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划!南京11区“变脸”!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新规划!南京11区“变脸”!

新规划!南京11区“变脸”!

拥一江碧水,南京是江苏省内唯一跨江布局的城市。

于南京而言,布局江南江北,既是城市空间规划的必然选择,也是城市功能格局的重要一环。

自2000年以来,南京的城市规划格局早已不再是自然生长的圈层生长,建造“新城”成为了南京模式,并一直延续至今。

今年4月,南京公布了“十四五”规划纲要。在这份文件中,对南京的空间布局是明确的,可以用“一核三极”来概括:以江南主城区为“主核”、江北新区为“主城拓展极”、紫东地区为“创新引领极”、南部片区为“新兴增长极”。

前不久,南京也公布了11个区国土空间规划近期实施方案。

尽管正式的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还未出台,我们依然可以从“十四五”规划和这批方案中窥探出南京未来的城市发展逻辑。

行棋观大势 落子谋全局

城乡发展,空间是基础。目前正在编制的《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提出,南京未来国土空间总体结构为“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

南京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坚持“东西南北中”协调并进

主城中心区要持续推进非核心功能疏解,落实老城规划“留白”要求,打造美丽古都形象集中展示区和都市产业核心承载区;江北新区聚力建设“两城一中心”,抓好重大科技平台和科创载体建设;紫东地区加快核心区“数字之城”建设,高水准规划布局紫东科创大走廊建设;河西新城聚焦东部重要金融中心建设,提升国际化功能,促进高水平产城融合发展;江宁、溧水等南部片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同时,南京将强化市域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优化城市化地区、农产品生产区和生态功能区三类空间格局。

城市化地区,支持高效集聚经济和人口,实现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辐射带动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注重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农产品生产区,加大耕地数量质量保护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能力,保障粮食供给和安全,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生态功能区,重点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生态系统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努力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综观这三类空间格局,生产、生活、生态“各自为政”、“各有所得”,何尝不是一种“和谐共生”?

主城落子活力创新

在这批方案里,南京各区都有不同的功能定位。

众所周知,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主城区产业外迁、大量人口外流,原有的城市空间格局逐渐“空心化”,传统老城区变得没有活力。面临此种问题,玄武区、鼓楼区、秦淮区拿出新打法实现新突围。

玄武以功能联动、特色发展为导向,拟定“一心两环、四片多组团”的空间格局。“一心两环”指中央生态绿心,环紫金山、环玄武湖,放大“紫金山-玄武湖”城市中心公园建设效应,打造环紫金山科技创新带和环玄武湖创意产业带;“四片多组团”指新街口片区及组团、徐庄片区及组团、玄北片区及组团、孝陵卫片区及组团。其中玄北片区主动融入“一江两岸—南京外滩、城市客厅”,积极谋划与栖霞、鼓楼联动,打造南京北部新城。

图片

秦淮区总体空间格局示意图

秦淮把“特而精、最南京”作为目标追求,保持“三中心一高地”产业发展定位,延续并深化“保护更新老城、开发建设新城”总体格局。在原有的基础上,持续打造新街口现代金融商务区、老城南文商旅融合体验区、东部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南部新城超级总部基地。

鼓楼依托创新资源集聚优势,构建以中央创智区(老城片区)、河西片区、下关滨江商务区、幕府创新区各具特色的全域创新格局。其中,中央创智区打造“一巷四环”创新格局;河西片区打造科创产业高地;下关滨江商务区打造科创总部集聚高地;幕府创新区打造新型都市工业产业生态圈。

与传统老城区相比,主城区的建邺区、栖霞区、雨花台区的发展空间更大。

建邺按照“建设现代文明与滨江特色交相辉映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的总体目标要求,建设“三中心一高地”:超级总部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东部金融中心与国际化文体消费高地。整体以滨江活力轴为核心,划定“三区一岛”的总体格局,即江心洲生态科技岛、河西中片区、河西南片区以及河西北片区。

图片

栖霞区总体空间格局示意图

东北部的栖霞则围绕“紫东明秀江城、创新创业高地”总体定位,构建以“西提东拓、塑核赋能、融江发展”的空间结构,未来打造长三角现代产业引领区、南京市创新名城先导区、长江中下游陆海通联枢纽区、宁镇扬城乡融合标杆区、高品质文明幸福示范区。

雨花台融入生态底色,建设“一廊两轴四片”城市发展新格局。“一廊”即构建三桥城市级生态廊道,创新打造都市休闲新“绿廊”;“两轴”即滨江高质量发展轴、秦淮新河城市发展轴,构建文化生态休闲游憩一体的滨水特色区域。同时,将全区划分东部枢纽提升片、中部三生融合片、西部滨江转型片、南部工业培育片四大片区,各片区协调发展,相互带动。

外围重塑功能属性

主城区绽放新活力,南京五个郊区新城的发展空间也“不甘示弱”。

江宁作为南京面积最大、经济第一的区,它的规划历来都备受关注。在这次方案中,江宁提出重点推进禄口空港枢纽、麒麟、滨江、汤山、湖熟五大新城建设,同时形成“一轴一带三楔,一核两区两城”的空间格局。其中,一轴即南京城市发展脊梁,金轴。一核为南部中心,包含百家湖核心圈、东山主城圈、绕越创新圈。

江宁区总体空间格局示意图

江宁区总体空间格局示意图

浦口延续了山水城肌理,形成“一核两心两带五廊九组团”空间结构。以江浦老城、桥林新城,永宁、汤泉、星甸、石桥等资源优势突出的新市镇为核心,范围覆盖周边城镇、乡村、旅游景区和产业社区,构建“中心城区—新城—新市镇—美丽乡村”的城乡聚落体系。

高淳作为南京在长三角一体化格局中获取战略主动和竞争合作优势的关键节点和战略门户,将被逐步打造成为南京南部新的支撑点和增长极。其拟定了“一城两湖两翼”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对六合、溧水而言,一南一北,六合打造“一心、一轴、两带、两组团”的总体格局,滁河两侧将成六合新城市中心;溧水以“南京南部新中心”为目标,提出“一心两轴六片区”的空间发展格局,建设长三角跨省合作示范区。

未来五年,南京将晋升为超大城市,打造“四高”城市模样:高质量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高能级辐射的国家中心城市、高品质生活的幸福宜居城市、高效能治理的安全韧性城市。置身这样的背景下,找准各自发展定位,成为南京11区空间规划的一致路径。

对一座城市来说,科学布局城市发展重点,才能带动城市功能跳跃式提升。当下,伴随南京11区党代会的全部收官,我们期待新规划能够为再出发的南京,带来更多发展新动能。

(本组图片均来自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