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区开放创新高地因何崛起?
江苏
江苏 > 苏州 > 要闻 > 正文

苏州园区开放创新高地因何崛起?

作为我国首个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苏州工业园区坚持在“全球创新坐标系”中谋划和发展,瞄准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目标,做强“走出去、引进来”开放创新“双引擎”,整合全球资源、加强区域互补,提升自主创新优势,近年开放创新高地加速崛起。

深耕厚植开放基因 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苏州工业园区自诞生之初便承担着改革开放“窗口”和“试验田”的使命,加之位于长三角、毗邻上海,开放引领优势突出。

多年来,园区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创新,抓住全球产业链升级和价值链重构机遇,主动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溢出,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以及审批、基建等公共服务创新,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科技创新项目落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改革开放是推动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动力,也是园区的鲜明底色,必须坚定不移深入推进,持续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增力。”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沈觅说。2021年,园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100亿美元、增长约16%;实际使用外资19.7亿美元,保持高位;入选首批中日韩(江苏)产业合作示范园区。今年1月,园区获评江苏首个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走向深入,我国以劳动力总量和要素成本为核心的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弱化,加上新冠疫情冲击、国际经贸规则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近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速重构。如何摆脱发展惯性,推动产业链攀高走强,通过更高水平开放创新重塑竞争优势,输出新时代园区科创“新路径”“新经验”?这对园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提供了新的更好契机。

“立足新发展阶段,着眼新发展格局,我们必须调整发展方式,找到园区特色优势与全球发达国家、周边先进地区进一步融合的突破口、着力点,实现对外开放合作与科技自立自强的辩证统一。”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创新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园区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自贸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落地落实,探索与上海的补位发展,发布以《苏州工业园区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若干政策》为总领的“1+8+X”科技政策体系,围绕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推动高水平开放协同创新以及科技人才引育、科技总部企业扎根等制定“任务书”、描实“路线图”,以更高水平开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优势。

国际资源双向流动 打造开放创新枢纽

园区坚持本土创新和离岸创新“双轮驱动”、开放创新与自主创新有机结合,推动全球创新资源“引进来”“走出去”,实现开放创新“从单向流动到双向互动、从碎片化向结构化”的转变,有力支撑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

2007年,被称为世界生命科学圣地、分子生物学摇篮的冷泉港实验室在园区建立海外第一个分支机构——冷泉港亚洲会议中心,并于2010年正式落成启动。2018年,冷泉港亚洲学术中心再落园区,该学术中心目前已完成实体建设,将通过高端培训和国际会议,引进培育生命科学领域高端项目和人才。

引入世界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国际合作创新平台,是园区配置全球高端创新资源的重要方式。围绕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建成牛津大学高等研究院(苏州)、蒙纳士科学技术研究院、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等20多个国际合作创新平台。以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为例,该院已累计孵化科技创新企业81家,其中8家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企业融资总额超27亿元。

紧跟科技创新全球化趋势,在海外创新密集区布局离岸创新中心,园区以此促进创新资源流动、开展柔性引才,构建开放创新格局。依托苏州作为全国首批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试点的机遇,园区已在美国、英国等国家建设了22个海外离岸创新中心,成为园区识别和培育前沿项目的“捕捉器”。

近年,园区还大力推动国际合作孵化器建设,探索国际创新合作的“新出路”。据介绍,苏州腾飞创新园企业孵化器、西交SKEMA国际创新创业园、欧朗物联硬创空间等科技创业孵化载体与新加坡、法国、美国等相关机构和创新企业开展了孵化合作,累计孵化企业近600家,吸纳就业近万人,每年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逾百场,搭建起联结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桥梁,并在创业孵化、科技金融、技术转让等方面探索形成一系列创新经验。

苏州园区开放创新高地因何崛起?

沪苏相融共赢 强化长三角一体科创

紧邻上海是苏州发展的重要区位优势,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等机遇,苏州近年高水平、深层次、全方位对接上海,探索更加紧密的区域协同科创模式。

其中,园区对接上海早、力度大,尤其在科技创新领域,园区发挥自身优势,与上海拓展多样化科技合作模式,融合共赢发展新篇徐徐展开:探索建立与上海等地临床试验协作机制,打造生物医药临床资源合作战略联盟;依托国家级工业软件协同攻关平台,推动同元软控等园区企业与中国商飞共建工业软件联合创新中心……在对沪合作中,园区把协同推进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作为“先手棋”和“主抓手”,推动两地相互补位、融合共赢。

“园区这些年一直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对接上海,聚焦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对接和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取得了较好的合作成果。”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创新委员会副主任李霁雯说。

除产业协同创新和合作载体共建外,园区还不断拓展多样化沪苏科技合作新模式,推动双方在创新全链条的深度融合。

长三角科技要素交易中心是由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与上海技术交易所联合共建的要素市场化配置平台,聚焦生物医药特色交易服务,围绕科技成果转化、专利技术转移、金融服务支撑等开展服务,将在解决园区技术转移痛点,促进沪苏技术、资本、人才、数据等科技要素有序流动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撑。

调研发现,园区与上海科技合作有序开展,目前已经具备较好基础,但在技术联合攻关、新兴产业特别是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创新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下一步,园区将以‘一区两中心’为动力引擎,聚焦‘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目标,在对沪高校院所科技合作、打造沪苏新兴产业交流平台、营造区域共享创新创业良好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构建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接轨上海新格局。”李霁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