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设立12个改革实验区 为何江苏独青睐常州?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教育部新设立12个改革实验区 为何江苏独青睐常州?

教 育改革,又出重磅消息。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决定在上海市、广东省深圳市、四川省成都市、河北省廊坊市、山西省长治市、江苏省常州市、浙江省金华市、安徽省铜陵市、福建省三明市、湖北省宜昌市、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山东省诸城市等12个城市设立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常州,成为江苏省唯一入选城市。

短短185个字消息,备受瞩目。这个实验区的设立有何用意?对于江苏这个教育大省来说,教育部又为何独青睐常州?

为何设立新教育实验区?

在教育部印发的通知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各地按照实施方案,认真抓好落实,不断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进一步明确了这个实验区设立的重要性。

“十三五”以来,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基础教育圆满完成历史性收官交账任务,人民群众“有学上”问题已基本解决。面向“十四五”,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愿望日益强烈,特别是中央部署“双减”之后, 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基础教育面临的最紧迫最核心的重要任务。

事实上,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并不神秘,其主要内容就是落实此前基础教育领域的“三文一会”。

设立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是教育部已经推进相当长时间的既定工作。

全国教育大会之后,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印发了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三个重要文件,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

至少从2020年初开始,各地就开始申报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最终入选的12个地区,横跨东、中、西部,涵盖了省级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地级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县级市等,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2021年7月9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工作研讨会。在这次研讨会上,12个实验区名单及其行动方案已经确定。目前,金华等个别地区的行动方案已经当地审议通过。

下一步,教育部将深入实验区进行调研,指导推动实验区围绕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双减”等重大任务,不断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并定期组织交流研讨,总结经验,宣传推广典型案例,全面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说到这里,那么什么是“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目前尚未有官方途径披露的实验区具体举措方案,但这几天,有关实验区 将“探索缩短学制、高中前完成基础教育” 等 功能 的猜测,逐步浮出水面 。 对此,教育部官微“微言教育”18日发出消息, 证实这一说法 否认了现有的部分说法, 深圳、成都、西安及金华等地教育主 管部门也相继辟谣。 也从另一方面感受到此次设立的教育实验区来自国家层面的重视程度。

其中,金华教育局还向公众公开了该市改革实验区建设方案。方案称,将通过开展党建引领争先行动、教育发展争先行动、教育改革争先行动、教育治理争先行动和教育人才争先行动等5大“争先行动”,着力解决教育领域8个方面的问题,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方案中未见有与缩短学制、取消小升初相关内容。

一言以蔽之,这次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设立,和“双减”政策是一脉相承的,而网友的“政策剧透”也的确子虚乌有。

江苏,为何是常州?

在12个实验区中,江苏唯一入选的是常州。都说“江苏教育看南通”,这次为什么是常州?

其实,常州在基础教育先行先试方面一直在路上。

今年2月,《2020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发布,全国40个案例中,常州3项案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设区市第一、江苏唯一。除此以外,常州还身兼多个教育部改革试验区或示范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国家信息化教学改革实验区建设。这些都成为常州入选的“先天优势”。

另据常州市人民政府网站报道,2月26日,江苏省教育厅召开全省基础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会上,常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杭永宝用四个“聚力”总结了“十三五”以来常州基础教育经验:

聚力优化高效能体制。 全面谋划城区普通高中教育市级统筹;全面实行义务教育公民同招;推进资源预警改革,近年来总投资150.9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197所,增加学位11.8万个,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华丽转身。

聚力打造高品质学校。 基本实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全覆盖;出台新时代推进学校主动发展指导意见,评选市级主动发展示范校30所;实施“优质学校”创建工程,82所学校创成市“新优质学校”,全市优质幼儿园、优质义务教育学校分别增加135所、42所,增幅分别为74.18%、15.22%;全域实施课程改革,持续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国家信息化教学改革实验区建设。

聚力培育高素质学生。 构建德育“常州模式”,形成大中小幼一体化“七彩德育”体系;统筹467个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形成“一体四翼”劳动实践基地整体格局;建成市、区两级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和心理健康云平台,实现100%学校建立视力健康电子档案;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建设,打造个性化学校体育课程。

聚力建设高水平师资。 率先实施幼儿园教师员额管理试点,深化“局管校用”“县管校聘”人事制度改革;实施薪酬分配改革,推行学校绩效工资“1+X”改革;实施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好书记“三名一好”工程。

对常州来说,有了良好的基础,入选改革实验区,就意味着需要用更大力度、更前瞻性眼光、更科学的精神与态度来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10月13日,常州代理市长盛蕾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门审议了《常州市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会议强调,各地各部门要对照市党代会提出的“常有优学”和常州市“十四五”教育发展目标要求,积极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以改革破解瓶颈、以改革激发活力,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推动基础教育发展走在全省前列。要坚持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育并举,坚持当前和长远相衔接、重点和全面相结合,着力破解中小学生“负担重”、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够、学前教育总体供给不足、公办和民办教育发展不协调等短板问题,努力让群众共享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

目前,常州关于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具体措施尚未公布,但我们可以从相关表述中描绘它的大致轮廓。 实际上,教育改革不管怎么改,其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人”,都是为了更好地激发人的潜力,使每一个人都能最大限度地得到适合其身心特征的发展,每个人都能得到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创新、特色等永远是其主题词。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落地,无疑将助力常州进一步释放基础教育发展潜能,成为常州继续深入推行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