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城”快跑,探寻南京高淳区的蝶变密码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慢城”快跑,探寻南京高淳区的蝶变密码

如果说南京有五分江南气,则有三分在高淳。

如果说南京有五分江南气,则有三分在高淳。

首个中国“国际慢城”“南京的后花园和南大门”“江南圣地”“日出斗金、日落斗银”……位于江苏西南端的高淳拥有颇多美誉。高淳不仅风景秀丽,追溯起她的历史,“固城遗址”比“金陵石头城遗址”还早208年。

高淳被称为“慢城”,但发展并不慢:今年上半年,全区经济保持稳定恢复,延续了一季度“开门红”的良好发展态势,主要指标实现“双过半”,GDP增速更是达到两位数,为11.1%。此外,紧扣产业链培育主导方向,高淳开展两轮招商引资“百日竞赛”,上半年签约项目投资额已完成年度目标的九成。

作为江苏的南大门,高淳区后发先至,站在新起点上,还藏着哪些意想不到?未来还会实现怎样的精彩蝶变?

在绿水青山里

看“慢城”的产业升级

过去的五年,可以说是高淳发展史上很不平凡的五年。“十三五”期间,高淳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2015年增长26.7%,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跃上新台阶,在全省63个郊区高质量考核中升至第8位。高淳“经济强”的成就显著。

过去,高淳产业基础弱、底子薄,是全市的经济洼地,也曾向省内其他城市学习,走工业化发展的路子,由于受区位条件、交通、历史成因等因素的影响,效果并不理想,硬着头皮上还会破坏环境,得不偿失。2003年,高淳转变发展思路,依托生态环境优势,把生态作为发展的动力,主动关停了固城湖湖域内的30多家企业,拒绝了50多亿元的化工厂建设,下决心将30多亿元的高污染项目全部外迁……一系列举措看似是经济建设的减法,其实都是生态文明的加法。

2018年4月,南京市委常委会集中调研高淳时明确提出,要把高淳建设成为“现代活力的新副城、美丽南京示范区、创新名城南部支点”。高淳按照这一发展定位,坚持把生态立区作为发展战略,一张蓝图绘到底,不仅做好了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大文章,而且摸索出“生态+旅游+农业+制造”的绿色发展路径。

高淳。图源/高淳区人民政府官网

高淳。图源/高淳区人民政府官网

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淳形成以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现代农业、文旅健康为主导的“3+2”产业体系。“十三五”期间,全区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36个,其中226个项目实现竣工投产;引进新型研发机构7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268家,是2015年的5.36倍,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江苏省创新型试点区等殊荣。

在今年的“十四五”规划中,除了“一城一区一支点”发展定位,“打造特大城市郊区新城”发展目标和“1-4-10”的具体路径,高淳提出的GEP核算体系引来公众瞩目。

2020年9月,高淳区举行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标准体系发布会,这是全国首个县域GEP核算体系,也是全省首个GEP核算体系。目前,高淳已探索建立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统计核算“一套表”制度,出台全国首个《高淳区2021年度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考核实施意见(试行)》,开展GEP与GDP双考核,由高淳区发起的南京市地方标准《自然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也已完成专家评审。在这套GEP核算体系中,“无价”的生态转化成“有价”的生态账本。

在文化生态里

看“慢城”的乡村振兴

山水是高淳最靓的名片,生态是高淳最大的资源。

高淳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上接长江,下通太湖,有石臼湖、固城湖两个天然淡水湖泊,西有水阳江穿境而过,拥有263条河湖水系,水域面积占全境的三分之一。至美的山山水水,还孕育出高淳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民俗。这里有6000多年前的薛城古人类活动遗址,有贯通古今的人工运河——胥河,有留存千年的高淳老街,还有文化名人的诗意足迹、动人的爱情传说和传统民俗文化。

基于良好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再有国际慢城联盟认证的加持,这片“高颜值”的土地迸发出了新活力。

