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两会观察丨从常来常熟到“常创常新”,常熟的机会在哪?
江苏
江苏 > 苏州市 > 常熟 > 正文

苏州两会观察丨从常来常熟到“常创常新”,常熟的机会在哪?

3月29日,苏州正式进入“两会”时间。3月30日下午,苏州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代市长吴庆文代表苏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报告突出一个“稳”字,并努力实现质量、结构、效益各方面的“进”,一个个新目标、一项项新举措勾勒出苏州发展的新走向,同时也赋予了常熟更多期待。

作为苏州的重要板块,常熟市围绕今年报告重点,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以“四提”增强“四力”,绘就“六美集大美”精彩画卷,建设更高品质的“江南福地”!

从常来常熟到“常创常新”

世上湖山,天下常熟。常熟,因“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得名,是苏南模式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也是中国大陆经济最强县级市之一。

作为苏州的重要板块,2021年,常熟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迈上2700亿元台阶、年均增长6.6%,增速高于苏州平均增速。

对标今年苏州市两会报告中,GDP预期增速5.5%的年度目标,针对所聚焦的创新、产业、开放等关键词,常熟市设定新一年的发展目标为“GDP增长6%以上、力争3000亿元”,这是属于常熟的积极进取。

那么,如何将美好蓝图真正化为现实?常熟市以报告为引领,找到了破题之策——创新。

在常熟,因其对创新发展的迫切要求,使得常熟始终坚持把创新驱动放在发展首位,高度重视有效投入和要素保障,有力推动经济发展向高质量迈进。

在此背景下,常熟的创新底色变得更具含金量。2021年10月,《2021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发布,常熟荣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四名,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三名。与前一次公布的榜单相比,其科技创新排名上升两位。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常熟在科技创新上取得的卓越成效。

此外,数据是最为直观的证明。2021年,常熟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90家、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07家、瞪羚企业27家、省潜在“独角兽”企业4家、苏州“独角兽”培育库企业8家......

当浓厚的科技氛围感被“拉满”,常创常新的常熟,自然吸引了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人才。2021年,常熟产学研协同攻关“卡脖子”技术难题27项。同时,新增国家级人才5人、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60人。

面向2022年,常熟将强化创新驱动。从产创融合发展入手,探索省产创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建设路径。同时,出台产创融合“十百千”平台载体建设工程行动计划,以此推进江苏省声学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中欧氢能创新中心和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园等重大产创融合基地建设。此外,还将加大科创型企业培育力度,并持续推进“苏州·中国声谷”建设。

苏州两会观察丨从常来常熟到“常创常新”,常熟的机会在哪?

常熟:发挥优势产业在迭代中赶超

常熟保持着一以贯之的争先意识,大力实施制造强市战略,支柱产业大而强,新兴产业精而优。不仅形成了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部件三大千亿级产业,常熟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也发展迅猛,产业高地加速隆起。

常熟是国内最年轻的“汽车城”,2010年、2011年分别引入了观致和奇瑞捷豹路虎两个整车主导项目,目前聚集400多家核心零部件企业。

装备制造能力强,全市有销售超亿元的装备制造企业近百家,隧道设备、船舶装备、无纺机械、低压开关、高端轴承、制冷压缩、电机电控等产品在全球市场份额节节攀升。

“服装之乡,衣被天下”,常熟服装服饰产业特色鲜明,羽绒服和商务休闲男装两大板块尤为突出,利用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实现了从“卖全国”向“卖全球”提升,“云裳小镇”示范服装产业转型。

常熟加速新兴产业引进培育,锦艺新材料、臻迪科技等头部企业相继落户,“苏州·中国声谷”应运而起,氢燃料电池产业创新生态初步形成,获评省内首个车联网先导区,集聚项目超40个,丰田、重塑等10个项目在行业细分领域排名国内前三。

而聚焦2022年,常熟市定下“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7%以上、力争5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48%,规上工业核心增加值率提升至19.2%”的年度目标。

围绕这一目标,常熟将以“智改数转”为重要抓手,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的创新集群建设;同时,持续开展“智改数转”结伴、“一镇一特”精研等行动,确保完成项目750个、规上企业项目覆盖率75%以上,新增工业机器人2000台、标杆荣誉150个。此外,推进质量强市战略也是常熟关注的重点,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12项,新增“江苏精品”“苏州制造”认证产品各3个。深化“百企引航”计划,新增“专精特新”企业(产品)30个、小微进规企业100家。

显然,在发展的道路上,常熟认识优势、找准不足,深挖自身潜能,始终保持一股子冲劲和拼劲,同时又能做到蹄疾步稳、行稳致远。

借势改革开放,常熟蝶变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

坐拥“一山三湖”的城市格局,常熟既享受着大自然的厚赠,又拥有人文禀赋的江南风范,也因此涵养了常熟人崇文尚和、内敛务实的精神气质,形成了求实学、重实业、做实事的优良传统,以及包容开放的城市品格。

苏州两会观察丨从常来常熟到“常创常新”,常熟的机会在哪?

踏着改革发展的浪潮,常熟解放思想,开拓奋进,从“碧溪之路”开启农转工先河,到抓住浦东开发开放机遇实现“内转外”,再到助推民营经济腾飞实现“量转质”,常熟的综合实力始终位于全国县级市前列。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常熟利用与上海近邻的独特优势,引进“星期天工程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充分发挥“四千四万”的吃苦耐劳精神,企业由此得到大发展。对外开放时间早、开放程度高,凭借外向型产业的发展,常熟经济也随之高速发展。2002年,常熟成为了江苏省的“四小龙”之一。

2022年,常熟也将坚持紧抓长三角一体化最大战略机遇不松手,全面深化与上海、苏州等城市的互利共赢、错位发展,借势借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导区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以城市高端化引领产业高质量和民生高品质。

此外,常熟人历来就有经商的传统,改革开放初期,常熟农民在南门长途汽车站边上摆地摊卖服装,很快发展成为“马路市场”。

1985年,常熟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创建了全国第一家农民市场——常熟招商场,之后经过30多年的发展,蝶变为闻名全国的国际服装服饰名城。

如今,常熟服装业的羽绒服、秋冬茄克、棉服、呢绒大衣等秋冬服装国内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特别是波司登的成长和发展带动了常熟市大批羽绒服品牌企业和羽绒企业,也吸引汇聚了百余家专业设计机构,并逐渐形成以羽绒服为主导产品的秋冬装产业集群,成为业内声名卓著的区域品牌。

同时,常熟是全球最大服装交易中心,拥有35个专业交易市场。除了波司登,常熟还有5000 多个服饰品牌,多数为中小企业,却把产品卖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地区。

借势改革开放,紧扣产业迭代,突出创新驱动,常熟彰显着锐意奋进、敢为人先的自信,在中国经济版图上散发着光和热。

当未来已来、目标在前。2022年“常来常熟”的常熟正加速蝶变为“常创常新”的科创高地,假以时日,一座产业层次更高、发展动能更强的美丽新常熟,正向你我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