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十三五”成绩单
江苏
江苏 > 苏州 > 要闻 > 正文

苏州工业园区“十三五”成绩单

“十三五”时期,是苏州工业园区综合实力、开放试验、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力获得重大提升的重要阶段。园区在全国经开区综合排名中历史性升至首位并保持“五连冠”,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中上升至第四位,跻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五年来,园区坚决贯彻中央、省、市重要决策部署,持续深化中新合作,大力弘扬“借鉴、创新、圆融、共赢”的园区经验和“改革创新、开放包容、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园区精神,深入开展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着力建设“一区四高地”,“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基本完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苏州工业园区“十三五”成绩单

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达2907.36亿元、377.28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6.5%、8.0%。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较“十二五”末分别提高4.4%和5.3%。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型企业数量、创新型人才规模、近三年新批生物创新药数量、企业融资总额等均占全国20%以上,产业竞争力、人才竞争力位居全国各类园区首位;以第三代半导体为代表的纳米技术应用产业加速发展,园区成为微纳制造领域全球八大最具代表性区域之一。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015年的42%提升至2020年的50%以上,服务贸易额年均增长6%,总部机构数达到95家,金融机构总数达到1099家。

改革开放迈上新台阶。国务院批复同意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以下简称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落地,入选江苏省改革开放40周年先进集体,中新合作内涵持续深化,成立全国首家地方法院国际商事法庭和自贸区公平贸易工作站,园区国际化水平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位居全国高新区前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扎实推进,聚焦重点任务、赋能清单,初步建立现代化指标监测体系。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案例66项,其中省级以上“首创率”达60%,2项获评国务院服务贸易创新试点“最佳实践案例”,14项在全省示范推广。“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成立全省首家国家级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和首个区级“一网通办”平台,“2333”[1]改革目标基本实现,园区位列长三角营商环境发展水平园区类第一名。重点改革纵深突破,建立“部门强化职能、功能区聚焦功能、基层压实管理”运行新机制,顺利完成街道“三整合”改革。中新集团IPO首发上市,苏相合作区实体化运作,缅甸新加坡工业园区获批建设。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首次实行,“十三五”期间累计盘活存量工业用地超1万亩。开放经济能级不断提升,自园区成立以来,累计吸引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4500家外资企业投资入驻,累计实际到账外资341亿美元、实现进出口额1.3万亿美元。

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2020年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5%,较“十二五”末提高1.25个百分点。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175件,较“十二五”末增加88件。发明专利申请、发明专利授权、PCT国际专利申请、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落实企业数、企业研发投入额、加计扣除额等六项指标稳居全市之首。全球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园区在美国、葡萄牙、以色列等国家设立一批海外离岸创新中心,累计引进大院大所40家、中外知名院校31所、各类研发机构560家,较“十二五”末分别增加25家、5所和261家。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启动建设,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揭牌,苏州超级计算中心、人工智能产业园等建成使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1837家,较“十二五”末增加1157家;13家企业上榜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榜单,数量占到全省一半;境内外上市公司累计43家,较“十二五”末增加29家。深入实施“金鸡湖人才计划”,高端人才加速集聚,累计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引进工程170人,其中创业类占全国7%。

产城融合展现新面貌。调整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四大功能板块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环金鸡湖夜景亮化、市容景观美化、绿化景观改造等八大综合环境提升工程全面完成,金鸡湖隧道、独墅湖第二通道等重大工程加快推进,苏州中心、国金中心、奥体中心等一批城市地标建成,园区成功入选全省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投入运营,智慧社区“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全省推广,在全市率先实现5G信号全覆盖。实施“263”环保专项行动,生态环境日趋优化,连续四年获评“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最佳实践园区”。2020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6.9%,PM2.5平均浓度33微克/立方米,两项指标均位列市国控点第一名;省考核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水标准,实现三级河长制全覆盖;土壤质量达到建设用地相应标准;五年新增绿地80.4万平方米。

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十三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5%。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2%以内。城乡社会保障全面并轨,各项社保险种实现全覆盖。“一体四翼”+社区医疗卫生体系形成,公共卫生中心、独墅湖医院等投入使用,实现街道、社工委社区服务中心和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五年累计新增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学位分别达1.02和5.27万个。组建成立苏州交响乐团、公共文化中心和新时代文体会展集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实现全覆盖。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各项措施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前列。中新社会治理合作三年试点顺利完成,“大数据+铁脚板+网格化”治理机制不断完善,“一站多居、一口受理、一门办结、全科社工、全天服务”社区为民服务模式推进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体系实现三级相关机构全覆盖,获评江苏省食品安全示范区。

表1 园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执行情况

类别

序号

指标

2020年

目标值

2020年

完成值

指标

属性

经济结构

1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

7左右

6.5

预期性

2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50左右

52.3

预期性

3

金融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9

9

预期性

4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10

7.1

预期性

5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70

72.4

预期性

6

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60

62

预期性

创新发展

7

全社会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5以上

4.5

预期性

8

研发机构总数累计(家)

500

560

预期性

9

大专以上人才占就业人口的比重(%)

43

51

预期性

10

每万人当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数(件)

30-32

46

预期性

人民生活

11

区域常住人口(万人)

96

人普结果尚未发布

预期性

12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高于GDP增幅

与GDP增长同步

预期性

13

城镇登记失业率(%)

2

1.8

约束性

14

新增保障性住房面积(万平方米)

33.6

61

约束性

公共服务

15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75

75

预期性

16

人均公益性文化设施面积(平方米)

0.3

0.33

约束性

17

每千人拥有医生数(名)

2.5

3.0

约束性

18

每千名老人拥有社会养老机构床位数(张)

50

50

约束性

资源环境

19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

完成市下达目标

完成

约束性

20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COD排放强度(千克/万元)

完成市下达目标

完成

约束性

21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千克/万元)

完成市下达目标

完成

约束性

22

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住宅和公建)所占比重(%)

100

100

约束性

“十三五”期间,园区始终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坚持“两个提升”、“三个融合”,奋力开创开放、创新、产业、城市融合发展的新局面。持续提升汇聚国际创新资源要素的能力,加快集聚各类高科技公司、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创新团队,加快设立企业海外研发中心、离岸孵化基地。持续提升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竞争的能力,支持企业全球化布局,推进人才、技术与资本合作,加快中外合作产业园建设。坚持开放与创新融合,高质量“引进来”与高水平“走出去”齐头并进、本地园区和合作园区“两个园区”比翼齐飞、本土创新与离岸创新融合互动的格局基本形成。坚持创新与产业融合,以科技创新赋能实体经济,推动支柱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促进新兴产业加速成为新的支撑,工业园区实现向创新园区的华丽转身。坚持产业与城市融合,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突出“亩产论英雄、创新论英雄、生态论英雄”,宜居宜业水平位于全国开发区最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