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振兴产业科创名城 擦亮“三都”文化成色
江苏
江苏 > 扬州 > 正文

扬州:振兴产业科创名城 擦亮“三都”文化成色

来源:扬州市人民政府官网

1月19日,扬州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时任市长张宝娟代表扬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张宝娟同志交上了过去一年和“十三五”这五年的政府工作“成绩单”,报告了“十四五”时期扬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今年的工作安排。报告中,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取得的各项成绩、在全省争先进位的饱满状态令人鼓舞,新的一年和“十四五”的工作展望和目标更让人期待、催人奋进。

GDP破6000亿,主要经济指标基本转正、稳步向好

张宝娟说,过去的一年,扬州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亿元、增长3.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5%、6%,主要经济指标基本转正、稳步向好。

一年来,先后出台“惠企16条”“惠农12条”“金融15条”等系列政策。减税降费147亿元,普惠小微贷款和制造业贷款余额分别增长31%、11%。全年工业开票销售 61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0 亿元。招商引资注重实效,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37个,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服务业投资增长27%、全省第一。获批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3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新增省级示范智能车间 14 家,93 项新技术新产品列省重点推广应用目录,5家企业获评省工业设计中心。9 家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实现进位,扬州高新区列全省高新区第9位。扬州环保产业园创成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园区,江苏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建成国家级电商示范基地。一年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 48%。市县乡村政务服务实现“四级联动”,基层政务服务一体化工作经验全省推广。

一年来,放大“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三都”品牌影响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走在前列。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获国务院正式命名。世界美食之都品牌效应凸显,出台美食之都建设专项意见,发布美食之都城市合作扬州倡议。发布 2021年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徽、吉祥物,51个国内外展园主体完工。承办东亚文化之都联盟工作会议,推出“瘦西湖夜游”、“三把刀”特色步行街等新业态。

一年来,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8个特色示范工程基本建成,109个长江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到位,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建档立卡的2031 艘渔船、3974名渔民实现“应退尽退、应保尽保”。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一体化。连淮扬镇铁路全线通车,龙潭过江通道加快建设,北沿江高铁扬州段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宁扬城际工可完成专家评估。签署南京江北地区至仪征轨道交通研究等合作协议。扬泰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获批立项。

一年来,开展污染防治“百日攻坚”、渣土车整治等专项行动,PM2.5年均浓度 36 微克/立方米、下降 16.3%,改善幅度全省第二;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基本完成,单位GDP能耗完成省定目标。

一年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 66%和65%,未发生较大以上事故。隐患排查有奖举报和“红丝带”经验做法全省推广。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扬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创成省级园区。社会保障扩面提质,在全省率先实现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实质性市级统筹。首创为现役军人家庭购买商业保险。建成市县乡三级联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体系,获批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城市社区“全科社工+专职网格员”服务模式实现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创成升级版“技防城”,建成二维码智慧门牌及应用生态体系。

一年来,优化作风增效能,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厉行勤俭节约,一般性支出、政府专项支出分别压减 20%、30%。大数据共享开放平台归集各类数据 3.3 亿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 30 余万条,12345 热线办理满意率达 98%。获评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十三五”:围绕“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 “社会文明程度高”持续发力

张宝娟表示,这五年,扬州围绕“经济强”,扩总量、促增量、提质量,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全市 GDP 连续迈上 5000 亿元、6000亿元两大台阶,人均 GDP 突破 13 万元。江都、仪征工业开票销售突破 1000 亿元。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新型电力装备等产业集群规模超千亿。百亿级企业净增 4 家、总数达 7 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 1600 家,是 2015 年的 2.5 倍。建筑企业荣获鲁班奖 10 个。第二批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绩效评价全国第一。创成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这五年,围绕“百姓富”,保基本、重公平、优供给,群众幸福感持续增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 4.71万元和 2.47 万元,比 2015 年增长 43.1%、48.8%。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全部脱贫,平均低保标准提高 31.5%,沿河、沿江地区 65 个市级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 45 万元、55万元。全国乡村产业振兴现场推进会在扬召开。宝应县入选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城”。

