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小巷古井 夏日里的清凉记忆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南京小巷古井 夏日里的清凉记忆

对于南京人来说,井,蓄满了城市变迁的记忆。

南京,古井星罗棋布,据史料统计,到清朝,南京有水井5千余口。1934年6月,据不完全统计,南京城有井2336口,其中公井531口,私井1805口。1998年文物普查时仅余430口,如今仅找到120口,目前有40口老水井仍在使用。这些古老的水井分布在街巷和民宅中,大多有百年以上历史,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南京人。

仓顶大井

仓顶大井是南京现存最大的古井,位于集庆路上。明朝时此处是骁骑卫的屯粮之所,得名骁骑仓,并由此派生出仓山、仓顶等一组地名群。该井上狭下广,井四围壁如城墙,内可容纳数十人。

乌衣巷井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秦淮河畔,乌衣巷井静静叙说着千年的故事。该井相传是在东吴时期挖掘,当时东吴士兵皆穿黑衣,他们掘井取水,巷与井皆因此得名。

四眼古井

四眼古井位于汉中门广场边。有人说是明代建城门时用来“镇门”的,也有说法认为该井建于南唐,最初只有一眼单井供守城的官兵使用,后来官兵增多,水不够用,又在旁边增挖了三眼井,由此形成了南京城独一无二的四眼井。

除了这些为人熟知的古井外,更有许多古井散落在街巷和民宅中,它们大多有百年以上历史,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南京人。

位于小百花巷1号院内的古井至今仍在使用,居民每年自发对古井进行清淤保洁。井栏为南宋古物,原在瞻园内的普生泉上,后被移至此地,外侧刻着的隶书“普生泉”“淳熙丙午邵永坚建”依然清晰。

曾经,夏日纳凉,水井是生活的主角。记忆中,每当吃过晚饭,全家人打来井水,一桶又一桶地冲洗堂屋内外,让天井地坪“吃”个够,逼走白天留下的暑气,既通风又荫凉。在用蒲艾草烟熏天井角落、暗沟和花坛花草丛中的蚊虫后,大家就七手八脚地将藤椅、躺椅、竹床、临时搭的竹篾、木板凉席床等放在天井风口处,再用井水抹一遍,这样睡在上面更惬意。

小时候的夏天,没有空调冰箱。巷口的老井里,浮瓜沉李是常见的景象。最喜欢看大人将西瓜放在竹篮里,在清澈甘冽的井水里泡上半天再提出来吃。井水森寒,浸了半日的西瓜。带着井水天然的凉气,混着瓜果的清爽味。饱啖一顿,暑气全消。那粉红的瓜瓤、黝黑的瓜籽。外婆的旧蒲扇、小巷里的阵阵凉风。还有那烦人的蝉鸣,成了童年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古井不言见证了无数的世事变迁,井壁上的青色苔藓,井栏上的绳索印痕,成为城市最朴素也最鲜活的记忆。

原标题:小巷古井 夏日里的清凉记忆

来源:金陵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