近年来,高淳致力于打造东部“山慢城”、中部“文慢城”、西部“水慢城”,实现了山脉贯通、绿线联通、水系畅通的全域生态旅游格局。

东部“山慢城”,这片面积50平方公里、全长48公里的生态之旅观光带,是桠溪国际慢城旅游度假区,是人们对慢城高淳最初的印象。

中部“文慢城”,高淳老街如纽带串联起四方宝塔、薛城遗址以及多座保存完好的古戏台、古建筑等,文化积淀深厚。

西部“水慢城”,这片紧邻固城湖的地方水网密布、风光旖旎,水慢城旅游主题公园坐落于此,美丽的景致吸引不少远道而来的游客纷纷打卡。

水慢城。图源/高淳区文旅局

行走高淳,一个个美丽乡村串点成线、连线成面,让人流连忘返。按照“精细、精致、精美、精品”的标准,全区已建成省级美丽乡村21个、市级美丽乡村186个,打造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2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8个、田园综合体1个;截至2020年,全区已经创建水美乡村38个,其中“十三五”期间创建24个,比“十二五”期间增长了71%。

优良的生态环境让其从“养在深闺人未识”转变为重要旅游目的地,旅游业也成为富民产业,如画的乡村也承载了诗和远方。

在蟹膏米酒里

看“慢城”的美好生活

“一入高淳蟹满席,一口米酒唇留香。”螃蟹产业是高淳区重要的支柱产业和特色富民产业。高淳近50万常住人口中,螃蟹上下游从业人员超10万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高淳当地开始河沟大水面养蟹,九十年代初才开始池塘养蟹。随后的三十多年来,高淳在螃蟹养殖技术上下足了功夫,也收获了“固城湖螃蟹”这一金字招牌。

第一个国家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标准、第一个国家级长江系中华绒螯蟹原种场、第一个国家级中华绒螯蟹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如今,固城湖螃蟹被国家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荣获“江苏省十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成功创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石臼湖。图源/高淳区文旅局

“十三五”时期,全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保持全市前列,教育卫生、交通水利、社会保障等事业取得明显进步。2019年,随着最后一个经济薄弱村——临湖村脱贫摘帽,高淳在小康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大学是一座城市文明的标志。拥有一所自己的大学,是高淳人长久以来的愿望。

经过广泛深入调研,南京市委、市政府重点支持高淳规划建设好南京高职园,新园区已于2019年7月正式启动建设。目前,南京高职园已集聚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和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等5所高校,实现高等院校“零的突破”。

多年来,作为离南京市中心城区最远的区,交通一直是高淳发展的短板。然而,“十三五”期间,高淳的交通格局已悄然生变。

地铁S9号线于2017年12月通车,高淳进入“地铁时代”,加速融入“南京主城1小时都市圈”,区位优势空前放大;

宁宣(黄)铁路纳入《江苏沿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和《南京铁路枢纽总图规划》,通车后从高淳高铁站到南京南站只需20分钟;

宁广高速(宁杭二通道)也已纳入省高速公路网规划;

高淳通用机场也将于2021年三季度开工。据悉,机场建设的同时将打造高淳通航产业园,依托高淳通用机场,建设机场核心区、智能制造区、运营服务区、休闲旅游区、生活配套区等5个功能片区。建成后可满足飞行培训、观光旅游、应急救援以及短途运输等各类通用航空作业需要。

未来,高淳将从“公路”时代全面迈向“铁公机(通用机场)”时代,产业、文化、生态等综合竞争优势得到进一步彰显。

从城中的固城湖到游子山,从城外的慢城到古镇,漫步小城,观赏山水,涤荡心灵。千言万语,道不尽的江南风情;一年四季,赏不尽的高淳美景。

扬帆起航正当时,凝心聚力再出发。未来,这座江南小城必将在南京拥抱世界的舞台上华丽绽放。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