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江苏南通的一则城管与小贩的纠纷视频一时间刷爆网络,视频显示,一位街边摆摊老人,遇上城管流动检查,被一名城管队员阻拦,并将其秤杆没收,两人在推搡中,城管队员将老人悬空拎起,并重重摔在地上。
16号上午,南通警方就此事件作了通报:拎摔老妇的城管队员姓吴,系南通市小海街道城管协管员。因吴某在管理流动摊贩过程中,对被侵犯人张某(女)实施了故意损毁财物和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违法行为,决定对吴某予以行政拘留15日,并处罚款1000元。
以“执法”为名对他人实施的暴力伤害事件,被诟病、被谴责由来日久,而城管在人们心中的印象也随着一个又一个的“暴力执法”事件,大打折扣。2016年,住房城乡建设部设立城市管理监督局,指导全国城管执法工作。同时也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城市管理执法队伍没有“娘家”的尴尬局面。
随着《城市管理执法办法》颁布施行等等,城管队伍执法的不断规范,“城管打人”的现象也逐渐淡出舆论视线。特别是在江苏,从百姓城管、科学城管、法治城管三大核心理念转向“精管善治”的新理念,聚力打造新时代江苏城市管理“精管善治”新平台,在一系列的规范化的举措下,为何还会出现如此情况?
事发之后,其实相关部门的回应速度和态度,还是可观的,在第一时间对于当事人进行了处理。可为什么如此速度之下,舆论还是不能平息?城市管理是一门学问,更是一个与人交往最紧密的学科。以人为本我们说了很久,但是真正如何落实到具体的工作,更加考验的是执法者的智慧。
执法者不能丢掉的高度、态度和温度
安全、清洁、有序、便民,这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和目标,因为城市的多元、人口的复杂、素质的层次,想要达成“完美”的目标却是不易,但“打人”绝不是完成任务的一种执法方式。
城市管理者在对待问题时,法规就是最好的“武器”,而之所以有这样的法规,就是告诉执法者,在无论面临何种的环境中,法规是最后的底线,执法者应该有这样的高度。
商贩的占道经营,污染环境,影响市容,这确实是存在的问题。因为占道经营所引发的市民和小贩的冲突,也不在少数,相信大家也有过在路边停车却被商贩占据车位的情况。
我们相信在执法过程中,与商贩的沟通,因为素质、认知等存在很大的问题,但面对蛮不讲理的情况,困难重重的环境,坚决执法的态度是值得肯定,也是我们希望在如此的舆论背景下,城管执法人员应该继续秉持的打造更好城市的态度。
在有了坚决维护城市环境的态度下,执法的温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人性化执法绝不是一个固定的名词,也没有办法进行统一的教学。我们见到有买下5斤红薯,让老人早点回去的城管,有帮忙搬走一车橘子,为商贩找到合法摊位的城管。
人性化执法,是要求执法者在面对不同的情况下,能够将心比心,以人为本的劝导,而不是将人“拎”起“摔”下。我想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字眼,让人看到瘦弱的老人被如此对待,才会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
城市管理到底怎么管?
城管工作不仅仅是禁止乱摆摊,还涉及整个城市的洁净与美丽,与每个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防洪抗疫中处处都有城管人的身影。曾经的“一夜雪无”让江苏的城管执法队被顶上热搜。城市管理不容易,城管队员更不容易!而如何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城市管理氛围?是需要城市管理者的思考。
图源:南通城管发布
现如今,执法力量下沉街道,存在诸多问题没有配套解决,在数字化智慧城市的建设下,我们有了更多的治理方法,但是归根结底,去执行的人员,如如何管理的,如何培训的,又是应该有谁来监督考核呢?前不久西安地铁事件,也曾让人们聚焦基础管理。确实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万物互联,城市也要互相链接,我们一直在花时间、花精力、花财力,将城市大脑打造的越来越先进。而成千上万的与城管队员一样的基础执法者,这些城市的血液细胞是否应该要和大脑更加的匹配。
我们相信南通的事件只是万千执法队员中的极个别,同样这样的事情也绝不能磨灭城管在日常工作中的成绩。舆论会消退,被打老人的伤势会缓解,被羁押的城管队员也会接受处罚。但是这件事情所引发的思考,对于城市的管理者绝不能忘记,就如同那句标语一样“城管,让城市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