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1
专业沿革与定位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设计学专业依托一级学科、A类学科、江苏省优势学科设计学,最早可追溯至1920年上海美术学校开设的工艺图案科,历史悠久、学脉清晰。由陈之佛、罗尗子、吴山、张道一、奚传绩等理论名家、前辈学者奠定的设计教育理念与学术研究基础,是专业前行之根本,后继者如许平、李砚祖、潘鲁生、徐艺乙、李立新、王琥、夏燕靖、袁熙旸等设计史论家、教育家,以自由、自觉之心境,坚守学术阵地,构建学科生态,致力于创建学术共同体。
1998年,教育部将学科目录中的“工艺美术”改为“艺术设计”,顺应国家专业建设思路,学校于2001年率先招收全日制“艺术设计学”专业本科生,20年来连续招生,形成了学士、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完整体系,为社会培养设计教学、研究及管理人才,在2021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艺术设计学专业被评为A+。专业所属学科现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与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研水平在全国艺术院校中长期处于领先水平。
艺术设计学专业为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对标国家本科教育方针政策、对标国内外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思路,围绕南京艺术学院“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国际一流综合性艺术大学”的战略发展目标,专业将“内涵建设”和“外延发展”紧密结合,积极跟进新文科建设思路,拓展学科建设平台,为全国设计学构建“设计共同体”“教学共同体”,同时深入对话全球设计研究领域学者,在国际交流平台传播中国设计思想。
2
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艺术设计学专业所属学科带头人为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李立新教授,所属设计学系历任系主任有许平教授、袁熙旸教授、熊嫕教授、黄厚石教授,现任系主任为倪玉湛副教授(正)、蔡淑娟副教授(副)。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2人,9人年龄在45周岁以下,教授、博士生导师4人,副教授7人(硕士生导师4人);拥有本学科领域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比92%,且均有5年以上从业经历。专任教师队伍依托优势学科建设拓展专业发展路径,通过专业教研优势促进学科高水平发展,形成学科与专业联动机制。此外,专业聘请了5位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其中外籍学者3人(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艺术设计学专业积极开展校地、校所、校校合作,成立国际交流与设计研究中心,高水平国际合作常态化,并在全国同类专业中率先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助力全国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青年教师能够保持国际交流水准,精进学术与语言。
专任教师中,李立新教授为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美术与设计》版常务副主编,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荣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王琥教授、熊嫕教授、黄厚石教授入选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曲艺副教授入选江苏省社科优青;另有多名教师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人才项目。
建设期内专业负责人为熊嫕教授,设计学院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第三层次培养对象,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重点项目1项,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组织教学团队完成“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数字课程)1项,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项目1项。荣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江苏省高校本科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奖多项。自2009年起,与专任教师共同策划、组织十届中国设计学青年论坛活动,为中国设计学的发展历程建立了一份宝贵的学术档案。自2017年起,组织策划设计史研究与写作国际工作坊,服务于专业师生以及全国设计学领域青年学者。同时,专业负责人与专任教师共同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展开深度对话、合作的院校、机构、平台有国际艺术、设计、媒体院校联盟(CUMULUS)、英国剑桥大学、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CA)、英国设计委员会(Design Council)、英国伦敦设计博物馆(Design Museum)、设计史期刊(Journal of Design History)、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SUT)、亚洲设计文化基因在线平台(ADCG)等。
2017年设计史研究工作坊
授课教师:Sarah Teasley,时任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设计史系主任,V&A设计历史与理论合作项目主任
2018年设计史写作与研究工作坊
授课教师:Daniel Huppatz,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副教授、《设计史期刊》编辑顾问
2019年文体写作工作坊
授课教师:Dónal O’Donoghue,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艺术教育研究》高级编辑
2019年设计历史、理论与研究工作坊
授课教师:Daniel Huppatz,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副教授、《设计史期刊》编辑顾问
2020年设计史写作工作坊
授课教师:Daniel Huppatz,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副教授、《设计史期刊》编辑顾问
技术——第9届中国设计学青年论坛
设计促进——第10届中国设计学青年论坛海报及嘉宾合影
赵泉泉副教授在2019年英国设计史协会(DHS)年会,发表主题演讲
