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凤向标 | “五大突破”构建淮安现代化,千年“运河之都”蓄力起航
江苏
江苏 > 淮安 > 正文

两会凤向标 | “五大突破”构建淮安现代化,千年“运河之都”蓄力起航

两会凤向标 | “五大突破”构建淮安现代化,千年“运河之都”蓄力起航

淮安,风景旖旎、区位优越的“淮水东南第一州”,以“运河之都”美誉而闻名天下。

今年年初,淮安市委书记陈之常向456万淮安人民发出“动员令”:“我们相信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运河之都’、‘壮丽东南第一州’的繁华盛景一定会在淮安大地鲜活重现。”

1月20日,江苏进入“两会时间”,又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如约而至。在全省的发展布局中,淮安定位清晰、目标明确,千年“运河之都”蓄力起航。

乘势两会,淮安以“五个突破”再次点题

根据两会期间的数据,过去一年,淮安主要经济指标中,7项增幅位居全省前三位、4项增幅居苏北第1,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居全省第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全省第3。

淮安,已经进入苏北快速发展的第一方阵。

“绿色高地、枢纽新城”,是淮安城市的鲜明特质和建设中心城市的战略支撑。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则是淮安在现代化新征程上展示“象征意义”的现实载体。

当下,这已经成为淮安发展的核心之要。

未来五年,淮安将重点在五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是建设具有较强产业支撑力、创新驱动力和开放竞争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二是形成中心城市特质彰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空间格局,三是打造独具江淮水韵魅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样板,四是开创物质和精神文明同步提升、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美好生活,五是构建安全底盘牢固、智慧精准高效、更有韧性和温度的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

这五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具有淮安特色的现代化形态,“五大突破”并行,如流动的血液一般深入到淮安发展的全脉络中,这座城市已然探索出属于自身发展的现代化路径。

更重要的是,淮安从苏北跳脱出来,将目光放长远,以“长三角中心区”为全局定位自己。陈之常亦表示,淮安紧贴长三角中心区,是中心区向北衔接联通的关键节点和主要通道。

把淮安放在长三角坐标系中进行考量,就是要以长三角的眼界、思维、定位谋划淮安发展,更好承接长三角中心区优质产业转移、要素流动和辐射带动,加速国家战略在淮安落地,提升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地位。

对此,淮安提出了四个部署:

一是坚持以交通互联互通为基础。立足淮安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加快高铁、机场、内河航运、江海联运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更加畅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融入长三角高铁网、机场群、港口群。

二是坚持以产业协作深化为关键。找准与长三角产业发展的契合点,加大绿色食品、新型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333”主导产业对接,深度融入长三角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更好承接长三角优质产业梯度转移。放大生态文旅、特色农业等方面优势,精心组织专题推介、市场对接等活动,全力打造长三角重要旅游目的地、生态康养基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三是坚持以重点城市合作为支点。聚焦上海这个龙头,抢抓上海非核心功能产业转移机遇,强化交通物流、营商环境链接,加强与上海各层级交流,更好承接上海资源外溢。以共建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为重点,推动新一轮宁淮挂钩18项任务落实,积极承接南京科技、教育、医疗、人才等资源,全面融入南京都市圈。彰显台资高地品牌效应,深化淮昆合作,高标准建设淮昆台资合作产业园,集聚更多优质台企落户淮安,打造长三角台商投资最佳目的地。

四是坚持以体制机制衔接为保障。对标对表长三角一流营商环境,全力提高营商便利度,打造更加优质高效的全方位综合营商环境。同时,主动与长三角中心区城市深化干部交流、挂职锻炼,建立“人才飞地”,更大力度开展城市推介和“双招双引”,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至此,一棵具有淮安特色的“生命树”,正以蓬勃的发展崛起于苏北,更将其脉络植根于整个长三角,向上生长出一幅属于淮安的“繁华盛景”。

以总理家乡为名,实现城市复兴梦想

两会凤向标 | “五大突破”构建淮安现代化,千年“运河之都”蓄力起航

淮安,习近平总书记曾殷切嘱托“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从这一角度来说,淮安完成城市复兴梦想,具有更深刻的内涵。

城市复兴的最终目的,是为群众带去更美好的生活。

以交通为例,淮安2021年全力推进交通重点项目建设,宁淮铁路淮安先导段主体工程完成,沂淮铁路纳入长三角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机场三期加快推进。围绕打造“双循环”重要枢纽节点,淮安将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建成宁淮铁路,力争建成沂淮铁路主体工程,推进沿淮铁路规划落地,深化淮泰铁路规划研究,打造国家高铁通道主枢纽;完成淮安涟水机场三期扩建,开通全货运航线10条以上,发挥淮安空港在苏北物流“金三角”中的作用。

在人才招引上,淮安去年以来聚焦产业培育壮大引才聚才,编制出台了《“淮安市333产业人才”集聚行动方案》,打造产业人才集聚平台,造浓产业人才集聚氛围,为产业建链强链补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在“淮安人才8条”等人才政策的引领下,大力实施“淮上英才”引才计划,深入推进高校毕业生“雁归”和“留凤”工程,“吾心安处是淮安”的归属感正升级成为每个奋斗在淮安的人心中的“荣誉感”。

此外,在文旅城市名片推广以及民生项目建设上,淮安启动实施了基本贯联淮安全域的大运河百里画廊战略引领工程。近日,2022·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廊项目开工活动顺利举行,一批集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富民惠民于一体的重点项目也在沿线县区同步开工,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廊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描绘“强富美高”下的淮安画卷

两会凤向标 | “五大突破”构建淮安现代化,千年“运河之都”蓄力起航

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支持苏北地区发挥优势,努力实现跨越赶超”。陈之常表示,跨越赶超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既是一个发展过程的加速,也是一种发展模式的跃升。

他表示,淮安要努力实现“三个跨越赶超”:一是在省域内实现速度与质量跨越赶超,二是在长三角中实现特色与功能跨越赶超,三是在全国发展中实现实力与排名跨越赶超。

对此,淮安既要以补短推动发展“上高原”,聚焦补齐产业这个淮安发展最大的短板,坚持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不动摇,深入开展重特大项目攻坚行动,不断深化提升“101%优质服务”品牌,加速积蓄和释放发展新动能,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更好应对复杂形势不确定性,持续推动经济提质扩量。

还需以强特带动发展“起高峰”,充分发挥文化、生态、枢纽的资源和条件优势,擦亮伟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都、文化名城四张名片,彰显生态价值、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提升枢纽能级、全面扩大开放,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出一条特色发展、错位竞争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据统计,2021年淮安实施9大领域88项改革项目,25项获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开发园区改革创新、“一地一策”支持县区发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等扎实推进,“拿地即开工”、财政奖补直达等改革全省全国有影响。

同时,立足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航空货运枢纽、淮昆台资合作产业园等七大类32项重点工作有效落实,淮安被明确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京津冀—长三角主轴路径节点城市,获批全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成为省级南北共建园区创新试点,3个平台获批江苏自贸区联动创新发展区。

未来的淮安,将是这样的一片大地:时时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五湖四海朋友近悦远来、流连忘返;天天物畅其流、货通天下,四面八方资源广泛汇聚、交融赋能;处处经济繁荣、社会和美,作为周总理的家乡人感到分外自信、由衷自豪!

如今的淮安,正在用一系列务实的施策与行动,乘风破浪,驶向已然可以触摸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