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十四五” 南京鼓楼区出良方
江苏
江苏 > 正文

聚焦“十四五” 南京鼓楼区出良方

聚焦“十四五” 南京鼓楼区出良方

“十四五”时期鼓楼区推动校地融合的路径和空间策略;从“医养结合”到“护养结合”的创新……去年11月16日,150余名全国和省、市、区四级人大代表齐聚南京市鼓楼区,聚焦鼓楼“十四五”谋篇布局,聚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聚焦“十四五”出良方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为助力鼓楼在新征程上开好局、起好步,2020年6月以来,鼓楼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驻区四级人大代表以经济社会发展重难点问题为主攻方向,深入调研、集思广益,形成了40篇有见地、有分量,有创意、有特色的调研成果。从推动校地融合赋予存量空间新能级,到壮大民营经济深挖传统产业新优势;从科学有机更新打造美丽宜居新都市,到创新物业管理助力商务楼宇新提升;从重视防治并举提高公卫服务新能力,到加快医护融合营造健康颐养新环境等。既有前瞻思考、又贴近实际,既有问题剖析、也有解决路径,为全区和各相关领域“十四五”规划编制提供了有益参考。

寻找校地融合共赢点

结合近期正在开展的《鼓楼区科技创新与存量空间视角下的产业转型》研究课题,江苏省人大代表、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程大林提出了鼓楼区“十四五”时期产业转型的五大方向:总部与数字经济、科技与创新服务、文化与创意服务、潮流与网红消费、新医药与新健康。在程大林看来,五大产业方向里,科技与创新服务尤为关键,而这就离不开校地融合。鼓楼在“十四五”期间推进校地融合的关键,是寻找校地融合的共赢点,即将鼓楼区的产业发展导向与高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精准结合起来。从具体路径来看,则是通过校友经济来构建强链接。从空间策略看,鼓楼要从老校区、老所区的窄视角中跳出来,更多聚焦环高校、环所区的外围空间,为校友经济在高校院所周边集聚创造更好的人才基础。

“护养结合”养老更贴心

鼓楼区目前有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共有24.8万余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5.8%,老龄化程度居南京市各区首位。区人大代表莫永珍、王媛、肖朝晖、查全洁表示,“十三五”时期鼓楼区实施的“公助民营”“智慧养老”等养老服务新理念新举措陆续在全国叫响,但与此同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有效性明显滞后于机构养老,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获得感并不强也应得到重视。四位人大代表建议设立专项资金,打造一支社区老年专科护理队伍,提升社区老年健康服务及管理能力。老年居家护理是目前老年健康服务产业链供需关键点,鼓楼居家养老需从“医养结合”向“护养结合”转变。

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

人大代表虽然来自不同行业不同战线,但都是人民的倾听者、代言人、贴心人。鼓楼区四级代表联动履职机制,一头呼应着社会关注和群众关切,一头联系着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既是代表履职方式的创新,也是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转化为强大治理效能的有力举措。

鼓楼区早在2001年就在江苏首创“鼓楼地区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联席会”,这一创造性实践不仅促使代表履职水平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增强,更为鼓楼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

本文发布于2020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