熊嫕教授、赵泉泉副教授参加2019年国际艺术、设计与媒体院校联盟(CUMULUS),调研芬兰设计论坛(Design Forum Finland)
2019年,熊嫕教授负责主办 “新”与“旧”首届亚洲设计论坛工作坊并参加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首届亚洲设计论坛
熊嫕教授、赵泉泉副教授参加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云南艺术学院主办的第二届亚洲设计论坛
李立新教授参加“2021世界工业设计大会——中国设计理论发展高峰论坛”
2021年,黄厚石教授参加 “第一届设计伦理研究大会”
2021年,黄厚石教授参加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周“实践的设计批评”论坛
2021年,夏翔副教授参加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主办的“国际设计教育大会”,分会场主席
2021年,赵泉泉副教授参加由香港理工大学主办的“国际设计研究协会联合大会”,博士论文评议人
2021年与伦敦设计博物馆合作举办展览“物物WUWU—材料的未来与考古”
3
标志性成果&科研成果
艺术设计学专业专任教师教学科研成果多元丰富。近年来,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科研立项6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4项;完成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项目1项;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先后荣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中国图书出版政府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奖3项。指导学生获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项,江苏省高校本科优秀毕业论文(团队设计)奖7项等。出版有影响力的专著及教材30余部,在国家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设计思想及其当代实践研究》结项成果展,首席专家:李立新教授
4
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
2021年新修订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计划
艺术设计学专业培养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科学精神、能够运用人文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观察设计、认知设计、评估设计,具有开放、多维、动态的现代思维方式,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具备良好的哲学思辨能力的设计研究者、设计教育者、设计管理者。专任教师将立德树人的“观念”、“方法”与“视野”,作为价值取向,作为专业发展责任,贯穿于教学、研究、学术交流之中,并体现于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之中,同时依托学校多学科资源优势,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使理论研究人才能够掌握多种思维工具,高质量地服务社会。
根据艺术设计学的定位和培养目标,结合实际与国际设计学教学趋势,专任教师对课程体系和结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更新机制等方面进行充分论证,目前在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方面,立足师资优势和特色,以“设计史论与策划”研究为主体,打磨三套核心课程群:设计史研究、设计理论研究和设计策划研究,注重专业核心课程时序关系,注重课程群的内在联系,形成了较为合理完备的课程结构与教学体系。
结合学校总体教学规划,艺术设计学专业每隔五年修订一次教学大纲。2010-2011年,专业实施第一次课程改革,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将设计史类课程作为改革重点,初步形成教师组合作教学模式,同时增设设计管理、设计实务、设计策划类课程。2015-2016年,专业实施第二次课程改革,将专业写作类课程作为改革重点,明确写作初步、设计史写作、文体写作、毕业论文写作等4门课程,同时增设日常生活研究、设计心理学、编排设计、专业英语以及部分实践类和博雅类课程。2020-2021年,本专业实施第三次课程改革,重新调整了课程结构,增设设计人类学、社会创新课程,变更了部分课程的名称,合并了博雅类课程及部分实践类课程,并再次修订教学大纲。
舞台剧《包豪斯》/黄厚石教授、孙海燕教授
舞台剧《月亮和六便士》/孙海燕教授、黄厚石教授
艺术设计学专业结合设计学科人才培养特征,立足实验性教学理念,在注重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关注专业培养需求与社会需求,依托核心课程制定四套培养方案,分别以培养高级设计史论研究者、企业设计管理与策划专门人才、文化事业单位设计管理与策划专门人才及编辑人才为目的,并分别落实有经验、有相关资源的专业导师、产业导师、外籍教师协同培养一流人才。
艺术设计学专业毕业生多在国内一流院校、科研机构、文化艺术企业、文化服务行业、基础教育行业就业,部分学生继续在国内外著名艺术设计院校如英国帝国理工大学、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爱丁堡大学、同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深造。用人单位对专业毕业生的人文知识储备、科学思维能力以及交流沟通能力尤其是组织协调能力满意度高,对他们的持续学习能力与敬业精神表示赞赏,尤其是服务于高校各职能部门的毕业生,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为全国多所院校的教务工作、科研工作做出了贡献。
《设计原理》课程微电影展映/黄厚石教授
《广告策划》课程展/蔡淑娟副教授、邱俊杰
《设计调研》课程/蔡淑娟副教授
5
建设愿景
目标:建设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国家一流专业,探索、构建中国设计话语体系与中国设计教育体系,培养拔尖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思路:以立德树人为统领,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办学条件为保障,以规章制度为规范,以师资队伍为支撑,以科学研究为先导,以社会服务为己任,以人才培养为根本,聚焦中国理念、中国标准、中国方法和中国模式,推进深层次教学改革,确立符合国家一流专业的建设理念、方法、路径及核心价值体系。
举措:在原创理论(学术创新)、学派创建(学科创新)以及国际设计交流平台构建方面尝试在原有基础上实现突破;建设人才高地,加强科学研究,拓宽专业视野,凸显专业特色,深化课程改革;实行宏观统筹与微观兼顾的发展举措,孵化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特色鲜明的国家级一流专业。
来源:南京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