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博物馆:方寸之间,一览万年
江苏
江苏 > 宿迁 > 正文

宿迁博物馆:方寸之间,一览万年

五万年前的双沟“下草湾人”在此繁衍生息,开启了华夏文明之脉;距今8000年的顺山集环壕聚落的发现,再次书写了淮河文明的新篇章;公元前232年出生在这里的西楚霸王项羽,推翻秦朝建立西楚政权,成就西楚文化的精髓。

宿迁博物馆,这座城市的时光机器

宿迁市博物馆位于宿迁市黄河南路188号,为一座仿汉式建筑。现有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展厅面积6000平方米,文物库房面积800平方米。于2014年5月1日建成对外开放,现已成为宿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展示宿迁历史的重要窗口,也是宿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宿迁市博物馆是一家集收藏、研究、陈列、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拥有各类藏品30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9件,二级文物30件,三级文物113件。馆藏文物种类齐全,涵盖玉器、石器、骨器、陶器、铁器、木器、青铜器、金银器、纺织物以及书画等主要门类,其中新石器、夏商周以及秦汉时期的文物较为丰富。

镇馆之宝:汉代韘形白玉佩

宿迁,收藏了久远的汉代历史,馆中汉代文物十分珍稀,其中韘(she摄)形汉白玉佩,是国家一级文物,也是镇馆之宝。它的出土,也掀起了神秘泗水国面纱的一角。

2002年11月,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和宿迁市文化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泗阳县三庄乡的陈墩汉墓、大青墩汉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在发掘过程中,一件玉佩的出土让考古队员们十分惊艳。这块玉佩形状是扁平长方,长大约10厘米,白玉质地,通体纯洁无暇。纹饰用镂空、阴刻等技法雕琢,两侧镂雕“S”形龙凤,形体修长,十分精美。

经考古人员辨认,这件玉佩是西汉时期的韘形佩。韘形佩,俗称鸡心佩,多是长椭圆形,上端出尖,中有一圆孔,因近似鸡心而得名。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对“韘”字这样解释:“韘(she),射决也。”韘最早为射箭钩弦之器,至少在商朝时便已出现,随着时代的发展,“韘”由原始的狩猎工具、战争器械,转变为中国文人雅士的佩饰,记录着中国古老文明的变迁。

泗阳大靑墩泗水王陵墓室出土,西汉,一级文物

陈列在博物馆展柜中的这枚汉白玉韘形佩,长8cm、宽5.2cm、厚0.3cm。通体洁纯无暇,扁平长方形状,两侧透雕连体螭龙,形体修长,略呈对称式分布,细部线刻云纹,线条流畅,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美轮美奂。

馆藏精品:明嘉靖真武神铜造像

明嘉靖真武神铜造像长29厘米,宽16厘米,高42.2厘米。造像由一大四小神像合铸而成,主神为真武大帝,助其降魔的四帅分列左右,前端为龟蛇灵兽,背部雕刻47字铭文:“寿州下蔡大山东信士马铠同子马儒等合家共发心奉请祖师并四帅等金火匠黄柏嘉靖四十一年十一月十五日请”。据铭文可知该铜造像为嘉靖四十一年寿州信士马氏父子一家所请。器物保存完好,组合完整,纪年准确,是明朝真武信仰的实物见证。

明嘉靖真武神铜造像,一级文物

馆藏精品:清五彩状元回乡拜高堂凤尾尊

清五彩状元回乡拜高堂凤尾尊高43.5厘米,口径21.4厘米,底径13.2厘米,腹径20.4厘米。撇口,颈部挺拔,腹部圆鼓,平底外撇,因腹下部至足底外延似风尾,故名凤尾尊。此尊器形较大,线条优美,绘五彩人物故事,内容为状元回乡拜高堂,具典型康熙朝特征。

清五彩状元回乡拜高堂凤尾尊,二级文物

四大展厅,讲述宿迁文明发展史

宿迁市博物馆有一个固定展览,即“宿迁文明发展史陈列展”,按时间顺序分四个展区进行陈列。

第一展区为“文明开篇,徐淮奠基”展览区。该展览展示了远古至夏商周时期的宿迁,陈列了100万年前的象牙化石、距今4-5万年的晚期智人“下草湾人”化石、新石器时期的石器、陶器、骨器和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等,展示了上古时期宿迁地区的景象。

第二展区为“楚汉伟业,郡国重地”展览区。该展览展示了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宿迁,通过对项羽的故乡下相城遗址的考古再现、泗阳三庄泗水王陵出土的铜器、玉器、木俑等文物陈列,还原了楚汉之争和汉代泗水王国的成就。

第三展区为“水运要冲,淮北名邑”展览区。该展览展示了隋唐至明清时期的宿迁,陈列了隋唐宋元时期的石雕、瓷器、砚台、铜镜、化妆用具等。再现了宿迁因古汴河和中运河的开通而形成的“地接南北、货通八方”的历史态势。

第四展区为“社会转型,地域新生”展览区。该展览展示了晚清民国至新中国成立时期的宿迁,展出的多是近年城市考古过程中的工作成果,还原了宿迁明清城墙的分布格局、地理区位和工程技艺,并通过实物再现了宿迁地区在明清时期的历史变迁。

方寸之间,一览万年,宿迁市博物馆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古代文明的窗,让人们感受到了宿迁这座英雄城市无与伦比的独特魅力!