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陷回扣风波的爱尔眼科,如何守住行业 “眼茅”地位?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站内

身陷回扣风波的爱尔眼科,如何守住行业 “眼茅”地位?

自2022年1月6日,武汉市中心急诊科主任在微博“急诊向日葵艾芬”晒出多份名单,揭露爱尔眼科手术回扣明细,再次将爱尔眼科推上风口浪尖。名单中包括国家公职人员姓名、转介人职务、联系人、金额、开户行、卡号、患者姓名、手术日期、病种、手术费等信息,总金额超过78万元,时间多发生在2017年至2019年。消息一经发布便引起了群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1月9日,宿迁爱尔眼科医院官方发布声明,表示针对目前网传该院不规范经营行为的信息,该院于2019年已进行整改,严肃处理违规员工,并撤换了管理团队。

作为知名牛股,2009年上市以来,总营收从6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19亿元,增幅19倍,市值从69亿元最高暴涨至3700多亿元,号称“眼科茅台”。

被质疑收回扣

本次并不是艾芬医生第一次针对爱尔眼科医院发声。早在2020年年底,艾芬医生在微博发布视频,针对自身在武汉爱尔眼科治疗后右眼几乎失明这一情况进行维权。对此,武汉爱尔眼科很快做出回应,否认了艾芬医生的质疑,并提供《关于艾芬女士诊疗过程的核查报告》。截至2022年,“艾芬事件”医患纠纷仍未结束。

今年1月6日起,艾芬医生在微博发出多张图片,图片内容涉及到江苏范围内多个县市区从爱尔眼科拿回扣的医生、公职人员、社会人员,回扣金额从几百元到千元不等。艾芬医生的微博发布后,一时舆论哗然。据最新数据显示,微博上#艾芬与爱尔眼科的那些事#这一话题的单日浏览量已经超过一百万,南方周末、21世纪经济网、第一财经等多家媒体也持续关注。

三天后,宿迁爱尔眼科医院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官网声明,称针对今日网传涉及该院不规范经营行为的信息,该院已与2019年按照董事会相关要求进行了整改,对违规员工进行了严肃处理并撤换了管理团队。并承诺现任领导班子将以此为鉴,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坚持规范运营,同时加强对员工的日常教育,提升服务水平,努力以先进的技术、优良的服务赢得患者满意和社会认可。

面对竞争日渐激烈的市场环境,处在风口浪尖的爱尔眼科,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

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爱尔眼科加快扩张步伐

据悉,宿迁爱尔眼科医院成立于2015年6月,目前股东包括天津爱信企业管理合伙企业、上海视阔企业 管理合伙企业、南京视线医疗产业投资合伙企业和宿迁视线医疗管理合伙企业。在公司简介中,宿迁爱尔自称“于2015年9月8日正式加入爱尔集团”。然而,据爱尔眼科2021年中报显示,宿迁爱尔并非爱尔眼科旗下子公司。同样因“回扣”遭到市场监管部门关注的还有爱尔眼科子公司衡水爱尔眼科医院,2020年6月,该院因通过医生介绍患者,按手术费用一定比例转账给推荐医生,被衡水市场监管总局处以19万元的罚款。

去年开启快速扩张期的爱尔眼科,通过股市融资,将资金用于并购三线及以下的爱尔眼科医院,仅披露的信息就有近30家。2021年12月17日,爱尔披露了一份大手笔的股权收购公告,拟收购包括义务爱尔、沅江爱尔等在内的14家医院的部分股权,合计耗资约5.01亿元。与此同时,快速扩张却让研发投入不平衡、服务质量下降、医患纠纷频发等问题,接踵而至。

然而高速扩张的背后,是民营眼科医院愈演愈烈的竞争。2016年-2021年,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眼科医疗行业相关利好政策,推动了眼科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患者数量的上升也推动了眼科医疗需求增加。另一家A股上市连锁眼科企业光正眼科在2021年上半年眼科业务实现营收3.91亿元,同比增长73.62%。此外,普瑞眼科、何氏眼科、华夏眼科的创业板IPO均已成功过会,虽然目前与爱尔眼科体量差距较大,但如果登陆资本市场,这三家企业也将借助资本力量快速扩张,成为爱尔眼科的潜在竞争对手。

多位高管增持 仍看好企业发展前景

2009年,国家出台《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鼓励社会办医。作为首批28家上市公司之一,爱尔眼科登陆A股创业板。上市以来,公司股价一路飙升,市值水涨船高,被称为“眼科茅台”。去年7月,爱尔眼科冲上过72.27元/股的历史高点,市值突破4500亿元。2022年1月13日,苏州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爱尔眼科举行签约仪式,称将在吴中区倾力打造集苏州爱尔眼科医院暨苏南区域眼科中心两位一体的眼科医疗健康产业。

由于“行贿事件”,爱尔眼科股价受到了较大影响,1月13日,爱尔眼科股价报收36.09元/股。不过,12日晚间,爱尔眼科发布公告,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李力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系统集中竞价方式增持公司股份3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055%。据此前公告,爱尔眼科董事、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吴士君共增持公司股份6万股。此外,爱尔眼科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刘多元增持公司股份10.28万股。公告显示,实施增持目的均为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对当前公司内在价值的合理判断。

业内人士则表示,随着眼科医疗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和国家出台鼓励性的政策导向,现有眼科医疗机构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也在逐步提升,目前来看,爱尔眼科仍处于行业中的绝对龙头地位。不过,“艾芬事件”的持续发酵也为企业敲响警钟,在推进快速扩张的同时,医院也应当保障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不掉队,才能更好地获得自社会的广泛认可。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