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东南大学党代会:人才赋能谱新篇
江苏
江苏 > 南京 > 正文

聚焦东南大学党代会:人才赋能谱新篇

百廿东大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东南大学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东大官微开设“聚焦党代会”专题。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本期官微将带你回顾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东南大学人事工作的新举措、新突破

人才赋能谱新篇

近日,202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揭晓。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崔铁军院士领衔的“信息超材料与系统”研究项目入选。

从1993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毕业,到2001年结束海外研究工作受聘至东南大学,再到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崔铁军教授几十年如一日扎实奋斗、著作等身。在东南大学,崔铁军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电磁超材料,他的团队在这里独立实现了世界上第一个“三维地面隐身衣”,所研究的电磁黑洞也在国际上引起巨大反响。

崔铁军院士是东南大学“引才、用才”的一个缩影。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打造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人才队伍,是东南大学召开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人事工作的不懈追求。

打通上升通道 促进能力提升

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东南大学新增两院院士5人,高层次人才总数增至近500人,高质量完成第十四次党代会高端师资倍增目标任务。专任教师从五年前的2700余人增至314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比近90%,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专任教师占比超过70%。2个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人才储备达到新高。

28岁拿到“863”项目,同年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岁参与东南大学教学工作并被评为副教授,32岁晋升为教授,33岁成为博士生导师,36岁担任学院院长……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宋爱国教授的成长之路是学校人才工作的最好“名片”。2022年2月,宋爱国带领的遥操作机器人技术教师团队成功入选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根据学校要求,团队包括宋爱国教授在内的所有成员多年连续为本科生上课。团队通过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与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引领学生围绕国家重大工程和公益事业开展课外研学。

东南大学已连续三年实施“人才年”,推进新一轮人事制度改革。学校开展定岗定编以及全员岗位聘用,以“科学合理、权责明晰、服务高效”为原则,打破岗位聘用“终身制”,建立“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的岗位灵活动态管理机制。不管年龄大小与资历高低,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守初心、担使命、能吃苦、有成果,东南大学都会给予优秀人才向上发展的通道与机会,给他们施展才能的空间与舞台。

经历了数年海外漫漫求学路,2014年,满怀报国之志的游雨蒙结束了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的工作毅然回国。进入东南大学以来,游雨蒙勇闯科研“无人区”,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顶级期刊论文近20篇,其成果被Science的编辑誉为“为钙钛矿材料和铁电材料开辟了一个新领域”。2020年,38岁的游雨蒙出任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执行院长,同年,他当选为江苏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此后,他发挥吴健雄学院和知联会的的平台优势,面向身边的青年知识分子开展各类活动,打造“人才库”、建设“智囊团”,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凝聚更多有志青年。

创新人才引育 汇聚四海英才

从2018年开始,东南大学启动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通过召开海外青年学者论坛广纳贤才。在论坛上,只要学校和人才彼此看好,就可以现场签约。学校根据签约人才的学术水平评级,给予相应的职称和待遇。论坛吸引了不少来自剑桥、麻省理工、哈佛、耶鲁等国际一流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的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关注。2019年,就是在这场论坛上,郝梦龙和妻子孙一苇双双签约东大,分别入职能源与环境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他们都是美国名校的博士后在读,并且志在学成回国发展,优秀的科研平台和优厚的待遇使得东南大学成为这对伉俪的最终选择。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在“高端师资倍增计划”、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别的人才引育体系的战略部署下,东南大学十分注重为教师团队注入新鲜血液,在人才引进上可谓妙招频出。除“海外青年学者论坛”外,还启动实施“至善博士后支持计划”等,增加同国内外优秀青年人才的接触面,尤其在海外新冠疫情肆虐时期,抓住海外人才回流国内的窗口期,推出“云上微论坛”,探索人才引进的新模式。学校进一步强化人才总体布局,在所有学科上求贤若渴,除了精通高精尖理论与技术的理工医科人才,东南大学还致力于构建完善的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首席教授、特聘教授、至善青年学者等人才工程体系。

“85后”教授、博导赵东亮,2014年博士毕业于美国怀俄明大学,之后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2019年,赵东亮作为海外重点引进青年人才,正式入职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东大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科研平台和生活保障。学校重视人才、爱护人才,我们也会立足学科、站稳讲台、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用心做好科研、培养时代新人。”入职一年的时间,赵东亮获国家青年高层次人才和江苏省“双创人才”称号;2021年,他获聘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同年10月27日,由东南大学和英国伯明翰大学共同倡议发起的 “碳中和世界大学联盟”成立仪式在南京举行。这是全球首个聚焦碳中和技术领域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的世界大学联盟。作为东南大学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赵东亮在成立仪式上向媒体表示:“要通过这一平台向国外更多高校介绍中国在碳中和方面的努力,发出中国声音。”

