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凤向标 | 建设现代化典范城市的“南京路径”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两会凤向标 | 建设现代化典范城市的“南京路径”

两会凤向标 | 建设现代化典范城市的“南京路径”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南京是一座耐人寻味的城市,醇厚不足以形容她的盎然,盎然不足以形容她的包容,包容不足以形容她的开放......朱偰曾言:“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经历了7000多年风云变幻的南京在新的历史阶段,年轻依旧,活力依旧,初心依旧。

站在2022年,回望2021年,一幅继往开来、踔厉奋发的南京画卷跃然纸上。2021年4月,南京发布《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对经济、民生、生态文明等方面做了预期性规划。在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代省长许昆林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多次提及南京,为南京典范城市建设指引方向,擘画未来。

两大关键词:创新、开放

作为首批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一直是南京的鲜明气质。2022年1月18日,《中国城市科技新发展报告(2021)》出炉,南京位居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第四名,仅次于北京、深圳、上海。这足以证明南京的科创实力。其实就在榜单发布前不久,1月4日,南京市委召开人才工作会议暨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大会,提出南京创新发展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需要跨越“重大科创平台建设门槛”“科技成果转化门槛”“人才结构性门槛”和“领军企业支撑门槛”,紧紧围绕打造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一总目标,创新开路奋力冲刺。

两会凤向标 | 建设现代化典范城市的“南京路径”

为此,南京瞄准“创新”领跑位,下好创新先手棋。要想进一步激发创新动能,释放发展活力,就要正确引导企业和资本,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企业对未来有信心,市场才会活跃,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四个环节才会全面打通,一以贯之,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南京一直在致力于构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独角兽、瞪羚企业有机衔接的创新型企业梯队。去年,南京高企总数已达800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68万家、增长67.13%,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0家。数据是显化的成果,而这便是南京打造科技、制造、金融这个新的产业三角的信心与底气所在。

当然,创新之道,人才聚之。江苏向来是教育大省,而南京素有“天下文枢”的称号。南京拥有丰富的高校资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南京共拥有51所高校,其中本科院校34所,专科院校17所,是当之无愧的人才大市。目前南京已在海内外重点城市布点15个人才驿站,对接南京主导产业链、新型研发机构及重点企业需求,精准匹配吸引了1000余名硕博士等高素质人才。增强城市吸附力,逐步构建金字塔型人才结构,培育高精尖技术人才,是南京持续焕发新动能的力量源泉。

同时,“数字经济是未来发展方向,创新是经济腾飞的翅膀。”在元宇宙概念的推动下,数字经济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当下,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连、数字孪生、NET等领域都具有长足的挖掘潜力,而数字经济也是发力绿色金融、创新经济发展形式的重要途径。南京正在借力数字经济,跳出传统发展定势,实现高质量发展,逐步走上了一条数字产业赋能的特色发展之路。

2022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动南京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是对南京科技创新成果的认同,也是对南京创新潜能的期待。未来,南京要支持骨干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充分用好人才第一资源,协同高校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重大科技攻关,打好核心技术攻关战,持续优化科创环境。

锚定坐标,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凸显。2022年江苏省政府报告强调,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把扩大内需作为发展的重要牵引,进一步畅通经济循环,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南京“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作为配套规划,2021年4月,南京发布《南京市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2023年)》。计划提出,要以提升南京城市国际知名度、影响力为主线,以提升消费者满意度、体验感为核心,以吃出南京味道、住出南京品质、行出南京畅达、游出南京气韵、购出南京时尚、玩出南京潮流为重点,建设“影响全国、载誉全球”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两会凤向标 | 建设现代化典范城市的“南京路径”

显然,集“山水城林”于一体的南京,具备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基础和条件。南京不仅坐拥时尚华美的“中华第一商圈”新街口,还拥有玄武湖、鸡鸣寺等众多人文自然景观,在吸引消费,打造文旅融合产业方面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

然而,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需求侧、供给侧都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在疫情冲击下,消费者消费观念加速改变,对消费品质、时尚、便利提出了更高要求,消费个性化、体验化、主题化的需求日益突出。未来的消费大势,必然是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中会产生愈发细分的消费市场。而南京要想在波谲云诡的世界消费市场上脱颖而出,就要锚定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目标,促进传统商业载体和商业模式的提档升级和更新换代,积极拓展消费新场景,大力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夜经济,培育医疗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服务等新消费热点,推动文旅消费提质扩容,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

赋能区位竞合,提升城市首位度

南京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衔接东西,贯通南北的重要节点城市。在新的历史时期,南京将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以开放平台建设为支撑,以发展枢纽经济为抓手,以提升中心城市能级为动力,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增强科技创新、金融商务、总部经济等服务功能,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推动南京都市圈“东进、西融”,“南北联动”。

作为南京都市圈中心城市及长三角一体化战略重要节点城市,南京在长三角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南京充分发挥沿江优势,加快打造过江通道、公铁水、海江河等多式联运示范线路,推进宁淮城际铁路、南京北站、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三期等工程建设,推动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交通网络和物流网络,以日益完善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扩大城市辐射范围,增强南京区位竞争优势。

两会凤向标 | 建设现代化典范城市的“南京路径”

为此,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要把“两个大局”作为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认真审视国家战略对南京的定位、省委赋予南京的责任,努力打造承东启西的双向开放门户、“一中心一基地”核心承载地、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快提升综合首位度,增强辐射带动力,为全省发展大局挑更重的担子。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民生是幸福之基、和谐之本,也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更是“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的题中应有之义。

2022年江苏省政府报告再次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促进共同富裕上久久为功,在补齐民生短板上持续用力,在帮扶困难群众上善作善成,让人民群众的生活年年都有新改善、一年更比一年好。

此前,南京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要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打造一座居者安、近者悦、远者来的典范之城。图之未萌,虑之未有,南京一直用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将民生这个“国之大者”落到实处。

两会凤向标 | 建设现代化典范城市的“南京路径”

近年来,南京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加强公共服务保障,推动交通、物流、能源、市政等领域智慧化改造,围绕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不断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南京坚持财力向民生、向基层倾斜,多渠道保障民生,力求人民幸福指数持续攀升——开展“宁育未来、宁聚青春、宁享天年、宁保无忧”四大行动,让新老南京人都能感受到城市温度、社会温暖;扎实推进“双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减轻生育、养育负担,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实施青年创业主体倍增计划,支持更多“宁漂”成就人生梦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设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加大人才房、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完善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康养之都、颐养之城;健全城乡统一、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精准扩面、高效统筹,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

在世纪疫情的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这对南京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作为江苏省会,紧扣“强富美高”的南京,将在锚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建设目标的发展背景下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