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校不封爱 | 防疫期间学习生活心理指南来了!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封校不封爱 | 防疫期间学习生活心理指南来了!

防疫期间

学习生活心理指南

疫情防控

人人有责

自2022年4月6日起,南京市全域调整为低风险地区。通过各方努力,南京市实现了行程码“去星”,但去星不去防,疫情防控仍然重要,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也需做好应对与调整。疫情的相关信息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在疫情面前,每个人的内心可能都会产生焦虑、恐慌、烦躁等情绪。面对疫情的严峻形势,同学们应该如何做好心理防护,这份学习生活心理指南请查收。

一、科学认知,对抗"失控感"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我们更容易获取防疫与医疗信息,却也让一些贩卖焦虑的文章更容易进入视野。校内隔离、出行计划取消、核酸检测不间断进行,这些突发改变都会让我们产生"失控感",加剧焦虑、沮丧等不良情绪。为减轻"失控感"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应主动调整,积极维护内在秩序感。

二、合理甄别信息

同学们要关注官方正规渠道发布的信息,学会辨别信息真伪。对不明来源、真假难辨的信息,不听信、不传播,减少恐慌情绪的产生和蔓延。为了避免信息超载带来的焦虑感,尽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有关信息的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在睡前不宜过分关注相关信息,不道听途说,选择权威渠道,做信息的主动搜集者而非被动接受者。

三、制定生活计划,"有序"代替"无序"

做好每日计划任务单,如:按时上网课,按照学校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有序推进学习,以“有序”代替“无序”。通过执行每日计划任务单,实现内心秩序感,提升对生活的把控力。

四、健康监测,养成生活好习惯

遵守防疫规定,自觉接受健康监测,配合每日打卡、核酸检测、测量体温,主动及时向辅导员报告身心健康状况。同时掌握正确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学习掌握防疫技能,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规律健康的生活习惯。明确作息时间,形成良好生物钟,以最佳的身心状态面对疫情。

五、调整心态,应对情绪

对于疫情这一社会应激事件引发的各种情绪是相对正常的,这些情绪有利于在心理层面对疫情提高警惕,从而保护自己身心健康。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对疫情和防护措施更加充分的认识,这些情绪会慢慢消减。但是,如果持续出现紧张、焦虑、恐慌、抑郁等情绪同学们可能要引起注意,寻求专业的帮助,并及时调节心态,调适情绪。

六、培养兴趣,转换情绪

无论哪一种变化,都会给我们或多或少的压力,危机也是契机,是提供给我们成长的机会。坦然接纳发生的一切,一心一意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寻找积极的心理体验,替代让自己陷入负面情绪的事件。

七、合理释放,"主动式休闲"

同学们要及时倾诉问题与烦恼、疏泄情感。做深度放松练习、欣赏动听的音乐、体验令人愉悦的事等都可以暂时缓解焦虑情绪。另外,我们可以用"主动式休闲"充实自己。

所谓主动式休闲就是那些需要动些脑筋、花些心思才能享受到乐趣的活动。比如下棋、看书、学习新技能等需要一直投入精力的行为能达到理想的结果。在主动式休闲中,我们会产生专注忘我的"心流"体验,体验到内心的宁静,不仅可以缓解疫情带来的焦虑感,还能够提升学习生活质量,是替代外出活动的良好选择。

八、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好方式

坚持科学锻炼,保证充足睡眠,增强机体免疫力。保持规律作息、均衡营养、健康心态。

九、保持人际联结,增强"心理弹性"

心理弹性是指我们从消极的经历中恢复过来,并灵活地适应外界多变环境的能力。当个体的心理能量不足时,社会支持系统能够帮助个体适应压力环境。社会支持系统包括我们的亲朋好友、老师、同学、学校以及其他社会关系。

同学们可以与家人、朋友、老师交流想法、分享感受,从身边人身上汲取正能量,借鉴他们缓解压力的方法。

十、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由于每个人的情绪敏感性存在差异,一些同学在面对疫情的过程中可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反应。因此,如果发现自己持续沉浸在负面情绪中,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江苏省大学生24小时心理热线:025-58255200

南艺24小时心理热线:18851072311

我们相信前路光明,阴霾终会散去,我们定同舟共济,风雨共度一切都会好起来。山河共风雨,日月耀明天,同心抗疫,必将苦尽甘来!

相信前路光明,阴霾终会散去,让我们同舟共济,期待更好的未来。

来源:南京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