这五年,围绕“环境美”,抓治理、强修复、提品质,生态环境与城乡功能同步提升。扎实开展长江大保护,率先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并上升为省级战略。全市 PM2.5浓度下降 34.5%、空气优良率上升 12.2 个百分点,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提高 35.2 个百分点。新建(提升)各类公园近 400 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创成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邗江区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这五年,围绕“社会文明程度高”,树新风、促和谐、铸品牌,历史文化名城魅力不断彰显。打造“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城市新品牌。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升格为省级论坛。成功承办省第十九届运动会、第十届园博会、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创成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夺取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

“十四五”:经济发展更高质量,幸福生活更高品质, 2025年GDP破8000亿

张宝娟提出,十四五,扬州经济发展更高质量。先进制造业集群竞争力大幅提升,具有扬州特色、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基本构建。农业现代化走在全省前列。城乡和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县域经济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力争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8000 亿元。

幸福生活更高品质。就业更加充分更有质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高质量的教育体系、高水平的卫生健康体系基本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力争到 2025 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

美丽扬州更高颜值。生态产品供给水平稳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古城保护、老城更新与新城建设各具特色,城乡宜居品质显著提升。“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品牌效应进一步放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文化产业加速发展,文旅品牌和文化标识更加彰显。

对外开放更高水平。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宁镇扬一体化,全方位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开发园区“二次创业”持续推进,承载能级显著增强。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更加健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基本形成。

社会治理更高效能。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创成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能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增强,全域创成全国文明城市。

2021:全力打造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特色示范, 全力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谈到2021年工作安排时,张宝娟报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55%左右,居民人均收入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单位GDP 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和环境质量指标完成省定目标。

全力打造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特色示范。建成开放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运河大剧院,加强邵伯、湾头、瓜洲等运河名镇保护利用,高标准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三湾核心展示园和八大运河文化展示片区。

全力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连淮扬镇铁路通车为契机,加速对接上海、接轨苏南、融入南京。建成五峰山大桥公路接线,推进龙潭过江通道建设,力争北沿江高铁、宁扬城际开工,做好南京江北地区至仪征轨道交通、润扬第二过江通道前期工作。

聚焦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项目投入硬核力量,坚持产业科创与科创产业双向发力,锻长板、补短板,打造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科创“赋能增效”。实施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和“千企升级”行动计划,支持杭集高新区申创国家高新区,江都、宝应申创省级高新区,各开发园区在全省排名实现进位。

聚焦生态宜居特质,突出精当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让城市更富竞争力、吸引力。优化城市大布局,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新城、老城、古城“三城协同”,围绕“生态中心、交通中心、科创中心、新城市中心”定位,强化联动开发、融合发展。加强古城保护复兴,修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推进“双东”历史街区提升工程,让古城“兴起来”。

完善城市大交通,围绕“外高内快、快连快通、好行好停”,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扬泰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做好高邮通用机场、宁盐高速扬州段、仪禄高速扬州段等工程前期工作。加快京沪高速扬州段扩容改造、江平路、运河路、润扬路、万福路快速路建成通车。创成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

持续放大城市文化特色,打造全域全时旅游目的地,持续扩大美食之都影响力。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旅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厚植文化软实力,增强文旅产业竞争力。推进淮扬美食标准化、工业化发展,培育一批有扬州特色的“网红店”“打卡地”。支持举办 2021黑珍珠餐厅指南发布暨颁奖盛典,打响“食在扬州”品牌。统筹组织好2021年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宣传推介和开闭幕式等系列活动,努力办成一届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国际性的园艺盛会。积极发展“后园博经济”,推进万有国际旅游度假区、铜山体育特色小镇等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枣林湾旅游度假区品质。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农村焕发新活力。坚持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深化农村改革,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推进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新增市级示范家庭农场50个,县级以上示范合作社比例达13%。推动村企联建。开展“千企联千村、共走振兴路”行动,探索多元化联建模式,深化产销合作,支持发展跨地域产业、物业等“飞地经济”,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5%,无债村比例达40%。促进农民增收。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三保五助”成果。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新增农村转移劳动力4000人。加强乡村振兴带头人和高素质农民培育,擦亮“扬家匠”乡土人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