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坊讲座复习集锦——第一辑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坊讲座复习集锦——第一辑

人文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坊在寒假为师生们播放“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坊课程思政文化月活动”的讲座录像。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坊通过开展课程思政、通识教育、专业素养的系列讲座,创新讲座思政的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方法,有效提升课程思政的针对性。本次活动旨在坚定同学们的理想信念, 希望同学们把学习的具体⽬标同⺠族复兴的伟⼤⽬标结合起来,⽴鸿鹄志,做奋⽃者。

研究生一年级 Z2107208 樊翊珺 学习心得

学习李倍雷教授《艺术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讲座后,我认识到:学位论文是为了获得某个层次的学位而进行的写作,不同于一般性艺术论文写作,“限定”多一些,有一套学位论文要求的格式和规范。重点强调了学位论文要以问题为起点,且需要写一个明确的论文提纲,文章结尾需写结论而不是结语。在论文材料方面,李倍雷教授特别强调了论文文献的真实性,需要学生们具有一定的学术规范意识。在谈到艺术论文写作的原则的问题上也引发了我的一点思考。李倍雷教授强调首先我们要尊重事实,需要我们公正客观的研究问题,有主观的价值判断而不能带有情绪。其次要理解艺术,只有在真正了解艺术,了解艺术的创作过程,尊重艺术家的创作作品,才能写好艺术论文。我作为一个刚接触文物鉴赏与修复的新手,这场讲座对我来说启发重大,让我了解到了很多我未曾思考过的观点,受益匪浅。

李倍雷

艺术学博士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艺术学博士后流动合作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比较艺术学学会副会长

全国艺术学教育联盟执行副主席

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南京市批评家协会副主席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评审专家

教育部普通高中艺术教材标准评审专家

讲座伊始,李倍雷教授通过阐释目前本科和研究生论文写作的现实问题和当下日益严格的论文标准,引出本次讲座主题——如何规范进行艺术学论文写作与学术研究。本次讲座主要由“艺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概念”“一般性艺术理论的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写作”以及“艺术论文写作的原则”四部分组成。

在第一部分“艺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概念”的讲述中,李倍雷教授首先表示,大家要明确艺术对象和范围,在此基础上使用正确方法进行学术研究与写作。接着李倍雷教授指出艺术论文写作的目的与意义,并结合自身研究经历深入讲解了艺术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他强调同学们既要亲历现场,还原艺术品所在历史环境,又要参考文献,贴近当时语境。并且,论文写作时应该注重关键词、摘要和标注的规范表达。李倍雷教授还将艺术论文写作分为一般性学术论文和专业学位论文两类。

接下来围绕“一般性艺术理论的论文写作”,李倍雷教授先简要阐释了这类论文的类型,后重点探讨了艺术论文的写作方法。他指出,大家要以充分了解前沿问题为前提,在相同研究领域选题,列出多角度、逻辑性强的提纲,参考有权威性的学术论文和资料,灵活运用合适的论证手法,这样才能写出规范出色的论文。最后,李倍雷教授介绍了艺术批评鉴赏的基本判断和方式,并且以自己的学术论文《基于<二十四史·艺术列传>对<四库全书总目·艺术类>与<清史稿·艺术列传>的路径分析》为例,详细分析了关键词、摘要、正文导语和正文结语的规范写作。

第三部分李倍雷教授具体讲述学位论文的论文写作。学位论文相较于一般论文写作,有自己一套格式和规范。李教授强调学位论文要以问题为起点、要写更明确的论文提纲、文章结尾需写结论等内容。此外,李倍雷教授特别强调了论文文献的真实性,要求学生们具有一定的学术规范意识。后他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李凇教授当时的博士学位论文《论汉代艺术中的西王母图像》的提纲为例,生动形象地分析了提纲的撰写方法。

在谈到艺术论文写作的原则时,李倍雷教授指出首先大家要尊重事实,公正客观地研究问题,有主观的价值判断。其次大家要理解艺术,因为只有在真正了解艺术的创作过程,尊重艺术家的创作作品的基础上,才能写好艺术论文。在写作文风方面,他强调大家应该围绕问题有的放矢,不用过分浮夸的词句,踏踏实实写好文章。此次讲座帮助同学们从理论角度知晓了艺术论文写作的概念,通过具体的优秀案例了解到写好艺术论文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树立规范写作艺术论文的意识,科学有效地进行艺术理论研究,提升自己的论文写作水平。

