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博物馆:一奁道尽千年市井烟火气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常州博物馆:一奁道尽千年市井烟火气

从史前文明,到季札开邑,再到拥抱新时代的“八邑名都、中吴要辅”,守常达变的常州一直是人杰地灵的代表。然历史有时就像风一样,轻拂而过,不留一丝痕迹,但有时历史又是如此灿烂,虽稍纵即逝、但传承永刻。显然,拥有7000多年的农耕文明史,3200余年的文字记载史,2560余年建邑史的常州注定成为中华文明长河中光辉绮丽的一抹亮色。

但是再绚烂的历史也要有寄身之所,也要被呵护,被见证。常州博物馆便是这样的历史守护者,为这“永恒的一瞬”搭建起一方天地,让我们在历经岁月峥嵘后,依旧能找寻最初的文脉。

越古贯今,历史共自然激荡

常州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10月,是一所座集历史、艺术、自然为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管馆内设置两大基本陈列、两个专题陈列和三个临时展厅,其中基本陈列是“龙腾中吴——常州古代历史文化陈列”和“神奇的自然 美丽的家园——常州少儿自然陈列”;专题陈列是“谢稚柳艺术陈列”和“刘国钧先生捐献红木家具陈列”;临时展厅不定期地举办各类特展和巡回展览。

图片来源:常州博物馆

图片来源:常州博物馆

目前常州博物馆拥有藏品3万余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1件(国宝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245件、三级文物3147件。文物藏品中的良渚玉器、春秋战国原始青瓷器、宋元的漆器与瓷器、明清书画,均为馆藏特色。这些文物跟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脚步,亦步亦趋,进入历史驰道。它们见过阴晴圆缺,走过寒来暑往,今时今日与我们相遇,只为讲述先人的文明与智慧。

除却这些集千古之智,纳四海之慧而诞生的文物,镌刻生命演化密码的化石、精彩纷呈的现代生物标本同样令人心潮澎湃。与大多数单一的历史性博物馆不同,常州博物馆内还设有全国首家、江苏省唯一的少儿自然博物馆,拥有各类自然标本近5000种约10000件,已形成以皮毛类动物、海洋动物、国内外精品昆虫、地区性中草药、矿物晶体及古生物化石为特色的六大收藏系列,其中圣贤孔子鸟化石、金斑喙凤蝶、朱鹮、华南虎等一批化石和生物标本世界罕见,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其实,不论是远古的化石、还是先秦的青铜器、宋元的漆器,抑或是明清的字画,都不过是这千万年岁月中的沧海一粟、天地一蜉,最终逃不脱被历史烟尘掩埋。然即使渺小如斯,在经历过火的淬炼、风的洗礼、雨的浸润,沉睡千年万年,一朝苏醒便是熠熠生辉的存在。这些藏品不过是散落在万古长河中的碎片,但却如星辰般照耀出一个又一个的历史细节,穿行其中,如此刻骨铭心。

一奁道尽千年市井烟火气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的一篇《爱莲说》,将宋人对莲的喜爱表现得淋漓尽致。且自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文化的盛行,莲花纹样便深受人们的喜爱,器物之上,每每可见莲花点缀,常州博物馆的典藏文物南宋朱漆戗金莲瓣式人物花卉纹奁便是如此。

“奁”,即古代女子的梳妆盒,这件戗金漆奁,是目前国内已知时代最早、戗金技艺最成熟的漆制工艺品之一。其高21.3厘米,直径19.2厘米,为十二棱莲瓣形,分盖、盘、中、底四层,银扣镶口。出土时,盘内盛菱边形铜镜,中层盛木梳、竹篦、竹剔签、银扣圆筒形粉盒,底层内放小锡罐、小瓷盒。整个奁为木胎,表面朱漆地,奁盖以戗金技艺戗刻一幅园林仕女消夏图,奁身四周十二棱间另戗刻有荷花、牡丹、梅花、山茶、莲花等六组折枝花卉,在主花卉纹上下,另戗刻有三层六组较小的花卉图案。整体线条纤细流畅、色彩对比强烈,尽显富丽堂皇之感。如此精细的戗金工艺极其考验工匠的技艺水平,也难怪有人说“宋代的造物之美于雅致中见风华”。

