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梧桐,永远绕不开南京。每个角落,时光记录下的梧桐是这座城的记忆。如今时节,行走在陵园路上,满目绿色,沁人心脾。
中山植物园建筑图纸
(南京市档案馆)
南京“法桐之父”
南京人所统称的“法桐”其实真名叫悬铃木,所属三种植物:一球悬铃木、二球悬铃木、三球悬铃木。
在南京占数量绝大多数的“法桐”为二球悬铃木,其实产自英国。
每到秋末冬初,一场呼啸而过的风雨夹杂着骤冷的空气打落满城梧桐,一个不经意,遍地已是棕黄交错。
这些梧桐行道树,成为南京人的集体记忆与生活志趣之一,成为绿城南京的底色,也成为南京历史文化遗产不可磨灭的一隅。但这一切都和一个人有着密切的联系。
20世纪20年代末,为迎接孙中山奉安大典,南京的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和陵园大道规划了国内第一条现代意义上的林荫大道,行道树选择的就是“法桐”。在时任总理陵园管委会园林组主任傅焕光的主持下,经上海口岸引进了大批二球悬铃木树苗。
正因为如此,业内人士认为,傅焕光奠定了中国现代行道树体系的基础。
傅焕光先生曾为南京梧桐作诗一首:
十里梧桐归我栽,如盖亭亭左右开
隔尽尘俗都不见,游人信步好徘徊
如今,傅焕光先生就长眠在紫金山万顷松涛之间,他的功业,将永远为人们所铭记。
中山陵园园林绿化建设先驱
傅焕光(1892-1972),江苏太仓人,我国著名林学家和水土保持学家。中国近代林业开拓者之一,南京中山陵园的创建人之一。
他早年留学菲律宾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山陵园管理处处长、华东农业部林业局副局长、安徽省大别山林区管理处副处长、安徽省林业厅造林处副处长、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所(现为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副所长等职。
为中国林业奋斗终生
1928年3月12日,傅焕光在紫金山上举办了一个简朴的植树仪式,这也是植树节最早的由来。此后形成传统,数十年坚持不懈。后来,3月12日成为中国的植树节。
从1930年起,在傅焕光的带领下明孝陵前的吴王山栽植了各类梅花。如今,梅花山已成为南京人民踏春赏梅的胜地。
他与著名植物学家陈嵘等人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植物园——中山植物园,并兼任第一任主任。几年间,在封山保护森林植被、开展大规模育苗造林的同时,还从美国、印度、日本、法国、德国等10多个国家引进树种1300余种,开创了中国大规模从国外引进树种的先例,建立了与国外著名植物园的联系,派遣工人到各地采集野生种苗,开创了我国大规模栽培野生植物的先河。
中山陵园园林工作报告
(南京市档案馆)
上世纪50年代初,毛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治好”的伟大号召,傅焕光深刻地认识到“大别山是淮河南端的主要源头。 那里山高坡陡,森林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年近花甲的傅焕光来到穷乡僻壤的大别山区,为安徽林业和水土保持事业奉献才智和力量。
傅焕光在安徽工作期间,对山区的林业生产和山地水土保持做了大量的工作。率领年轻科技人员对大别山林区进行全面调查,写出《安徽省佛子岭水库上游水源林计划草案》等著作。
1956年3月,安徽省林业厅成立林业科学研究室,傅焕光任室主任,他积极筹建各类组、室和试验苗圃、试验林场,并走访推荐科技人才。
1959年1月,林业厅成立林业科学研究所,傅焕光任副所长,开辟了淮北、皖中、广德、黄山等试验基地,进行用材林、经济林、林木病虫害防治等专题研究,科研事业取得蓬勃发展。
傅焕光为中国林业事业奋斗终生。他到处宣传森林的重要性:“哪个国家森林多,哪个国家就富强”,道出了森林与国家兴衰的关系。
傅焕光毕生奉献于园林绿化和水土保持事业,著述颇丰,其所写《总理陵园小志》是研究中山陵和中山陵园的重要著作。他多才多艺,淡泊名利,助人为乐,志存高远,令人景仰。灵谷寺塔北门门楣上“有志竟成”的匾额和“成功”“成仁”四字就是傅焕光亲手所题。
有梧桐树的地方不一定是南京,但身处南京一定会有梧桐相伴。秋天一定要来南京邂逅一场梧桐雨,体验惊艳了三个世纪的美丽。
原标题:真的感谢您,在南京能看到一场梧桐雨
来源:金陵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