19级本科生 B190903034 袁九思 学习心得

《皖南的文房四宝》讲座对于皖南的地区的笔墨纸砚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讲解,涉及了文房文化的和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内容丰富,案例详实,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讲座时间虽短,但获益颇丰。讲座以基于樊老师多年的学术研究和田野调查,具体的实例条理清晰地向我们阐述了文房四宝和皖南文化的藤蔓相生。在扩展视野增加积淀的同时也为我在非遗学习研究的方法上打开了思路。

樊嘉禄

二级教授 理学博士

安徽艺术学院院长

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文化部首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副会长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讲座开始,樊嘉禄院长和沈义贞院长对非遗保护学科建设进行了纲领性的讨论。樊院长提出:皖南地区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体现了高超的制作工艺。

安徽关于文房四宝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分别有宣纸(手工纸代表)、纸笺加工技艺,宣笔制作技艺,徽墨制作技艺,歙砚制作技艺。樊院长指出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到现在的成就水平,是由悠久的历史、优质的原料、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背景共同达成的。

在介绍关于文房四宝制作的悠久历史一节中,樊院长征引了文字史料、考古出土文物实物,对制造遗址进行考证,并结合了地方史和艺术史发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宣笔的名气在元代以前是高于湖笔的,在白居易诗词中就有佐证,而湖笔的崛起则和元代的赵孟頫和文人画有关。

从实用功能来看,砚的出现和发展都很早,文献记载追溯到唐初,至宋后普及盛行,歙砚的发展几经波折之后还经历了衰落期、乾隆时期的复工,以及建国后的恢复发展。宣纸一词出现于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后来,宣纸在宣州不断发展、沉淀、吸收,成为了人们熟知的纸张。徽墨的诞生源于唐末,奚氏父子搬至歙州后制作出一代名墨。而徽墨正式成为墨中经典则是明万历朝以后。

在关于文房四宝的原料之优质的介绍中,樊院长展示了大量田野调查的实地勘察图像资料,深入讲解了用料的种类选择和多重处理。宣笔采用本地山区优质兔毛。砚石则产于婺源砚石村的老坑口。宣纸制作则需要青檀树皮和沙田高杆稻草。而松烟墨的原料则以含油量高松香丰富的黄山松为佳。

在关于文房四宝制作工艺介绍中,樊院长同样依据其十分丰富且详尽的田野调查经历,他向非遗传承人、制作匠人的直接学习,了解工艺特点和特殊步骤,并强调做非遗研究一定要格外注重细节讲究,不能大而化之。介绍了砚台雕琢的每一道工序;紫毫笔如何万中取一地“明察秋毫”,如何进行繁复缜密的梳理扎线等环节;宣纸的轮制,晒料,抄造的具体过程;徽墨制作极长的松烟管道和及小的出烟口,油烟和松烟的区别,十万杵的反复捶打,入胶熬制。

而除去以上关于技艺本身的因素外,皖南的文房四宝能取得这样的繁荣发展和成就,最离不开的还是皖南地区深厚的文化和沉积。这与徽商与徽州文化、宣州敬亭山文化、九华山和秋浦河文化都是密不可分的,是一个文化沉淀的综合结果。

19级本科生 B190903002 陈韵竹学习心得:

我们平时所接触的更多是文物的修复,对于文物在出土时的保护这方面知识的了解实际上并不是很充分。杨璐老师这次的讲座《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方法与材料》不仅向我们介绍了在考古工地现场所使用的一些材料,也提到了后期在实验室进行操作时所用到的一些材料和方法。结合理论与实际图例,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在发掘现场提取文物的步骤。同时也知晓了在不同的环境下要相应选择不一样的提取方式。虽然目前我们并没有实际的操作经验,但是通过这次的讲座,也对于文物发掘现场的保护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

杨璐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院长

安莱学院副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文物保护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教育部文物保护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博物馆协会藏品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文物保护科技创新联盟理事

陕西省博物馆协会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文物被发掘出土时往往是其损害发生几率和速率最高的时候。讲座从对平衡状态理论的介绍入手,解释了考古现场文物易损坏的原因;通过对现场保护中表面清理、临时加固、文物及信息提取等技术方法及所用材料的介绍,使大家了解现场保护,为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从荒芜的田野到博物馆,从久远的过去到如今,文物承载着悠远年岁中的痕迹。众多的工匠、学者,将往昔的点点滴滴铺展在我们的眼前,经年累月,泥土中埋藏着的历史,逐渐成为了纸上的字句。随着课程思政文化月系列讲座的展开和深化, 同学们在加深了对本专业理论和技艺的理解的同时,开拓了视野,感受到隐藏在专业知识下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