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沪宁杭” 苏州角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机会在哪?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直面“沪宁杭” 苏州角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机会在哪?

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向来被冠以“人间天堂”的美誉。作为久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既是著名的旅游城市,也是极具潜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随着新业态新消费的兴起,苏州的商贸消费活力不断释放。

进入新发展阶段,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明显,在这条消费引领的路上,“十里繁华十里春”的姑苏自是走在前列的。但随着沪宁杭等城市在消费业态领域不断释放能量,苏州的优势空间被挤压。为了更好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占领商贸行业制高点,日前,苏州印发《苏州市商贸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定位、主要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等方面,全面描绘了未来五年苏州的商贸业蓝图。

强市环伺,消费引领之路道阻且长

作为新一线城市,苏州在各方面的表现都不俗。公开数据显示,苏州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393.31亿元,同比增长10.9%,位列全国第六,一众强省会城市都被甩在身后。

尤其在工业方面,苏州更是一骑绝尘。今年以来,苏州的工业生产总值增速领跑全国,达到26.5%。要知道,上海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为18.8%,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但与苏州相比,还是稍逊一筹。

直面“沪宁杭” 苏州角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机会在哪?

相较于工业上的“独领风骚”,苏州在商贸业上却有些“如履薄冰”。仅长三角地区,就有沪宁杭“三座大山”,苏州想要跳出包围圈,显然不是那么容易的。

以上海为例,2021年上半年,上海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48.4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0.3%,两年平均增长7.6%,社消总量位居全国第一,且领先优势继续扩大。此外,作为我国GDP总量和城区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上海是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最多的城市,城市自身的消费基础和动能都很强。

与此同时,近年来,南京都市圈建设已有成效,南京的消费腹地不断延伸,南京对周边城市的消费辐射能力日益增强。杭州也借助电子商务等新型消费手段,不断引领消费新潮流。在这种情况下,苏州的商贸消费业态可谓是“夹缝中求生存”。

此外,在2021年5月19日商务部公布的首批名单中,北京、上海、广州、天津以及重庆五座城市将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而苏州并未在列。这意味着苏州想要迎头赶上,势必要扬己所长、另辟蹊径。

引航消费名城,政策保驾护航

尽管苏州未入选首批国家级消费试点城市,但在江苏省内仍是不可忽视的存在。同样是2021年5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实施方案》。其中提到,支持南京、苏州、徐州、无锡四城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消费商圈。

这一次,苏州乘上了发展的快车。东风已有,长势如何就得看自己了。为此,苏州乘胜追击,制定了《苏州市商贸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以更加具象化的形式展现苏州商贸消费发展的雄心。

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苏州商贸业的发展定位为培育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国内商贸流通示范区、建设长三角商贸联动区、构建全域商贸均衡发展引领区。到2025年,苏州培育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取得新突破,商贸业参与“双循环”卓有成效,成为服务华东、辐射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和美誉度的国际商贸城市。

直面“沪宁杭” 苏州角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机会在哪?

值得注意的是,五年规划提到,全市将建成超15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乍一看这项规划更像是民生保障,但事实上这与商贸息息相关。要知道,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离不开三个关键要素——人、货、场,而便民生活圈囊括了这三者。首先,生活圈的核心是人,生活越便捷,对人员的凝聚性就越强;人流增多,物资的需求量随之而上,消费就像水一样处于流动之中,时刻保持活力;而生活圈作为基础设施,本身就是消费的主场地。这样一来,三要素俱在,良性的消费循环便搭建而成。

以此为基,苏州可以更快地推动全市范围内形成“大型商业综合体—中型商超—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三级发展格局,从而形成强有力的消费吸附力,将整座城市变为最大的消费综合体。

此外,规划还提出要加快培育首店经济和首发经济。城市和品牌是双向选择的,首店经济的发展是一座城市消费市场敏锐度、成熟度和开放度的重要体现。在过去,苏州对首店经济的吸引要与远低于周边的上海与南京。而今年以来,苏州推出16条支持举措,引进首店158家,同比增长151%,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品牌首店落地深耕。苏州的首店经济发展生态圈已雏形初现。

打造消费中心城市,苏州的机会在哪?

“十三五”期间,苏州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商贸布局不断优化,流通体系日趋完善。2020年,苏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01.98亿元,消费规模已经位列全省第一。但是,这对于有进取心的苏州来说还不够,不断向上跃级,打造一流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其不变的追求。

商业贸易的发展需要需要规模化、集约化。要想形成消费中心,城市本身要打造成中心城市,这样才能在消费总量、消费结构、消费品种以及消费质量等方面形成绝对优势。同时,在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城市群和城市圈日益扮演着重要角色。苏州地处长三角,轨道交通与公路网络相对发达,但发达的交通体系是把双刃剑,可以引流入苏,也有可能分流外溢。

不可否认的是,相比上海等地,现阶段苏州地标型商业载体偏少,高端消费供给不足,存在居民日常消费溢出、高端消费外流以及游客分流等现象,上海等地对苏州消费的虹吸效应明显。

直面“沪宁杭” 苏州角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机会在哪?

当然,这不意味着苏州就要固步自封,相反,苏州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在沪苏同城的背景下,集聚更多市场资源,形成更强比较优势的同时,渐进式地提升城市消费能级,推动消费业态空间布局持续优化,打造一批具有苏州特色的品牌,搭建起良好的消费贸易圈层。

正如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所言,打造高水平创新集群、打响“苏州制造”和“江南文化”品牌等方面是苏州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重点领域,也是最能支撑全国全省发展大局的关键大事,关系到长远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当前,苏州与周边地区的交通、政策等客观通路已然打通,未来苏州要借助已有优势,分区分级精准定位,引入夜间经济、直播经济等新业态,实现反向引领,弯道超车,进一步增强与周边地区的消费互动,不断增强商贸活力,逐步缩小与一线城市的差距,提升品牌文化竞争力,打造商贸消费新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