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四变五新”打造“1581”新格局 江宁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聚焦“四变五新”打造“1581”新格局 江宁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开启十四五,踏上新征程,南京江宁——这个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百强新城区”榜单第三,2020年工业经济规模突破3000亿元、跻身全国工业百强区前十位的工业强区,以高质量建设“创新名城核心区、美丽古都典范区”、奋力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新城区”为总目标,正倾心擘画“三农”新图景,描绘农业农村现代化精彩画卷。

2月23日,江宁区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为契机,努力打造全国现代农业发展典范区、全域美丽宜居乡村示范区、乡村善治样板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奋力探索一条具有江宁特色、时代特征、全国影响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当天,江宁区《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走在前列的实施意见》火热出炉,全面振兴乡村步伐正铿锵有力。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广大农民的根本福祉。近年来,江宁区紧扣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创造性推进“四变兴农、五新强村”工程,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目前,全区累计建成1100多个美丽宜居乡村,创建市级以上美丽乡村216个;今年年底,将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覆盖。

一直以来,区委、区政府把农村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建立高位协调机制,谋划建设思路和运作方式。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区委创新建设思路和模式,出台了“1+8”指导意见,在全省、全市率先部署推进全域整治。严格落实“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责任,把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全区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着力探索“党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新路子。同时,部门之间坚持上下联动协调,科学整合涉农资金,向重点区域、重点工程领域倾斜,并创新实施街企高效合作,引入社会资本,保证速度和质量。

村庄规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作,江宁区按照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明确的村庄类型划分,对全域农村发展进行重新梳理,形成4个片区为框架、20个核心组团为模块、“1581”4类村庄为支点的全域格局,指导全区以点为支撑,以组团为聚落,以片区为框架,点线面结合推进建设。根据资源禀赋,将全区具备建设发展条件的1500个自然村分为100个特色保护村、500个集聚提升村、800个其他一般村、100个城郊融合村。在完成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上,特色保护村努力建设省级特色田园乡村;集聚提升村努力建设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其他一般村努力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城郊融合村做到环境整洁,满足农民群众日常环境、生活等基本刚性需求,实现全域农村整体均衡高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江宁区注重把握关键环节,扎实开展村庄清洁;严格抓好“三大革命”,全区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推进乡间小路、景观小品、小型塘池和小微菜园“四小实事”等重点工作,加快提升村容村貌。

乡村振兴,重点是产业要兴旺。江宁区加快发展生态经济,大力发展文创经济、康养经济和民宿经济等农旅文结合的多元化业态,以西部生态经济示范区和环绕越文化休旅经济带为骨架的环城乡村旅游格局基本形成,年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60亿元。深入推进乡村文明建设,在全省率先成立乡贤文化促进会、建成乡贤名人馆。

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为农民满意、农民受益的“民心工程”,江宁区坚持依靠群众,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选取一大批能工巧匠进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施工队伍。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培育良好家风,让广大农民共同维护美丽家园。绿水青山成了农民致富的“金山银山”,数据显示,江宁区美丽乡村农民人均支配收入达3.5万元。

青瓦白墙,村庄环境开启内外兼修的“美颜”模式;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乡村建设更加宜居;乡风文明,村民文化生活“富”了起来……一幅幅美丽画卷正在江宁乡村徐徐展开。

原标题:聚焦“四变五新”打造“1581”新格局 江宁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来源:江宁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