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扬帆正当时,凝心聚力开新篇。
3月30日下午,苏州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正式开幕,苏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吴庆文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从十个方面明确苏州市新一年的工作重点,苏州迈向“强富美高”新图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路径清晰可见。
其中,地处苏、浙、沪两省一市交界处的吴江区,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战略机遇,在报告中被赋予了更多期待,“创新”“美丽苏州”“长三角一体化”…这些高频词的背后,是吴江区持续推动“创新湖区”“乐居之城”取得新成果的不懈坚守。
而以2022年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为基,吴江区正加快打造创新集群,坚定走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最前列,以实干作答,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建设。
图片来源:苏州吴江发布
争当苏州区域融合发展的示范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吴江撤市设区十周年。谱写长三角奋进一体化新篇章,吴江重任在肩;书写十年高质量发展新答卷,吴江责无旁贷。
从2012年撤市设区到2018年被赋予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重大使命,再到今天示范区和自贸区两区战略叠加,吴江区一步步将“蓝图规划”落到现实,现已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协同打造一体化发展的“样板间”。
2021年,吴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24.53亿元,全年增量超200亿元;首次进入“全国百强区”前十;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荣誉称号;同享科技成为全国首批、全区首家在北交所上市的企业,一年内新增5家上市企业……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可谓成色十足。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在这个吴江区即将迈入发展新阶段的关键时期,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重大机遇,依旧是其新一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而面对这一战略机遇,吴江区正兼顾生态与发展,积极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优势,坚定走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最前列。
以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吴江区正全力争当苏州区域融合发展的示范。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其生态绿色的发展底色上,也体现在其对内推进生态、创新、人文融合发展,对外寻求项目协同、布局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协同的积极探索上。
面向生态“融合”,吴江区正联合青浦、嘉善探索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深入实施太浦河“沪湖蓝带”计划,围绕打造生态绿色新典范,推进美丽吴江建设。
面向制度“融合”,178项示范区建设重点工作、121项对接上海行动在2021年落地见效,吴江区持续实施营商环境5.0版,深化“放管服”改革,并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创新的基础上,加快推动城市和产业双优融合更新。
面向区域“融合”,坚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机遇的吴江区,正以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示范引领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正如吴江区委书记李铭所说,“示范区建设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以此为基底,积极融入区域协同新发展格局的吴江区,也在推动科技和产业创新、深化改革开放等领域,率先垂范。
以创新集群引领产业强区
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之源。
从享誉全国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到乡镇工业蓬勃发展的“苏南模式”代表,再创出民营经济、外资经济双轮驱动下的“吴江速度”……可以说,吴江区的发展进程中,“创新”二字始终不曾缺席。
今年报告,将“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全力以赴建设高水平创新集群”列为新一年十大重点工作之首,而同样,“促进创新成为第一动力”也被纳入了吴江区新一年的首要工作任务。
以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以创新激活城市发展动力,这样的方式,对于将目标瞄定打造“创新湖区”的吴江区而言,并不陌生。
近年来,吴江区积极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创新,优化创新生态,以持续增强的科创实力不断推动产业强区建设。
2021年,吴江区新增有效高新技术企业111家,累计达1031家;新增上市企业5家,累计数量达25家;累计建成1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完成智改数转项目超1500个……
而在吴江区不断取得各领域创新突破的过程中,企业的地位不容忽视。这里有恒力集团、盛虹控股集团两大世界500强企业,也有亨通集团、通鼎集团等6家企业入围中国民企500强,更有迈为科技、博众精工等高成长企业持续在科技创新道路上,昂首并进。
这些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以及企业背后一代又一代的民营企业家,为吴江区构建起了民营经济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良好环境,吴江区也通过持续不断地厚植民营经济优势,日渐成为苏州乃至全省的民营经济发展“领头羊”。
而企业所涉及的行业领域,无疑在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成为影响吴江区经济结构的优势产业,“先进制造业立区”始终是吴江秉持的战略,智改数转则作为全区的“一号工程”在重点推进,同时在苏州“新兴产业是第一方略”的指引下,吴江区正加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持续打造高端纺织、光电通信、高端装备等千亿级产业集群。
进入2022年,伴随着苏州“新年第一会”将目光聚焦数字经济与创新集群,吴江区迅速行动,抢抓数字经济这一新的赛道,抓牢产业数字化,持续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看吴江”品牌持续深化。
同时,正坚定不移走“智改数转”道路的吴江区,用产业数字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全力做优做强实体经济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数字经济、总部经济、创新经济、湖区经济和服务经济,为推动打造全国“创新集群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持续贡献“吴江”力量。
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
在活力四射的江南大地,县域经济在各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占据重要地位。作为全国百强区中的“十强”,吴江区的综合实力,即便是在拥有全国第一县的苏州,也不容小觑。
而吴江区能够跻身全国百强区前十,区域内所辖的几个百强镇功不可没。
千年古镇同里,以“醇正水乡,旧时江南”闻名,当其与拥有千亿能级产业的科技新城——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相遇,形成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交相辉映,文化传承和创新创造实现齐头并进;
“丝绸名镇”盛泽,集聚了恒力、盛虹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是吴江丝绸纺织千亿级市场、千亿级产业、千亿级企业的重要集聚区,全面展现着“丝绸古镇、纺织名城、时尚之都”的新风貌;
原汁原味的老江南黎里,既有着温柔娴静的江南素雅,也不乏智能科技的现代化发展,当黎里镇“变身”汾湖高新区,这座“苏式化”“小镇味”“江南韵”的小镇,正加快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建设;
就连最新跻身百强镇的平望,也因为四河汇集的区位优势沉淀下了独特的运河文化,并在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进程中,逐渐塑造其自身的发展核心竞争力。
伴随着百强镇在全区经济发展中贡献更多力量,吴江区的城乡融合发展也得到进一步深化。2022年吴江区两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打造富有江南韵、小镇味、现代风的城乡融合新标杆,全面展现‘新鱼米之乡’‘新江南空间’的现代风貌。”
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着力点在“新”,重点则是在农村。对此,江苏省党代会报告也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必须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努力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而矢志为新时代鱼米之乡探路的吴江区,在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三农”高质量发展方面,早已有了充足的话语权。
2021年,吴江区实现粮食总产量15.7万吨,自给率79.5%;水产总产量5.6万吨,自给率131.9%;生猪存栏10.32万头,自给率36%;蔬菜产量32万吨,自给率141.9%。全区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多家,数量位列苏州大市第一。
同时,吴江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现已建成了集水稻种植和粮食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企业及合作社9家,培育壮大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6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
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吴江区既有基础,也有实力,还不缺脚踏实地的行动力。新的一年,吴江区将继续加强农业产业园建设,力争园区建成面积占比达75%,入园企业超120家。
而在吴江区倾力诠释新时代鱼米之乡发展内涵的同时,独具吴江特色的城市品牌已然被擦亮,“创新湖区”的蓬勃活力,正与“乐居之城”的宜居幸福一起,描绘出未来苏州“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吴江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