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至今已建成公路、铁路、轨道交通过江通道共10条,在建4条,至2035年将规划28条过江通道,天堑早已变通途。其中,南京长江大桥的开通意义重大,它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标志着南京交通步入新时代。
而在南京长江大桥开通前,南京人民是如何渡过长江呢?南京铁路轮渡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曾是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之前过江的主要方式,更是中国东部地区南北交通大动脉。
亚洲第一条铁路轮渡
1908年,沪宁铁路通到南京,1911年津浦铁路也建成通车,但因长江的阻隔,这两条铁路不能贯通,严重制约了物资的运输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此后,如何战胜长江天堑、实行江南江北的互通成为南京交通发展的重要课题。1933年,在攻克这一难题上有重大进展。
1933年10月22日,南京举行铁路轮渡通航盛大典礼,万人空巷。庆典之后,“长江”号 载着一列火车横渡长江,标志着铁路轮渡正式通车,终结了火车不能过大江的历史。值得注意的是,南京铁路轮渡是中国第一条铁路轮渡,也是亚洲第一条铁路轮渡。
轮渡机头
栈桥上的设备全部由英国引进,引桥桥梁结合部的铆钉依然如新
铁路轮渡就是用巨型渡轮,将整列火车运过江河湖海。火车分节推上专用(有火车轨道)的渡轮,开到对岸再重新结合,驶上陆地的火车轨道。
铁路轮渡的优势在于:不必像轮船运输那样在码头上倒装货物,避免了货物的破损、污染、丢失,节省了装卸费用;火车车厢直接上船,无需建设大规模的码头装卸设备,从而节省了建设资金;在港口的作业时间短,加速了车船周转和货物传送,可大大提高港口的吞吐能力。
不过,受到天气潮水的影响,轮渡规定“夜间不渡,大雾不渡,涨潮不渡,台风不渡。”尽管如此,作为万里长江第一渡,南京铁路轮渡使沪宁线、津浦线连成一体,运力大增。据1935年统计,平沪段(北京—上海 )货运量由前一年的120万吨急增至815万吨,1936年高达1015吨。
曾接运解放大军渡江
1933年,杨绛曾多次乘火车途径南京,经历南京铁路轮渡开通前后的变化,她回忆写道:“那时候从苏州到北京有三十七八个小时的旅程。轮渡还在准备中。到那年冬天,我从北京回苏州,才第一次由轮船载了车厢过江(只火车头不过江)。但那年秋天,火车到南京后,已不复以前那样需换站到下关摆渡,再上津浦段的车。”
初期,“长江”号每天只能运8次,其中6次为货车,两次是上海至北平的特别快车,此后次数慢慢增长。1934年,开通了上海至北平的直通客车,全程34小时,旅客乘火车由上海到北平,经过南京的铁路轮渡,中途无需提着行李上下车了。
1959年火车渡轮过江情景,远处为旧式蒸汽渡轮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铁路轮渡曾在渡江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1949年,南京解放前夕,南京地下党组织在铁路轮渡管理段成立了解放工人委员会。4月23日中午,解放军35军接到上级立即渡江的命令,104师侦察员与轮渡段解放工人委员会联系,工人们立即将暗中保护的“凌平号”拖轮开赴北岸接运解放军。
接着,又找出两艘船,加入接运解放军的行列。特别是后来“浦口号”火车渡轮的加入,一次便能运送一个团的人马、大炮、坦克等辎重装备和物资。从24日清晨到中午,经轮渡往返不停地运输,把江北浦口一带的解放军35军全部人马渡过了长江,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南京城。
长江大桥让轮渡落寞
1949年,南京解放后,首都铁路轮渡管理段更名为长江轮渡管理所,隶属于上海铁路局。解放后的铁路工人焕发出高昂的工作热情,过去的“四不渡”规定被工人们自行取消,1953年12月28日曾创出日航86渡的新纪录,受到铁道部的表彰奖励。
随着铁路运量不断增长,轮渡地位日显突出,形成以轮渡为中心的枢纽,南北铁路干线车源的80%通过渡轮。1958年后新造“上海号”、“江苏号”、“金陵号”内燃轮先后启用,昼夜保持3轮航行,日均120渡次,渡车千辆以上,还曾创出日航155渡、渡车3414辆的最高纪录。
20世纪60年代的火车轮渡
但即使这样也仍无法满足运输量大增的需求。长江天堑成为了制约京沪铁路运力的重要瓶颈。出于打通京沪铁路,形成连通华北与华东的经济大动脉的需要,国务院在“一五计划”末期提出了修建南京长江大桥的计划。
1968年9月,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建成通车,但由于配套工程尚未全部建成,大桥通车后一度只承担30%的铁路货运量,其余货物列车仍经铁路轮渡过江。随着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运输能力不断提升,1973年5月5日,6艘火车轮渡全部停航,标志着南京长江大桥与铁路轮渡正式完成交接班。
轮渡栈桥遗址
江北栈桥
南京铁路轮渡彻底“退休”后,一直被当做“战备设施”保护着。随着长江上越来越多的公路铁路大桥建起来,这个“战备设施”也因年久失修渐渐被荒废。南京铁路轮渡正式服役四十年,时间虽短但意义非凡,它的开通首次使中国南北的铁路网连成一体,同时极大便利了长江南北两岸的运输。
原标题:中国第一条铁路轮渡
来源:金陵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