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校企地互动桥梁作用 南京大学校董会(苏州会场)举办
江苏
江苏 > 苏州 > 正文

发挥校企地互动桥梁作用 南京大学校董会(苏州会场)举办

原标题:促进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创新发展 南京大学校董会(苏州会场)在高新区召开

来源: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宣传部

1月16日,南京大学第六届校董会第四次会议(苏州会场)在高新区召开,以“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南京大学苏州校区的创新发展”为主题,寻找更多校地合作互动的交融点、交汇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南大苏州校区建设。

发挥校企地互动桥梁作用 南京大学校董会(苏州会场)举办

出席会议的南京大学方面的领导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郭子建,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任洪强,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邹亚军,南京大学副校长陆延青,南京大学校长助理、苏州校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索文斌,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孙建军,以及南京大学校董、校友代表等。

出席会议的苏州市及高新区方面的领导有:苏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吴庆文,苏州市政府秘书长陈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虎丘区委书记毛伟,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虎丘区区长宋长宝,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陆振华等。

会上,吕建作校董会工作报告,郭子建作“化生医药与健康工程”报告,任洪强作“地球系统与未来环境”报告,孙建军作“数字经济与管理科学”报告,索文斌作苏州校区建设最新进展报告,陆延青介绍苏州校区拟设立各学科群发展基金情况。

南京大学校董、校友代表就苏州校区建设、发展发表了意见、建议。

据了解,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按照“增量式+内涵式+创新式”发展,坚持“一校两制+联动提升”宏观结构,以苏州可以落地的国家需求与科学前沿——新工科+新文科等为总体定位,在2021年的建设中,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学术架构稳步推进、人才引进初见成效、本研招生蓄势待发、校园建设品质提升、校地合作不断深入。

学术架构方面,确定了化生医药与健康工程、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地球系统与未来环境、数字经济与管理科学五大学科群,绿色化工学院、药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新能源与新材料学院、未来工程学院、新信息技术学院、智能学院、生态环境与大健康学院、地球系统科学学院(南赫)、人类文明与跨文化学院、苏州未来金融学院十大新型学院,将围绕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苏州校区的延伸,做精做细综合平台。

招生方面,2022年,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本科生拟招生500人,研究生拟招生170人。

校园建设方面,苏州市、南京大学正在高品质、高特质、高颜值建设美丽校园。一期20.5万平方米建筑已封顶,正在进行外立面和精装修施工,预计2022年9月投入使用;产研总院(科创大厦)正在进行桩基施工,预计2023年投入使用;景观设计及施工招标已完成,正在进行施工进场准备。二期工程已完成规划建设技术导则编制、各建筑设计任务书编制、学生宿舍建筑方案设计、能源方案规划及专家论证。

会上,苏州市、高新区向南京大学捐赠苏绣地屏《南雍春色》。该作品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南京大学兼职教授姚建萍领衔创作,长381厘米,高260厘米,底稿借鉴了著名画家、南大校友喻继高的画作。南雍即南大,春色是绣品主题,画面中九只翱翔的白鸽,象征着“把握九个第一,建设第一个南大”的宏伟梦想。

吴庆文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南京大学给予苏州发展的关心重视和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说,过去的一年,苏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站上2.2万亿元新台阶,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大关,进出口总额超过3900亿美元,一批科技创新载体和“一区两中心”加快布局和建设,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南京大学是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科创资源十分丰富;南大苏州校区处于环太湖科创圈和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相交的切点位置,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我们对苏州、南京大学和南大苏州校区的发展充满信心。

吴庆文希望,南大苏州校区结合苏州打造全国“创新集群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的目标定位,切实加强新工科建设,把培养人才之要与苏州发展人才之需衔接起来,吸引更多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集聚,争取更多国家、省部级大项目和重点实验室、综合科学平台落地,创造更多有价值和广泛影响的科研成果,着力推动南京大学内涵式发展和苏州高质量发展。

吴庆文表示,诚挚欢迎南京大学校董和广大校友,继续关注苏州、致力创业苏州、加码投资苏州,充分发挥校企地互动的桥梁纽带作用,实现协同发展、互惠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