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宁姐|钱翠芳:非遗战“疫” 七彩面塑致敬抗疫女性
江苏
江苏 > 南京 > 要闻 > 正文

最美宁姐|钱翠芳:非遗战“疫” 七彩面塑致敬抗疫女性

钱翠芳创作的系列抗疫作品

几种不同颜色的面团,一捏、一揉、一搓,手指翻飞间,一位戴着口罩、身穿红马甲的巾帼志愿者跃然于纸盘上……

南京新冠疫情突发后,南京市面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钱翠芳以战“疫”中的女性力量为题材,创作了系列面塑作品。

“希望大家在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同时,能感受到巾帼英雄在用不同的方式赓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用她们的实际行动阐释爱国主义的最深刻内涵。”

早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时,钱翠芳就有感而发创作了一系列抗疫作品。同时她还在网上开通了线上课程,教大家做面塑,为市民隔离居家的日子增添了几分色彩。

今年南京疫情再次拉起警报,钱翠芳作为市妇联妇女微家的一员,将目光投向了战“疫”中的女性力量。

7月21日起,南京对全市常住人口、来宁人员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医务工作者奋战在抗疫第一线,救治新冠患者、进行核酸检测;广大巾帼志愿者积极响应号召,第一时间行动起来,为保障全员核酸检测工作贡献力量。

目睹那动人的一幕幕,钱翠芳制作了系列作品:有的是志愿者手拿电子体温仪,挨个帮市民测体温;有的是身穿防护服的医务工作者并肩站在一起,筑成一道坚固的防线。

从新闻报道中,钱翠芳得知许多女同志全力投入防疫工作,舍小家为大家。为了弘扬她们的精神,一幅母女深情对视的面塑作品由此诞生。

“去年5月份的时候,我专门给抗疫的医生和护士上了一节课,感谢他们作出的贡献。当时他们还带了孩子一同参加,十分开心。”钱翠芳期待着待疫情结束,能再和医护人员们聚在一起,携手创作出更多的作品。

钱翠芬个人介绍:

最美宁姐丨钱翠芳:一双巧手 捏出万千世界

钱翠芳

童年启蒙,兴趣与工作的融合

作为南京市面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钱翠芳钻研面塑技艺已有数十载。

钱翠芳的爷爷是一位捏面塑为生的民间艺人,也是她最初的启蒙老师,每当爷爷拿起面团,她都好奇地站在旁边观看。既是见孙女对面塑感兴趣,也是想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爷爷便手把手地教起她来。

捏面花、捏动物、捏人物,每种面塑都有着不同的手法,钱翠芳先后师从多位民间艺人,不断修炼基本功,同时将不同的技艺进行糅合,潜心沉淀,博采众长。

十几岁大的她,一到寒暑假,就全国各地的跑,哪有面塑大师她就去哪儿。为了寻找创作灵感,她曾乘坐绿皮火车花了四天时间才到达目的地,一双脚肿得难以行走。

“我从没觉得辛苦,做面塑在我看来是一件特别享受的事情。”

师范毕业后,钱翠芳进入南京大型企业幼儿园工作。当时幼儿教育还没有现在这么丰富多彩的教具,在给学生上手工课时,她突发奇想地将面塑引进了课堂。

钱翠芳的手工课堂

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兴高采烈地将各式各样的面塑作品带回家。久而久之,钱翠芳发现,传统的立体面塑对孩子们来说携带不方便,有时还没到家就已经被弄坏了,几经尝试,她开创出了具有南京特色的“纸盘面塑”——将面塑放在纸盘上,既易保存携带,同时不影响立体浮雕感。

在钱翠芳的努力下,面塑也逐渐得到了幼教界的关注。在2009年11月第一届全国幼儿美术教育学术研讨优质课上,钱翠芳将面塑特色课程对来自全国的老师进行展示。她还参与创编了省教研室编著的《手工》教材。

传承非遗,让文化触手可及

为了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面塑技艺的钻研里,钱翠芳离开幼教岗位,全身心在博物馆工作室开展各项南京面塑传承和教学工作。2020年2月,钱翠芳被评选为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面塑代表性传承人,为了更好地打造非遗团队,她经常带团队“走出去”,与同行之间交流学习,同时也将面塑文化传播开来。

除了在博物馆进行非遗传承教学,钱翠芳还专门针对社区开展活动,仅南京地区已经形成了三四个面塑特色体验基地。上至耄耋老人,下到总角小儿,都能在她的课堂中找到乐趣。

“残障人士也会跟我学这门手艺,还有弱视的学员,用手触摸着学习,学了几堂课以后就爱上了面塑,每次上课前早早地就来等。”谈起一些成功的案例,钱翠芳高兴得像个孩子。

钱翠芳带领团队参加公益活动

迄今为止,钱翠芬已组织各类社区活动六百余场。她还时常关注网上资源库及公益项目的申报,将资金融入到社区里面去,让更多的人免费享受到这样的服务。平时大小比赛获得的奖金,也都被她投入到面塑体验基地的日常运营及公益事业中。

“我希望能够在全南京市每个区都有一个非遗南京面塑的体验基地,然后再向外围拓展,做成我们自己非遗特色品牌,服务更多的人。”对于坚持了多年的面塑事业,钱翠芳感到任重道远,同时又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