文化核心特质作为纽带,促进长江文化价值创新,实现长江文化的整体活化和传承弘扬。

三是创活滨江——建设七大长江“文旅+新业态。构建沿江文旅产业集聚区,并以优良的文旅新业态为产业集聚区提质增量,利用区域内的核心文化项目进行业态升级改造,提升区域文化旅游发展的动能,引导集聚区内文化和旅游产业集聚、业态创新,促进集聚区文旅产业全面升级。

四是文化赋能——建设九大长江文化特色空间。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利用原有滨江“九大客厅”规划基础进行文化内涵、景观、活动的赋能升级,激活长江南京核心段成为集文化资源、公共文化、文化创意、文化生活于一体的九大长江文化特色空间,实现长江全岸线文化空间串珠成链,使之成为人民喜闻乐见的长江文化景观带、休闲带。

五是邮轮古今——建设长江文化水上游线。以现有12个长江码头与渡口为基础,整合其周边文化与旅游资源,提升建设17个长江综合码头渡口,并串联建设三条城市游轮线路,引领延展上下游产业链条。深入挖掘“郑和下西洋”等文化资源,与秦淮文化、钟山文化等联动,提升南京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区域文化能级及国际文化地位。

六是长江古都——建设长江古都文化学术研究与旅游融合品牌。建立长江文化研究院,持续调查研究北阴阳营文化等史前文化、湖熟文化等青铜文化、六朝文化、南唐文化、明文化、近现代文化、工业文化、科技文化、教育文化、革命文化、水运文化、儒释道文化、长江名人文化、长江文学文化等长江文化特色资源和内涵,以科学成果支持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事业。深度解读南京在长江流域中的古都文化地位,鼓励创作长江文化文艺作品。提炼出展现长江古都文化形象,同时具有传播力与亲和力的品牌和 IP。升级相关文化娱乐产品、节事节庆活动产品和夜间活动产品,以现代科技提升引领长江古都城市文化品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