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文旅融合赋能淮剧创新传承发展
江苏
江苏 > 盐城 > 正文

盐城文旅融合赋能淮剧创新传承发展

原标题:江苏文旅头条关注:盐城文旅融合赋能淮剧创新传承发展!

江苏艺坛,百花争艳。质朴清新、饱含里下河“水韵”的淮剧,不仅是江苏三大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也是近年来受到全国瞩目、戏剧创作“盐城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淮剧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江苏盐城大力实施淮剧传承发展工程,加快建设文旅融合项目淮剧小镇,开展淮剧立法和数字化保护工作,有力促进了淮剧的传承传播。

戏在村中、村在景中

一座“小镇”,从舞台走向大地

淮剧《小镇》,是第十五届国家文华大奖获奖剧目,一曲惊心动魄的“灵魂过山车”,唱出了世道人心之巍然,道德重建之艰辛。

淮剧小镇,是在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支持下、盐城市重点打造的文旅融合产业项目,通过小品、构筑物等多种方式体现淮剧剧种元素,呈现“戏在村中、村在景中”的融合景象。

图片

淮剧小镇位于盐城市九龙口沙庄古村,是盐城市九龙口湿地公园的核心板块之一,于2020年底启动建设,现主体已建设完成并部分对外开放。淮剧小镇的建设以淮剧文化为突破口,复兴淮剧文化培养淮剧人才,创新淮剧作品提升淮剧文化魅力,从室内演出走向自然景观生活场景,打造淮剧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图片

# 坚守乡村原貌

体现“村在荡中,荡在村中”。营造芦荡湿地氛围,梳理沙沟水系,做足生态保障。在融入芦荡总体风貌基础上,弘扬“诚信”文化,体现精美精致、生态古朴特色,整体环境做足生态感,建筑风貌保持原乡感。

# 坚持淮剧文化内核

体现“戏在村里,村在戏里”。还原淮剧《小镇》的造境原型,体现淮剧起源沙庄,淮剧精神落地落实。结合淮剧《小镇》中的元素,重点打造剧情里的十八个场景,使小镇成为淮剧《小镇》的原型地,实现“村在戏中”构想。淮剧杂技艺术人才传承基地、沙庄戏苑、“淮才可遇”商业街、老粮仓等,随处可见古今交融的淮剧元素。

# 紧扣淮剧文化主题

以文旅融合的方式,创造性地开辟出涵盖淮剧游乐、淮剧文化、淮剧演艺、淮剧商业等内容为一体的一站式淮剧主题发展模式。在生态景观和特色建筑之外,提供丰富的休闲娱乐业态,满足居民游客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

图片

戏在“云端”,连接当下

创新传承,推进数字淮剧项目

今年4月,淮剧数字化保护工作正式启动,对淮剧资源进行数字化整理和保存,构建淮剧数字化、智能化保存数据库,同时建立传播推广的载体,搭建版权和衍生品交易平台,将淮剧文化更好地保护并发扬传承。

图片

# 打造基础平台

建设中华淮剧官网及APP,集淮剧视听、社区互动、版权交易等七大功能于一体。中华淮剧APP于8月13日正式上线,是目前唯一以“中华”为名宣传地方剧种的应用软件,视听内容覆盖老中青幼各年龄段。

# 开展数字资源采集

对国内13家国有淮剧团开展资源征集工作,并将其文字、图片、音视频等数据资源存储在数据库中,截止目前,数据库已上传近4T的资料素材。

# 搭建VR淮剧博物馆

将线下淮剧博物馆搬到线上,链接到中华淮剧APP、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多个平台,便于在多种场景推广和展示淮剧博物馆,推广宣传淮剧文化。

图片

# 开发数字淮剧文创产品

将盐城元素与淮剧文化充分结合,设计中华淮剧LOGO和IP形象,塑造“淮小迷、鹿小迷”的可爱卡通形象,衍生出46款线上数字化商品和25款线下文创产品。

# 丰富新媒体推广

以“中华淮剧”为名,在抖音、微信、微博、百度等九大新媒体平台及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两大FM音乐平台入驻运维。截止8月10日,各大平台累计发布作品数93条,合计曝光量近4千万次,获赞数超80万次,关注粉丝数近20万人。

# 建设线下有声书屋

与喜马拉雅合作开发淮剧数字音频产品,通过搭建数字淮剧迷你戏亭、淮剧有声书墙、有声明信片等方式,实现听、说、学、唱于一体的沉浸式淮剧体验方式,对淮剧进行线上线下同步推广。

图片

立法保护,促进淮剧持续发展

8月18日,《盐城市淮剧保护条例》审议通过。在坚持遵循上位法的基础上,立足本土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重点解决当前淮剧保护工作在体制机制、人才培养、设施建设、政策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创建中国淮剧之乡、支持淮剧保护单位与研究机构融合发展等创制性举措,为淮剧保护传承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来源:盐城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