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进“全国百强区”前十 苏州吴江区靠什么?
江苏
江苏 > 苏州 > 要闻 > 正文

跨进“全国百强区”前十 苏州吴江区靠什么?

原标题:跨进“全国百强区”前十,吴江凭啥?

日前,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白皮书暨2021赛迪百强区》,吴江首次进入百强区榜单前十,列第十位,相较去年再进2位,是江苏唯一跻身榜单前十的城区。

今年的全国百强区榜单,深圳的南山区位列第一,其2020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为6502.22亿元,即使放在地级市层次比较,实力也不容小觑。同样是2020年,吴江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

在撤市设区前,吴江就是全国百强县前十榜单上的常客。但百强区的竞争更为激烈,2012年成为苏州市辖区后,吴江面临的竞争对手更强大。

在现有体量下,争先进位实属不易。吴江能挤进全国百强区榜单前十,意味着在经济实力、增长动力、内生支撑、区域能级、共享发展等方面,均有不错的发展。

一个区“两个世界500强”

在今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吴江依然有两家企业上榜,上榜数量占据江苏上榜企业数的一半。恒力从去年的第107位,上升至第67位,自2017年首次申报并进入世界500强以来,恒力在五年中排名上升了201位;盛虹自去年初次上榜后,今年再次上榜,排名从第455位上升至第311位。

图片

恒力集团自2017年首次申报并进入世界500强以来,五年中排名上升了201位,去年排第107位,今年上升至第67位。

图片

盛虹集团自去年上榜“世界500强”后,今年再次上榜,排名从第455位上升至第311位。

这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都是民企,可以说,吴江是江苏民营经济的领头羊,民企总数已突破8万家。老牌民企表现抢眼,一些新兴势力也开始崭露头角。博众精工、迈为股份、赛伍技术等企业,技术优势明显,市场持续巩固。调查还显示,“十三五”期间,吴江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从2.25%提高到3.35%,企业的“创新浓度”得到提升,展现出了澎湃的发展后劲。

除了民企多,“先进制造业立区”是吴江始终秉持的战略,其成效也十分显著。吴江的产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丝绸纺织、光缆电缆、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其中,装备制造成为继电子信息、丝绸纺织之后第3个千亿级产业,电梯和纺织两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全省首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落地建设,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数量居全省首位,吴江也连续两年荣膺省“制造业创新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地方”称号。

吴江在智能制造方面也走在江苏前列。吴江是苏州智能工业的主要承载区,在实施两轮智能工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后,吴江建成省级示范智能工厂4家、示范智能车间134个,数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更多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的建立,让吴江企业效率得到极大提升,成本降低,也更具市场竞争力。

2021年7月举行的吴江区党代会提出,“十四五”时期,吴江要打造展现“苏州制造”最强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集群。为此,吴江提出必须“坚持数字赋能,高效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高水平建设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基地,到2023年实现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全覆盖”。这对于吴江的发展提供了源源动力。

图片

吴江是苏州智能工业的主要承载区,在实施两轮智能工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后,吴江建成省级示范智能工厂4家、示范智能车间134个。

沪苏同城“近水台”

作为与上海毗邻的苏州城区,吴江的发展一直受益于上海产业、技术和管理等要素的外溢。2019年,吴江全域纳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为江苏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前沿阵地和排头兵,更是让吴江有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后,2020年下半年,吴江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赴上海,频次可用“密集”来形容,学习、考察、对接、推介、洽谈、招商,其目的就是围绕长三角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总体规划,主动融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积极承接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辐射效应,推动与上海相关领域的战略同向、规划互补、制度相融。

近年来,吴江深耕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形成全国首创破产司法联动机制、首张示范区海外人才居住证、首笔长三角绿色生态贷、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等一批重点改革成果,“跨界联合河长制”入选中国改革2020年度50典型案例,一体化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典型案例数位居示范区前列。

图片

吴江“跨界联合河长制”入选中国改革2020年度50典型案例,一体化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典型案例数位居示范区前列。

图片

吴江在太湖东南岸,风景优美,生态良好。这些年,吴江注重生态保护,把绿水青山看作是覆盖面最广的公共产品。

一体化示范区释放的红利还在增加,集聚效应显现。吴江大力实施营商环境创新行动,推进示范区“一网通办”专窗建设,全面实现“1330”改革目标,吴江开发区、汾湖高新区推进苏州自贸片区联动创新区建设成效初显。

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不是写在纸上的空话。以2020年为例,在疫情最为吃劲的关头,吴江全区上下投身疫情防控,一个月内实现本土确诊病例“零增长”,两个月内实现本土确诊病例治愈清零。疫情防控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尤其巨大,为此,吴江针对性出台“吴惠18条”等政策,兑现政策资金超60亿元,全力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推动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

正是看中了一体化示范区释放的红利,2020年,除了本土的龙头企业恒力、盛虹、亨通等在吴江追加投资或新设企业,类似京东、中车、绿地等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也纷纷落户吴江。全球最大硅基氮化镓晶圆生产工厂英诺赛科在汾湖高新区建成试生产,融创桃源国际生态文旅度假区项目开工建设。

可以预料,“十四五”期间,吴江与上海将走得更近、融得更深,进一步推进“沪苏同城化”,将持续获得外溢效应,深化自身改革。

发展“可感有感”

在“赛迪顾问”的报告中,共享发展成为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系中重要一维。这一项,吴江得分颇多。

吴江在太湖东南岸,风景优美,生态良好。这些年,吴江注重生态保护,把绿水青山看作是覆盖面最广的公共产品。2020年,吴江在苏州率先试行区镇空气质量补偿制度,全区PM2.5年平均浓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占比升至82.5%。吴江还深入推进太浦河“沪湖蓝带”规划、元荡生态岸线贯通工程,启动太浦河共保联治江苏先行工程,规划实施40个生态美丽河湖建设,水环境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达85.7%,全面消除了城乡黑臭水体。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也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吴江全力打造“教育名区”,苏州大学未来校区、上海世外附属云龙实验学校和附属汾湖实验小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吴江实验学校、苏州大学附属吴江学校、苏州中学附属苏州湾学校正式招生,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签约落户。一系列名校的落户和招生,让吴江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同时,“教育名区”的打造,也进一步优化了吴江的营商环境。

图片

与教育同步的是医疗。在优质医疗资源的升级与引进方面,近年来,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吴江区儿童医院相继投入运营,吴江区中医医院加快异地新建,吴江还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附属儿科医院及上海市中医医院开展医联体合作。吴江的社保体系和待遇水平全面接轨苏州,老有所养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列入国家试点项目。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吴江建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家、省特色田园乡村10家,还成功创建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跨进“全国百强区”前十,吴江底气不小。

坐稳“全国百强”前十,“这一跨”或许才刚起了个头。

来源:苏州吴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