图片来源:常州博物馆

图片来源:常州博物馆

当然,这件文物的价值并不止于此。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奁盖上的这幅园林仕女消夏图:花园内山石嶙峋,柳荫扶疏,方格的花径上挽臂而立仕女二人,梳着美丽端庄的发髻,身着直领对襟衫,长裙曳地,一人手持折扇,一人怀抱团扇,两人神态亲昵,似在窃窃私语。一婢女手捧长颈瓶,随侍在旁。这幅清静幽雅而富于情趣的仕女图,为我们研究南宋时期的服饰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更加令人惊喜不已的是,这件漆奁的出现,使我们从漆器绘画中看到了较早的折扇形象,这就有力地印证了宋代诗文中的有关折扇的描写,纠正了一度认为的直到明代我国才有折扇的说法。

静候文博的“春天”

壬寅虎年春晚的一支《只此青绿》惊艳众人,舞者在翩跹摇曳间展现出《千里江山图》的如幻风采,当真是一颦一笑皆是山河,一姿一韵皆为家国。同样“出现即顶流”的还有河南卫视的牛年春晚《唐宫夜宴》,节目中穿插的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簪花仕女图》等文物也因此一朝爆火。

之所以会产生如此现象级的文博美学热潮,与近几年国潮文化兴起不无关系。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大众对于东方文明的气韵与美学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国人的文化自信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国潮”并不等同于“文物”,“国潮”的兴起并不代表博物馆就会迎来“春天”,但这的确是个机会。对于常州博物馆而言,“破圈”的关键在于“破壁”,如果能借力打力,利用好国潮文化,“破圈”必是情理之中。

那么何为“破壁”?简单来说就是静态的可以变成动态的,二维的可以变成三维的,无声的可以变为有声的......总之,就是打破对藏品形态的固有认知,利用各种平台媒介,对其进行文化意义上的改造重组。以常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朱漆戗金莲瓣式人物花卉纹奁为例,就其功能性而言,可以搭建出一方古代女子“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互动实景;就其盖面纹样而言,可以编排一部宋代女子消夏歌舞剧;就其戗金工艺而言,可以还原出一副宋代手工艺者的生活图景;就其文化属性而言,可以尝试与品牌,尤其是国货品牌进行跨界合作,打造联名产品。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展柜里的藏品“解封”,它们才能真正走近大众,走入生活。

“文博热”的风虽在刮,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文博还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存在。而近年来,常州博物馆一直在想方设法地让博物馆“接地气”,让藏品不再“高冷”。

疫情期间,各大博物馆纷纷开启“线上看展”,常州博物馆也不例外。为了满足大家的参观需求,常州博物馆不仅第一时间调整网站版块,新开设了馆藏精选、线上课程、线上展览等宣传服务栏目,还通过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等社交媒体平台开展云展览、云直播、云课堂等线上项目,与观众进行互动交流,让大家足不出户便可开启一场文物奇遇。

其实“线上看展”并非是新鲜产物,只不过更多的时候是“养在深闺无人知”,突如其来的疫情才将其推进了大众视野。对于一些早已在该领域布局的博物馆而言,显然具有先发优势。早在多年前,常州博物馆便已有了线上展览的相关服务。2018年以来,常州博物馆又从观众参与感、体验感的角度出发,对网站和微信进行改版升级,加强安防系统的数字化改造和文物数字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多年来的线上办展经历,使得常州博物馆成为一众文博数字化转型的佼佼者,疫情期间良好的线上互动体验更是令其收获好评无数。

图片来源:常州博物馆

图片来源:常州博物馆

当然,在文化传播手段日益多样化的时代,博物馆单靠线上展览是难以脱颖而出的。常州博物馆深谙此道,主动求变,在挖掘展品自身价值的同时,探索文物保护与文博发展的新路径。在技术方面,常州博物馆利用AR、VR等新型科技辅助,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常州博物馆不仅虚心向先进的博物馆学习,还积极引进文博人才,加强对文物展品的保护、修复与更新能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在功能定位方面,常州博物馆明确自身的公共文化服务属性,围绕“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举办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使博物馆融入城市文化的同时,促进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

经过多年的深耕细作,长远布局,常州博物馆在陈列展览提升、文物预防性保护、数字博物馆建设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影响力、辐射力越来越大,为博物馆行业的发展“解锁”了一条博采众长却又自成一格的“常博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