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10月全国各地级市财政收入数据陆续发布。江苏省表现依旧强劲,苏州、无锡、南通、常州四座城市联袂入围十强。其中,苏州以2251.0亿元的财政收入位居榜首,尤为抢眼。
财政收入已经成为检验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事实上,早在上半年,苏州财政收入既已达到1403.9亿元。稳健的数据透露着苏州在雄厚产业基础上派生出的抵抗能力,加持着城市经济摆脱不利因素的影响而快速回至正轨。“中国制造强市”的美誉,可谓名副其实。
有人说,苏州产业转型,以及经济发展的目标非常清晰。一直以来,苏州的发展模式是诸多城市学习和借鉴的榜样。
因此,苏州何以趟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其路径值得关注。
撰文/陈明一
数读,察观苏州发展的细节
时间回至2020年,彼时,苏州财政收入为2303亿元,超过天津和重庆,位居全国第五,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同比增长3.7%。
与深广沪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不同,苏州的第二产业一直是城市经济的支柱。苏州制造业基础雄厚、产业配套能力强,拥有35个工业大类、167个工业中类、491个工业小类,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两大产业产值均突破万亿元。然而,在各个城市经济调结构、谋转型竞争白热化的当下,二产的高占比似乎并不具有优势。
那么,苏州又应该如何破题?
2015年,苏州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24.4亿元,其中,工业投资2200.5亿元,工业投资占总投资的35.93%;至2020年,苏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24.4亿元,工业投资1527.7亿元,工业投资占总投资的29.14%。结论是,工业投资占比跌破30%。
因此,对于“工业大市”而言,面对不断攀升的成本,只有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的投资,提升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方是保持工业城市活力的唯一出路。
近些时日,根据苏州公布的经济运行情况,2021年前九月,苏州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65.4亿元,增收184.0亿元,增长10.3%,税比85.8%;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13.7亿元,增支95.3亿元,增长5.9%……九个月财政收入接近2000亿,强大的财政收入是苏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一系列真实的数据表明,苏州正在加快先进制造业转型的步伐,并成为提升经济发展速度及财政收入水平的有力推动。
尤其,今年前三季度,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5837.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2.7%。制造业新兴产业产值16269.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4.1%,其中新能源产业增长27.1%、新材料产业增长24.7%、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21.1%,这意味着先进制造业已成为苏州经济和工业的核心,而新兴产业占据苏州工业的“半壁江山”。
那么,苏州工业是否应该有侧重领域的发展方向?
根据苏州市发布的工业数据,2020年,苏州民营工业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8.5%,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外商及港澳台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0519.4亿元,比上年增长3.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8.9%。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3539.7亿元,比上年增长3.7%。由此可见,民营企业分量不足四成,且增速较为缓慢。
有业内人士分析,工业疲软似乎成为全国工业城市的常态,无论以外资以主的苏州、东莞,还是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佛山、泉州,或是以国营企业为主的青岛、天津等皆如此。反观以深圳、宁波为代表的各种所有制均沾的城市韧性却更强。加之,现今外部不确定的国际关系环境,对于苏州而言,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对有前景的企业制定帮扶政策,助其尽快做大做强,非常有必要。
锚定先进制造业,苏州的机会在哪?
2021年,对于苏州而言,诸多利好纷至。
今年初,科技部正式复函支持江苏省、苏州市建设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一区两中心)。
事实上,生物医药、半导体制造发展,以及人工智能,这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全球攻坚的重点领域。不难看出,国家将重大利好支持寄托于苏州,这是对苏州制造业“家底”的肯定,也是对这座站在中国开放创新一线城市的莫大信任。
4月份,苏州召开“一区两中心”建设推进大会,“一区两中心”正式揭牌。苏州市为“一区两中心”科学顾问代表颁发聘书。而随着苏州市支持“一区两中心”加快建设的若干意见及有关产业政策的同步发布,城市产业转型的方向日渐清晰。苏州市计划每年将统筹安排100亿元经费,用于推动重大载体、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建设和人才引进培养。
基于“一区两中心”的建设愿景,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将聚焦靶点发现、新药研发、关键试剂与辅料、新型工艺等重点领域,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生物药技术创新策源地;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将聚焦氮化镓等重点研究方向,围绕电力电子、微波射频、光电子等应用领域攻坚突破,力争到2030年辐射带动形成万亿规模产业集群;苏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将围绕“AI+”制造、文旅、医药、金融领域,布局建设融合创新平台,完善协同创新攻关机制,力争到2025年实现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2500亿元。
随后,7月18日,国家国防科工局、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江苏省政府共同在苏州主办全国先进技术成果转化政策宣贯会。全国首个先进技术成果区域转化中心——长三角转化中心签约落地苏州相城。
所谓“长三角转化中心”,这是综合考虑产业基础扎实、营商环境优越、区位优势显著等因素,而在苏州设立。今后,长三角转化中心将统筹区域内技术成果需求,加快推进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先进技术成果进行转化。
不难看出,获批建设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苏州引进了一批大院大所,组建了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等高端创新载体,具备了促进先进技术成果转化的最强比较优势,犹如一针催化剂,将全方位加速苏州向先进制造业转型的步伐。
而借势“长三角转化中心”,苏州将持续优化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发展环境,加快发展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全力打响“苏州制造”品牌,打造全球高端制造业基地。
后疫情时代,制造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丰富的工业经验,携有国家诸多战略利好,苏州的先进制造业必将会产生质的飞跃。相信,苏州下一份经济数据成绩单定能不负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