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竹镇 :“新四军第一所”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星火竹镇 :“新四军第一所”

1944年刚刚组建时竹镇派出所

1940年4月六合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不久,六合抗日根据地的大片地区与敌占区紧密相连,为了保卫新生的抗日政权,防止和打击敌人的破坏活动即建立了隶属驻军领导的军法室,履行公安部门的职责。9月下旬,军法室改为公安分处,并逐步建立了侦察、审讯、秘书三个科,以及一个警卫队和看守所。

1943年2月,淮南津浦路东行政公署建立东南县、来六办事处时,公安分处改称公安局。1944年4月,由津浦路东八县联防保安总处侦察科长洪沛霖(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江苏省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组建竹镇派出所,成为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淮南路东第一所。

竹镇派出所创始人洪沛霖(左下)和他的战友们

根据公安部档案馆查阅过的档案资料,没有比竹镇这个“新四军第一所”更早的派出所了,因此竹镇派出所是可追溯的中国公安最早的派出所。

在战火下诞生“第一所”

作为派出所的起源地,竹镇派出所有着天然的区位优势,地处苏皖二省三县(江苏六合县、安徽来安、安徽天长县)的交界之处,三县人民在此往来频繁,竹镇集市应时而生,集市日人流量可达2—3万人,曾有“小上海”美誉。

建国初期竹镇派出所旧址(市府街)

1939年8月,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员罗炳辉率部进驻竹镇,开辟了以竹镇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自此,六合地区的抗日烽火熊熊燃烧。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1940年4月,中共六合县工委改称中共六合县委,同时六合县抗日民主政府相应成立。

日军先后九次对竹镇进行狂轰滥炸,抗日根据地建立以后,人员混杂,常有汉奸、特务潜入,严重扰乱社会治安。新四军屡遭凶险,但依旧百折不挠、迎难而上,还在这儿建立起第一个公安派出所。

公安首个派出所

解放后建立的公安基层组织都叫做“派出所”,就源于竹镇派出所。最早的竹镇派出所组建之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派出所人员同时又都是新四军战士,既受新四军领导,又要协助地方政府维持社会治安,因此称为“派出所”,意为新四军的“派出机构”。

1959--1990年竹镇派出所旧址(新竹街)

竹镇派出所行政上隶属于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业务上直属来六办事处公安局领导,成为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淮南路东第一所。第一任所长由竹镇抗日民主政府警卫排排长黄经农兼任。

竹镇派出所成立后配有两个班的新四军战士,在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紧紧依靠群众,通过各抗敌协会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侦查破案工作。此外,还主动出击,派出精干人员打入敌人内部搜集情报;收集土匪、恶霸的作恶罪证,集中力量抓捕。这一系列举措,及时有力地清除了危害根据地的“毒瘤”,同时也有效地震慑了敌人,保卫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从现有资料看,竹镇派出所是有据可查的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派出所,被称为“新四军第一所”。

破获偷盗耕牛案

耕牛作为当时主要生产资料,是最值钱、最重要的财产,竹镇派出所还曾办过在当地影响很大的耕牛被盗案。那一段时期,竹镇不少村民家的耕牛相继失踪。所领导就带着民警四处追寻,民警根据牛走得慢,一小时最多6公里的特点,顺着牛粪找牛。

看到牛粪,民警就把手指插进牛粪里感受温度,以估计牛走失的时间,然后划定范围进行追踪。一路追到了相邻的安徽省境内,找到了失踪的耕牛,抓获一男一女两名盗牛犯罪嫌疑人,一举破获了19头耕牛被盗案。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如今的竹镇派出所继承发扬70多年前新四军在竹镇时期“东西不还不走、水缸不满不走、地不打扫不走”的“三不走”革命传统,创建新时代“纠纷不化解不走、隐患不排除不走、群众不满意不走”的新“三不走”精神,让党的建设、红色信仰薪火相传、血脉永续。

原标题:星火竹镇 :“新四军第一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