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军:坚决扛起光荣使命 奋力展现无锡担当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赵建军:坚决扛起光荣使命 奋力展现无锡担当

在今年江苏省两会期间,凤凰网江苏频道专访了无锡代表团副团长、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赵建军。

赵建军:坚决扛起光荣使命 奋力展现无锡担当

赵建军表示,这次省“两会”,是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省委吴政隆书记在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为全省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作出了安排部署。许昆林代省长在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成绩全面客观,谋划工作思路清晰,部署任务重点突出,是一份站位高、聚焦准、落点实的好报告,对我们做好各项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过去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无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奋力完成发展改革稳定各项任务,实现了“十四五”和现代化建设的良好开局。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03.2亿元、增长8.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00.5亿元、增长11.6%,市场主体首破百万大关,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千亿美元;产业强市纵深推进,规上工业总产值首破2万亿元大关,规上工业增加值达4926.4亿元、增长12.9%,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41.6%,“中国企业500强”等四张榜单入围企业数均保持全省第一;科创动能持续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连续9年位居全省第一,太湖湾科创带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发布,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合作(无锡)试验区揭牌落地,率先与全国首批12家未来技术学院开展战略合作;民生福祉显著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高于经济增速,“微幸福”民生工程事项顺利推进,PM2.5平均浓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和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均创近年来最好水平,获得“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等10多项国家级殊荣。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两会”各项部署要求,努力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作出无锡新的更大贡献,以过硬成果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是以不负重托的担当稳定经济运行。无锡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超1/8,我们将主动肩负起稳定全省经济基本盘的重大责任,着力扩大项目投资增量,紧盯开工率、竣工率等“五率”,集中精力大抓项目、抓好项目,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4500亿元,其中重大产业项目投资1350亿元。着力畅通消费供需流量,持续打响“太湖购物节”品牌,引导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和夜经济,积极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着力盘活市场主体存量,积极落实国家减税降费和缓税政策,精心编制营商环境条例和升级版行动方案,因地制宜拿出更多“合身”“解渴”“有感”政策措施,真金白银兑现扶持政策,全力以赴给企业“减负”、为经济“蓄能”。

二是以不负机遇的勇毅抢抓战略窗口。我们将察大势、观未来、应变局,抢抓科技迭代机遇,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全面发力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加快构建“科创功能区+新型研发机构+企业主体”创新体系,积极推动太湖实验室创建国家实验室,扎实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抢抓产业升级机遇,把实体经济作为无锡发展的根基和命脉,围绕构建完善地标产业、优势产业、未来产业“465”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科技、产业和金融良性融合、高水平循环。抢抓数字赋能机遇,实施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行动,深入推进“智改数转”,实现降本降耗降碳“三降”,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转型标杆城市。抢抓区域发展机遇,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紧抓长三角一体化、“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机遇,积极对接上海大都市圈,共建苏锡常国际大都市区和宁锡常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加快建设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三是以不负青山的执着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大力度推进减污降碳攻坚,统筹能源、产业、交通运输和空间结构优化调整,推动风电、光伏、氢能等新能源和储能、充电等新技术发展,加快低碳零碳负碳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突破,着力打造一批近零碳园区和低碳企业。更大力度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深化落实河(湖)长制,扎实推进“两河”整治提升“一号工程”,强化臭氧与PM2.5“双控双减”,做好有机废弃物处理和塑料污染防治等工作,让蓝天白云成为常态、绿水青山触手可及。更大力度抓好太湖治理攻坚,加快推进太湖生态清淤,持续提升蓝藻打捞和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水平,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两个确保”。

四是以不负人民的情怀增进民生福祉。我们将坚持和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共同富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壮大行动和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强化就业优先导向,落实援企稳岗各项举措,努力做大“蛋糕”、分好“蛋糕”。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重大民生任务,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统筹落实“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加快市妇儿中心等重大民生项目建设进度,系统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强“民生七有”供给能力。把群众呼声当作政府行动号令,着力打造“微幸福”“民声留言板”等为民服务品牌,实施民生工程“十百千”行动,以一个个“急难愁盼”问题的有效解决增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