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吴江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江苏
江苏 > 苏州 > 要闻 > 正文

苏州吴江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近日,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发文,

认定第四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吴江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列其中

被成功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这是苏州市首家

同时也是江苏省首个

以优质粮油为主导产业的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入列“国家队”

意味着吴江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

发展模式和成效走在了

国内“第一方阵”

更为“江村”产业兴旺

提供了硬核“加速器”。

高原之上垒高峰

补齐高质量发展的短板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始于2017年,截至目前已认定130个。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旨在通过创建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示范带动有力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排头兵和乡村产业兴旺的新样板。同年,我区启动争创工作。

从2017年立下“小目标”,到2020年成功纳入创建管理体系,再到如今认定通过,五年间,吴江的创建之路,亦是吴江现代农业的“蝶变”之旅。

“全国的创建名额只有300个,和国家标准相比,当时吴江的创建基础并不强,甚至可以说是底子薄。国家产业园要求主导产业在省内不能重复,因此,为了赶在省内其他水稻主产地的前面,可以说每一年我们都是在和时间赛跑。”区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总农艺师穆兰芳的一番话或许让人感到有些不理解。吴江自古以来就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鱼米之乡”,农业优势明显。但随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现代农业呈现出规模化、市场化、科技化和融合化等发展特点。吴江河、湖、荡、漾众多,带来农业资源碎片化,成为制约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的一大瓶颈。而缺少规模支撑,便难以实现技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的集聚。没有了科技加持和品牌塑造,市场化便无从谈起。

作为全省民营经济的领头羊,吴江历来有争先进位的精气神和踏实进取、勇于超越的干劲。吴江全域纳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来,区委区政府把推动“三农”高质量发展作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全力打造共同富裕新样板的重要一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创建,便是加速产业兴旺、促进乡村振兴必须要闯过去的一关。

其实,早在2007年,吴江便开始推进农业园区建设;2015年全域获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水平在近年来稳居全国281个农业示范区的前十位。吴江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同里)于2011年完成了省级认定,并于2021年入选首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但若要晋级“国家队”,则要“高原之上垒高峰”。

“如何把分散的资源高度聚合,把特色的产业做到极致,把产业园建成固本富农的样板?这些都是创建必须突破的难点,也是新时代吴江农业农村人必须要面对的课题。”区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夏国强表示。

对照创建要求,吴江以“富农”为最终落脚点,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从规模化、数字化和完善产业链等方面寻求突破口,潜心补短板、强特色、创亮点。五年间,一派“新鱼米之乡”新风貌正在吴江悄然成型。

筑巢引凤凤聚巢

构建高质量发展的闭环

吴江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涵盖吴江开发区、汾湖高新区(黎里镇)和平望镇三个片区,占地面积84.5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6.29万亩。近年来,我区通过“三治”、“三优三保”、退渔还田等实现水稻种植规模稳中有增,同时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年行动,将奖补标准由1600元/亩提升至5000元/亩,实现了产业园内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奠定了产业园的规模化基础。同时,大力推进“吴江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让规模和质量“并驾齐驱”。2021年,吴江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水稻种植面积达11.22万亩,生产优质大米4.8万吨,“吴江大米”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同里“富蘇”牌大米荣获第二届中国“好米榜”金奖。

规模化为机械化生产和数字化赋能提供了“舞台”。吴江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实施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推进行动和农机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提升行动,基本实现粮食作物“耕种管收烘”全程机械化,产业园综合机械化率达98.82%;建成“1+2+N”数字农业农村云平台,率先示范水稻农机无人化驾驶新技术,积极探索“无人农场、大田托管”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推动智慧农业生产场景在花卉园艺、流水养鱼、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领域广泛应用。

规模化稳住了产业基础,科技助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高质高效,而要实现富农增收这一终极目标,还需要构建全产业链闭环和三产融合的“大产业”。五年来,我区加快各类优质市场资源向产业园集聚。截至目前,产业园已建成集水稻种植和粮食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企业及合作社9家,培育壮大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6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依托金利油脂、三港配送、北厍粮油等龙头企业,产业园积极发展粮油加工业,建立加工分中心,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当现代农业已成风景,农文旅融合发展便如约而至。2017年开始,吴江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同里北联先后以特色稻田画和菜田画成功“出圈”,成为乡村旅游项目的热门之选。2020年以来,更是累计投入2.2亿元,推进产业园内同里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不久前建成的占地面积600平方米的太湖流域稻作文化展览馆,系统展示了太湖流域稻作文化的发展过程、面貌、地位和影响,未来将成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亮点。

城乡共进新里程

望见高质量发展的愿景

“现代化不能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更不能缺少了农民兄弟。”作为此前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区长、现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汤卫明对此有着很深感触,“所以五年来,区委区政府以创建为契机,举全区之力持续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投入力度,不断出台各类扶持和奖励政策,在不断的利好刺激下,吴江的乡村风貌和产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为创建而创建,而以创建促进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始终是吴江历届党委政府的清晰理念。五年来,我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力度,制定并逐年完善农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地方财政每年投入约10亿元,推动农业产业做优做强,进一步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活力。2021年,地方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1.72亿元。

政策是市场的重要风向标。在区委区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各类社会资本也加快集聚。自2020年4月纳入创建管理体系以来,吴江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总投资224.6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投入21.27亿元、社会资本投入42.64亿元、金融机构贷款160.71亿元。

在政策和市场的强势带动下,吴江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已成为创业的天堂、就业的乐土,联农带农实力不断增强。截至目前,产业园已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4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89家、产业化联合体12家、家庭农场131家,入园就业农民总人数80142人。2021年,产业园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38万元,高出全区平均水平31.76%。

“对标乡村振兴和现代化目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创建只是吴江乡村振兴路上的一个里程碑。”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副区长孙俊良表示,接下来如何发挥产业园的示范带动作用,在继续做优做强产业的同时,将模式和经验向周边“洼地”溢出扩散,进而在吴江全域实现城乡要素自由流通、平等对话的“双向快车道”,全面展现“新鱼米之乡”“新江南空间”的现代风貌,是摆在吴江面前新的考卷,也是我们农业农村工作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