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 扬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00家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站内

到2025年 扬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00家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 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近日,扬州市政府办公室印发 《扬州市 “十四五”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到,到2025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00家。 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2%左右。

战新产业工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42%左右

《规划》用几组数据,描摹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持续壮大的蓝图:到2025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00家。战略性新产业工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2%左右。高端装备、智能及新能源汽车、航空产业三大地标产业规模占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达到50%以上。

“战新产业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协同合作的创新体系,走出一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富扬州特色的创新之路。”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25年,全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省级创新平台数量超130家,骨干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2.5%。打造高端装备、智能及新能源汽车等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新能源、数字科技、新材料等3个500亿级产业集群,生物医药、航空产业等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到2025年,航空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超100亿元

高端装备产业是扬州市优势产业,也是战新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市将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高端数控机床产业为核心,积极引导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动扬州智能制造水平实现跃升。到2025年,全市高端装备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 打造全国知名的高端数控机床研发制造基地。

智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未来发展新方向。扬州市将大力发展该产业,加快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整车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 优化提升汽车电子、精密部件以及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等汽车配件制造能力,全面提升该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到2025年,全市智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 建成全省领先的智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

航空产业是扬州“323+1”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全市产业科创名城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扬州市将围绕航空关键技术领域,加快布局整机制造和系统集成、机载系统、无人机等产业,通过产业升级与技术迭代,加速本地产业与航空产业融合发展,将航空产业培育成为驱动扬州产业科创名城建设的强大动力,形成航空协同创新引领发展的“扬州模式”。到2025年,航空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超100亿元。

培育壮大新能源、数字科技、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特色产业

加快实现区域“碳达峰”“碳中和”是新能源发展的一大机遇。“我市将把握能源变革重大趋势,优化提升光伏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半导体照明、智慧路灯等智慧照明产业,推动光电产业与5G、AI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光伏发电、智慧照明产业链,着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中国光谷’。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该负责人介绍。

数字科技赋能未来,为经济注入新活力。“我市将大力发展大数据、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加快布局和发展新型显示、物联网、区块链、网络信息安全等数字科技产业,加快布局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推动扬州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努力把扬州建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数字科技产业高地。”该负责人介绍,到2025年,全市数字科技产业产值超过500亿元。

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扬州市将重点发展化学技术药、生物药、现代中药等医药成品,大力发展高端医疗器械制造。到2025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建成具有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生物医药制造基地。

在新材料产业领域,到2025年,全市新材料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

“十四五”期间,扬州市将加快打造“一核引领、两带联动”的空间格局

“十四五”期间,扬州将立足全市资源禀赋特点,聚焦产业协同、创新融合、设施联通,加快打造“一核引领、两带联动”的空间格局,进一步明确各县(市、区)、功能区具体产业布局。

“‘一核’即扬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核,‘两带’即沿G328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示范带和沿G2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示范带。”该负责人介绍,围绕“一核”打造,扬州市将以邗江区、广陵区、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重点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产业平台和企业,打造扬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核。围绕“两带”打造,扬州市将沿G328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示范带支持江都、广陵、邗江、仪征等地大力发展高端装备、智能及新能源汽车、航空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加快与南京都市圈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沿G2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示范带以高邮、 宝应为核心,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科技、生物医药等产业,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企业和项目,形成扬州北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

聚焦短板和弱项,实施核心技术“登高”计划、加快引育“头雁”人才

如何将“十四五”期间,战新产业发展的美好蓝图转变为现实图景?

该《规划》提到,扬州市将建立市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优势产业制度,成立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专班,明确牵头部门和配合单位,形成“一个单位、一个产业、一个专班”服务机制,建成“周联系、 月走访、 季汇报、 年总结”的工作机制,具体推进“3+N”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扬州市将聚焦战新产业发展短板和弱项,通过抓创新、聚人才、强企业、建集群、促融合,推动三大地标产业扩规模、上台阶、提质态,推动N个特色产业纵向成链、横向成群,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创新技术攻关是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举措之一。我市将实施核心技术‘登高’计划,持续深化与央企国企、科研机构合作,积极承担或参与国家重大科技攻关、省科技重大计划等专项,加快突破一批前沿性新技术,形成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该负责人介绍,与此同时,扬州市将加快科技载体和平台建设,加快提升科技产业综合体运营质态,在科技产业综合体中高水平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

行业领军人才是产业发展源源不竭的动力。扬州市将加快引育一批“头雁”人才。“十四五”期间,扬州市将争取更多院士专家(团队)来扬设立工作站。探索在产业人才集聚地区和高校院所建立离岸孵化器,对接长三角青年人才双创基地(上海)等示范人才培养基地,吸引更多人才、项目落户。

“十四五”期间,扬州市将通过推动产业链条化、集群数字化发展等方式,建设先进产业集群。“一方面我市将开展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调研行动,全面绘制‘3+N’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技术现状图和全景图,健全细分行业企业库和项目库,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两图、两库’。”该负责人介绍,另一方面,扬州市将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融合,支持建设一批省级智能车间、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

原标题:《扬州市 “十四五”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印发,到2025年要达成这个目标……

来源:扬州发布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