完善多元队伍 推进“三全育人”

在打造专业教师队伍“人才高地”之外,近年来,东南大学坚持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结构合理、动态平衡,努力构建一支充满生机活力的专业化、职业化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深入推进“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多年来,校领导带头联系班级,参加各项班级活动。此外,院士、名家纷纷为本科生开课,让学生在大师学问精神的引领下,拓宽科学视野、培养科学思维、孕育学术理想。

从2008年大学毕业开始,周文娜就成为东南大学一名专职辅导员,十余年如一日,至今仍坚守在辅导员一线岗位上,是学生口中亲切和善的“娜姐”。2021年8月,东南大学成立四牌楼校区新生培养管理办公室,周文娜担任副主任。同年,周文娜荣获东南大学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东南大学年度辅导员。谈到荣誉和成绩,她说:“所有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身边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更得益于学校对辅导员队伍的重视。”近年来,东南大学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将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秉承“守初心、担使命、善学习、勇创先”理念,从辅导员选拔聘用、培训培养、成长发展等方面着力,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2021年起,学校试点探索博士研究生专项培育计划、优秀青年教师担任研究生专职辅导员培育计划,为辅导员队伍注入更多专业力量。

2001年,冯莉莉加入东南大学后勤服务集团,2019年10月,她担任东南大学总务处九龙湖学生公寓服务中心主任。当战“疫”的号角吹响,冯莉莉就再也没给自己“放过假”,白天梳理留校学生的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情绪支持、积极调配后勤物资;晚上就在临时隔离点留守,以应对可能的突发情况。正是众多“冯莉莉”们的坚守,保障了疫情期间上万师生的学习、生活。2020年12月,中国教育后勤协会物业管理专业委员会开展了“高校疫情防控物业服务先进单位、先进个人推选活动”,冯莉莉被评为“高校疫情防控物业服务先进个人”。

深化机制改革 优化激励制度

2021年9月10日,东南大学举办的教师节庆祝大会评选出了首届“杰出教学奖”。“杰出教学奖”的评选,旨在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切实增强广大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推广和宣传在教书育人中取得重大成效的先进典型,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身课堂教学、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和“杰出教学奖”一样,KPI(关键业绩指标)也是人才激励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东南大学不断完善KPI综合考核,推进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改革,制定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标准,强化育人、质量、绩效和贡献导向。借助KPI考核,东南大学推进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改革,制定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标准,全员实施“分类评价、科学考核、合理激励”薪酬体系改革,制定更具竞争力且可持续的高端人才“协议工资+”薪酬分配方案,强化育人、质量、绩效和贡献导向。此外,学校深入实施教师队伍分类聘用、长聘准聘等改革,推进非事业编制人员转聘事业编制工作,不断激发广大教职工队伍活力。千里马遇伯乐方能奋其蹄,东南大学不断完善的各项机制让老师们更加具有教书育人、科研报国的使命感与获得感。

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高层次人才王帅,是学生眼中名副其实的学术大咖,但同时,他也是吴健雄学院一名普通的本科生班主任。王帅说,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积极鼓励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不仅在津贴绩效、职务职级晋升时优先考虑,还组织各类评奖评优予以激励表彰。2021年底,在东南大学优秀班主任标兵年度评选活动中,王帅成功入选,而这一入选也记入其学院KPI考核积分。目前,东南大学已经形成一支以青年教师为主、行政管理老师等为辅的六百余人班主任队伍,鼓励班主任针对性开展思想引领、学业指导、创新创业和职业发展指导及日常教育管理等工作,发挥班主任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作用。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东南大学始终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提升与保障,实现人才的专业化与多元化,以创新的形式让拔尖人才各得其所、各司其职,群贤毕至、英豪辈出,为百年学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为120周年校庆交上了令人满意的人事工作答卷。东大将继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考核与激励机制,实现人才队伍顶峰高度、整体宽度、基础厚度协调发展,为早日实现“1-10-100”东大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

东南大学人才队伍建设制度改革

为百廿征程注入新鲜血液!

来源:东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