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与南京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傅抱石与南京

傅抱石户籍卡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

现代画家、篆刻家、美术史家,与齐白石被称作画坛上的“南北二石”。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执教于中央大学。1949年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省国画院院长等职。

生平完成了150余种美术论著、论文,发掘和阐述了中国艺术的本质与精神,是20世纪艺术研究珍贵的遗产。一生创作的3000多幅中国画作品,是中国现代艺术不朽的杰作。

傅抱石作为我国现代著名的国画家、美术理论家,“新金陵画派”创始人之一。生前在南京工作生活了近二十年,并于1965年逝世于此。这位国宝级艺术大师的一生可以说与南京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代艺术大师

傅抱石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幼时家贫,11岁在瓷器店当学徒,自学书法、篆刻和绘画。

傅抱石

1921年,傅抱石高小毕业后免试直接升入江西省最高学府省立第一师范。其时他在治印之余开始读一些古代画史画论,尤其是看到石涛的“我用我法”顿开茅塞,他更欣赏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思想。

傅抱石篆刻印章

1933年3月,傅抱石东渡日本,入东京帝国美术学院,两年后在东京举办了《傅抱石书画篆刻个展》。

1936年7月,他在南昌举办了个人画展,这是他在国内的第一次个人画展。同年,应徐悲鸿之聘,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意 1965年作

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携全家返新余故里。

1939年4月,傅抱石携全家来到重庆,住在沙坪坝金刚坡,此后他常在画上题署"金刚坡下山斋"。傅抱石重庆时期的人物画以形求神,刻意表现人物的内在气质,虽乱头粗服,而矜持恬静。表现金刚坡下、成渝道上的秀美景色,反映巴山夜雨的情景意趣,成了傅抱石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创作的主题。

1945年10月,他和全家离开了居住了近七年的重庆"金刚坡下山斋",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

《枣园春色》20世纪50年代

傅抱石擅画山水,以气取势创“抱石皴”,磅礴多姿,笔致放逸,代表作有《江山如此多娇》(与关山月合作)、《待细把江山图画》等。

人物画多作仕女、高士图,形象典雅高古,代表作有《九歌图》、《琵琶行》等。

《更喜岷山千里雪》1953年作

美术论著有《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中国绘画理论》《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的研究》《山水人物画技法》《中国美术年表》等。

新金陵画派创始人之一

新金陵画派是中国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绘画流派之一,缘起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初的南京。彼时,徐悲鸿、张大千、颜文梁、吕斯百、陈之佛、高剑父等画坛名流曾云集南京。

《鼓劲迎新年》20世纪50年代

新中国成立后,新金陵画派提倡写生,多以江南山水为表现内容,作品大多雄伟而秀丽,极具江南山水特色。

其艺术观念,集中体现在傅抱石、钱松喦两位长者的论著中。归纳起来,大体有四点,即自觉的创新意识,辩证的民族意识,高尚的人文精神,激情的写意精神。

《楼起群山间》约20世纪50年代作

1960年,作为江苏省国画院院长的傅抱石,率领“江苏国画工作团”进行23000里的旅行写生,由此推动新山水画在20世纪中期的发展,把50年代初开始的以写生带动传统国画推陈出新的运动推向一个历史的高潮,开创了“新金陵画派”的新风貌。

江山如此多娇

195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傅抱石和关山月一起接受了为新落成的人民大会堂绘制巨幅国画——《 江山如此多娇》的重任。

《江山如此多娇》1959年作

这时已经8月了,傅抱石和广东画家关山月火速赶到北京。周总理在前门东方饭店接见他们,谈话中,总理转告了陈毅、郭沫若、吴晗关于创作巨幅画的构想。商定以毛主席词《沁园春·雪》为基础,描绘出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壮丽美景,体现出红太阳照耀下的红装素裹的词义。在画风上,要保持傅抱石豪放沉雄和关山月细腻精美的特点,但画面上要和谐统一。

1959年9月,傅抱石(右)关山月(左)

联手为人民大会堂绘制《江山如此多娇》

谈话结束时,傅抱石突然提出:“总理,我到北京买不到酒喝。”当时北京实行酒凭户口定量供应。总理一听,哈哈笑了:“傅抱石啊傅抱石,画画‘往往醉后’,真是酒仙,果然名不虚传。这样吧,特供你两箱茅台,怎么样?”“那就太谢谢总理了。”傅抱石欣喜地说。傅抱石有“往往醉后”的一方印,应是他作画时的真实写照。

1959年9月下旬,中国绘画史上空前的巨幅国画完成了。毛泽东主席亲自为此画题写了“江山如此多娇”六个大字。

与南京结下的不解之缘

在傅抱石的一生中,曾在南京先后生活了20年。1933年,傅抱石东渡留学前,曾在玄武湖留影。这是他第一次来南京,自此便与南京结下不解之缘。

1935年,他留学归来,经徐悲鸿推荐到中央大学美术系任教。从此以后,除去抗战期间随校迁往重庆八年多和在江西老家不到两年之外,南京始终是傅抱石全家的居住地。

南京傅厚岗6号傅抱石故居

1960年江苏省国画院正式成立,傅抱石任院长。9月,率江苏省国画家在国内写生,行程二万三千余里,期间创作了诸多优秀作品,将50年代初开始的以写生带动传统国画推陈出新的运动推向了一个历史的高潮。

1959年傅抱石与夫人罗时慧、

长女傅益珊在南京玄武湖

1965年9月29日,傅抱石在南京的家中辞世,享年61岁。

傅抱石在南京度过了人生三分一的时光,在这里,他尝试把传统水墨技法带入实践写生创作中,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冲破了中国画的传统绘画思想与程式束缚。画面更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耐人寻昧、引人深思。

南京“雨花功德园”傅抱石墓

他创造出的中国画笔墨语言,完成了中国从旧山水画向新山水画的过渡,将中国画推到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也开辟了一个崭新时代。而由他开辟的毛泽东诗意山水画创作,又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表现题材和表现方法,这也是他在特定的历史时空内对中国现代美术史的重要贡献。

原标题:傅抱石与南京

来源:金陵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